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湖南風起雲湧,荊襄方向亦不遑多讓,打得如火如荼。

潛江援軍剛被全殲的時候,博洛對形勢還比較樂觀,並沒有很驚慌。

畢竟李國英在降清之前,只是一個副將,而且是左良玉自封的野副將,未經明廷認可。

崇禎末年禮樂崩壞,什麼牛鬼蛇神都能當上總兵,區區一個副將,著實不算起眼。

如果不是熟悉湖廣,李國英帶著兩三百部眾投誠,甚至沒法繼續帶兵。

一個二流貨色,帶著一群三、四流貨色,被吃掉實屬正常。

至於阿山遭到陣斬,只是太大意罷了,不代表李定國很強。

然而博洛很快發現,自己錯得厲害。

李定國幹掉跟屁蟲之後,好像脫胎換骨似的,突然侵略性十足。

兩萬人兵分多路,在荊門所、建陽鎮、新城鎮、沙頭市一帶穿插。

動作之大膽,視幾個市鎮的綠營守軍為無物。

博洛率領精銳迎頭狙擊,打了幾次遭遇戰,一點便宜都沒佔著。

李定國部馬軍並不出眾,然而火器非常多,近四成步卒手持火繩槍。

且將領經驗豐富,士兵紀律嚴明,整支部隊反應非常快。

無論清軍怎麼引誘,怎麼側擊,都沒法擾亂李部的陣型。

如果強行衝陣,八旗子弟必然死傷慘重,一換一實在換不起。

所以往往對峙半天,清軍只能主動後撤。

然後明軍就開始修戰壕,圍困被分割的市鎮,逼迫裡面的綠營投降。

就這樣反反覆覆,江陵(荊州府治)外圍的市鎮堡寨逐步被肅清。

博洛不敢決戰,便拿這種戰術毫無辦法,不得不步步後撤,被壓縮到一城之隅。

西面,是逐漸恢復力氣的楊展部,約一萬多千人;

北面,是李定國、賀珍部,總計近三萬人;

東面,是剛剛渡江的東宮軍凌嶽等部,一萬多人;

三部接近六萬野戰軍,清軍的活動空間非常有限。

南面則是長江,還有來回遊蕩的四川水師。

清軍這邊糧道斷絕,明軍那邊,卻每天都有運糧船從四川駛來,整船整船地卸下大米。

博洛就很納悶,有點搞不清楚關係。

就在前幾年,西營被左良玉打得到處跑;

左良玉看到李自成,就像老鼠看到貓似的,被攆得到處跑;

李自成的幾十萬大軍,則屢戰屢敗,被清軍打得只剩兩三萬。

照這麼看來,滿漢八旗遇到西營殘部,就是老虎遇到老鼠,應該輕鬆碾壓才對。

怎麼會贏不了呢?

還有,四川不是被張獻忠打爛了嗎,現下吳三桂正在猛攻漢中,怎麼還有餘力供應湖廣糧草?

一切都想不通。

博洛眼見包圍圈越來越小,只好派死士潛越封鎖線,向武漢的阿濟格求援。

必須儘快趕來荊州解圍,否則外圍工事越修越密,想突圍都辦不到了。

阿濟格坐鎮陽邏,訊息比博洛靈通得多,對全國大局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來,豪格攻入湖南,連續拔掉咸寧、蒲圻、岳陽、湘陰等城,的確完成了多爾袞的部署。

然而,在江北明軍不回援的情況下,遲遲拿不下長沙,就不像那麼回事了。

倘若自己去荊州解圍,江北明軍脫了身,可以馬上返回湖南。

荊襄五萬,漢口漢陽五萬,再加上江西返回的明軍,加起來超過十萬精銳。

豪格深入敵後,如果被十萬精銳圍剿,怎麼看都比博洛危險。

兩邊都是親侄子,很難抉擇呀!

好吧,阿濟格並不在乎豪格的生死,可幾千八旗子弟的生死,不能不在乎。

就算他通通不在乎,京城那些旗主們啊,也不會允許的。

左右為難間,阿濟格只好抓緊進攻陽邏。

希望朱慈烺不在,明軍士氣低迷的時候,一波打穿。

偏偏陽邏對面,是東宮軍最精銳的近衛營,火器營……是真的推不動。

這日,阿濟格收到八百里加急,得知多鐸正在渡黃河,猛地一拍手掌。

“早該這樣了。一直留著弘光有什麼勁,自己去搶,不比收歲貢爽快多了?”

於是他派死士前往將領,命令博洛不可輕舉妄動。

等多鐸收拾了李自成,拿下江南,再沿江上行增援,湖廣就盤活了。

這個過程不會太久,快則兩個月,慢則三個月。

所以不要出城浪戰,不要強行突圍,守好城池就行。以三萬拖住六萬,不虧。

-----------------

南直隸的戰局,正如阿濟格所料。

因為順軍圍攻南京,劉澤清抽調了大量精銳南下增援,留守淮安的明軍全是老弱病殘。

看到清軍渡河南下,河道總督田仰率先逃跑,淮安守軍一鬨而散。

莫說半渡而擊,連城池都沒守一刻鐘。

高傑對清軍戒心很重,然而國都被圍,他也不得不親率主力勤王。

才走到淮河邊,便收到清軍南下的訊息。

他還想著,到底要不要回頭迎戰,結果留守徐州的李成棟先跑了。

弘光結盟清廷的國策,終於收穫了惡果。

江北兵敗如山倒,近二十萬明軍蜂擁而逃,又和百姓一起,堵塞了每一條道路。

沒有一個將領,一隊士兵,回頭與異族交戰,全都想著儘快趕到長江邊,爭奪渡江的船隻。

多鐸沿大運河一路南下,不費吹灰之力,便拿下了淮安、寶應、高郵。

僅半個月,死於屠刀下的漢民便以十萬計。

九月初一這日,史可法、高宏圖帶著百餘名家僕來到瓜洲渡。

等船的時候,史可法看到滿江的浮屍,不禁潸然淚下。

李自成沉聲問道:“你們……一定要去嗎?高傑、劉澤清、李成棟那些敗類,豈會聽您二人號令?入城勸朱由崧投降吧,助我軍儘快收復南京,江南還有得救。”

史可法嘆道:“爭天下,你們去吧。我們幾個的血,應該流在江北,流在揚州。”

就在這時,一艘兵船緩緩靠岸,船艏招手的二人,正是錢謙益和鄭森。

高宏圖死死盯著李自成,大聲道:“你若還有一點良心未泯,便為太子守住江南。”

史可法亦鄭重抱拳:“拜託了。”

說著,高、史二人便攜手踏上棧橋,大步向著兵船走去。

PS:最近一直在更新書,實在抽不出時間更伐清。另外,只能有一本書在架上,所以不提前點完結。

今天看到這本書改編成了有聲讀物,深深觸動。

原來,還有很多人認同這是一本好書啊。

以後這本書將不定期慢慢寫完,希望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