大漢各縣,小縣五十里,中縣七十里,大縣一百里。
東城戶數過萬,乃名副其實的大縣,下轄方圓百里,結果算上五百官兵,就湊了不到四千人。
加上魯達這邊,倒是勉強五千上下,可面對的可是上萬賊兵……
再看那些義勇,基本沒有甲冑,用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門。
說是義勇,不如說是一群綠林好漢。
裝備情況稍微好點的,便是官兵那邊。
問題是這五百官兵居後軍,擺明是督軍。
文稷覺得,若戰況不對,這幫傢伙可能會先一步逃跑。
也就魯達不知道,否則他會讓文稷自信一些,把‘可能’兩個字去掉。
擺明的,各家把精銳都用於守護家業,只把多餘的派出來。
或許大家都覺得,別人會派不少兵力,再說也是有出錢糧的。
結果一家就出百八十個,不算官兵那部分,加起來三千餘。
更糟糕的是,無論士氣還是裝備都很堪憂。
“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魯達嘆了口氣,“現在能集結起來討賊還好,否則放任賊人在東城燒殺擄掠,豪強們各自為戰,被各個擊破也是遲早的事情。”
最糟糕的是,賊人有個傳統藝能,叫做裹挾。
隨著他們的推進,更多的百姓會被裹挾進去,不斷壯大他們的隊伍。
對方從九江一路過來,怕都是從百十來號人,逐漸發展到現在上萬人的規模。
不過這樣也是好事,這意味著大多數敵人都是烏合之眾,且士氣很不穩定。
劉備能用五百人攻程遠志和鄧茂部十萬眾,自己這邊差不多五千人,勝算很高了。
“家主所言甚是!”文稷頷首,不再廢話。
“魯家家主深明大義,本官佩服!”看到魯達帶著上千義勇過來,縣尉親自上前迎接。
那高興的樣子,真就一點都不掩飾。
魯肅不免嘆了口氣,早知道自己帶五百人過來就是。
看對方那樣子,怕自己是要當先鋒了。
“為國討賊,乃我等大漢子民應盡的本分。”魯達索性表現得大義凜然一些。
“說得好!若都如同魯家主這樣,賊勢何愁不平?”縣尉大喜,“如今各家戰意都不強,而魯家主這支義勇,一看就訓練有素。此番討賊,魯家主部為先鋒,可有什麼異議?”
說得好像我有異議,你就不讓我當先鋒一樣……
魯達在心裡吐槽,明面卻表示沒有。
就現在的情況來說,當先鋒也有當先鋒的好處。
首先不會被豬隊友影響,可以安心迎敵。
若戰況順利,多少也能提供一些幫助。
“只是若我等為先鋒,這甲冑姑且不說,刀盾好歹配給一些吧?”魯達也不可能白白便宜縣尉,怎麼著都得索要點好處。
“好說!”魯達那麼主動,縣尉也不能不會做人。
反正各豪族拿出不少錢糧,戰後分潤下來,他也能撈到不少。
可話說回來,若能打贏此戰,那分到的戰功更不會少,反正自己穩賺不賠!
升官發財在此一舉,縣尉也難得大方起來。
招呼一聲,立刻送出二百副刀盾。
甲冑是一副都沒有,縣兵自己可能都不夠用。
這魯達就要吐槽,怕是之前私下賣得太多,如今才不得不吝惜。
“分發下去!”魯達一聲令下,前排二百士卒立刻換裝。
木盾換成裹革木盾,環首刀換成朴刀,再加上身上那甲冑,看起來倒是有幾分正規軍的意思。
換下來的環首刀,交給前軍長槍兵裝備,換下的盾牌雖然粗陋無比,也留著作為備用。
粗陋到什麼程度,說難聽點比鍋蓋也好不到哪裡去。
可不管如何,這好歹是一面盾牌,能提升前排士卒的存活率。
大軍只是略作修整,便開始朝著西南方向前進。
眼看先鋒落在魯達手裡,各豪強派出來的義勇,倒是安心許多。
反正這天要掉下來,也是先砸到魯達那邊。
不約而同的,這些義勇都打定主意:若情況不對立刻就跑,若順利則跟著賺戰功。
“家主,這些義勇看著面黃肌瘦的,怕是最近才招募的流民。”行軍的路上,文稷觀察了一番後,來到魯達身邊說道。
受黃巾之亂的影響,不少百姓南下逃竄,甚至不少文士也跟著南下避難。
中原和河北受難,為荊州、揚州甚至是交州帶來大量的文士。
不僅大大提升當地文化氛圍,還帶去不少的文臣武將儲備。
除了世家豪族,更多的是背井離鄉的百姓。
不過在最近三年,流民潮就一年多過一年。
到底是進入小冰河時期,糧食大量減產,年年天災人禍的。
就是流民太多,分不清楚誰是流民誰是賊寇,闕宣才能屢屢得手。
當然他沒對大豪族,甚至是世家動手,才是核心原因。
如今流民那麼多,招攬家兵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凡是有利有弊,成本下降,可義勇都是外鄉流民,沒什麼鄉土情懷,自然不會拼死作戰。
打不過就跑,反正大不了繼續流浪,甚至加入賊人那邊。
總而言之,就是一群豬隊友。
說難聽點,就是會隨時反叛的豬隊友。
“他們固然是累贅,可這些人背後的豪族,卻要給幾分面子。”魯達回道。
這些人到底是代表豪族出戰,不看僧面看佛面,都一個地方的豪族,也不希望把關係鬧僵。
最怕是他們聯合起來,一起針對魯家。
不過魯達想得更遠,若自己這次能打出點成績……
這幫傢伙到底是不情不願,自出徵到傍晚,大軍僅僅前進二十多里。
明明沒糧草輜重拖累,可這幫傢伙就是那麼磨嘰,魯達部也不得不減慢速度遷就。
到二十里的時候,派出去的斥候回來彙報,前方五里外發現敵蹤。
“停下,吃個乾糧,準備迎敵!”縣尉高呼一聲,大軍立刻停下。
魯達這邊計程車卒聞言,立刻拿出之前分發下來的乾糧,三兩下就吃下去。
隨即有人把水囊遞過來,大家輪流飲用。
肚子飽不飽,有沒有食慾姑且不說,這時候能吃就得吃,另外少喝點水。
不吃飯就沒力氣打仗,可喝太多水憋尿,開戰之後就要出問題了。
這些都是從軍的智慧,這段時間扣除戰陣訓練的一天,其餘兩天都是接受這樣的訓練。
十多天下來,初步養成習慣。
反觀各豪族派出來的義勇,不少人眼看臨戰,根本食不下咽,要不然就是覺得乾糧硬,所以慢慢吃。
有不少人,更是喝了不少的水。
相比之下,官兵那邊倒是正規許多。
奈何人家居後軍,這些動作別人都沒注意到。
文稷和魯達倒是在仔細觀察,畢竟這些都是學問。
前後一個時辰,地平線上才出現敵軍的蹤影。
浩浩蕩蕩,人數怕是在萬人以上。
這一路過來,怕又裹挾一批百姓。
他們頭上都綁著黃巾,準確的說是發黃的葛布。
這是最便宜的布,也是大部分百姓能買得起的布,這一抹黃色,彷彿代表的就是底層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