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大陸在經歷了冥古宙、太古宙、遠古宙與上古時期。

禹曾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示對傳統禪讓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死。禹又命東夷首領伯益為繼承人。

禹死後,益(伯益,也有人認為益不是伯益,而是同一時代的兩個人)按照部落聯盟的傳統,為禹舉行喪禮,掛孝、守喪三年。三年的喪禮完畢後,益沒有得到權位,而啟卻得到了權位。

夏啟繼位,代表著家天下的開始。從此,禪讓制被世襲制所取代。

夏氏族原姓姒,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同時啟不再使用伯這個稱號而改用後,即“夏後啟”

之後,夏啟加上塗山氏與塗山狐族的幫助,五部洲上已經沒有人能夠制衡夏啟,夏啟的勢力逐漸強大,最後成功繼承帝位。

夏啟奪得帝位後,引起了天下諸多人的憤怒。

當中有一個部族,首領叫有扈氏率先站出,批評夏啟與伯益搶奪王位。

後來有扈氏集結所有反對夏啟的部族,與夏啟在甘澤之地發生戰爭。

在這場戰鬥中,夏啟的部隊被有扈氏打到幾乎全軍覆沒。

夏啟本想重新集結兵力,但無奈世人大多不支援父死子繼的規矩,因此沒有什麼人來參加他的軍隊,

後來夏啟嚴格要求自己,才博得人們對他的信任。

飲食只吃清淡蔬菜,睡覺只鋪粗糙舊褥,本來愛好音樂的他,除了在祭神和祭祖以外,從不以音樂娛樂。還愛護小孩子,尊敬老人。國中無論誰才能出眾,都會被請來重用,武藝當先的,就被請來帶兵打仗。

在夏啟長期堅持下,他的聲譽大大提高。人們也認可了他,互相傳著夏啟的好處,不約而同地認為啟是禹的繼承人,對於父死子繼的天下制度,反對的人也越來越少。

當人心倒向夏啟一邊後,他就發動了對有扈氏的戰爭。

這一次,夏啟把有扈氏打得落花流水,有扈氏本人也被放逐到草原地區。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雖然夏啟未能登上天界成為神祇,但也曾三次乘龍前往天界做客。

不過也只是做客,如今的人界帝王只是人王,而非人皇。

人王是無法獲得在天界長期居住的資格,只能短暫滯留。

夏啟在天界做客的時候,在天界聽到了《九辯》和《九歌》兩首天樂,天樂本來是神靈享用的,就連神靈聽了都會為之沉醉。

後來他返回人間後,根據對《九辯》和《九歌》的隱約記憶譜寫出了樂曲《九招》。

這也就是夏啟墮落的開端。

夏啟因為見識到仙界的美妙,而對自己無法長生與仙界感到難過。

之後夏啟便愈發的墮落後,開始用音樂,酒肉、歌舞來放縱自己。

(參考文獻:

夏後開:夏後開就是夏後啟,漢朝為了避諱漢景帝劉啟的名字而改動。

1.《山海經大荒西經》:“西南海之外,赤水之南,流沙之西,有人珥兩青蛇,乘兩龍,名曰夏後開。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高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

2.《墨子非樂篇》記載,“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將將鍠鍠,莧磬以方。湛濁於酒,渝食於野,萬舞翼翼,章聞於天,天用弗式。”

有扈氏:

有扈氏不服,啟伐之,大戰於甘。將戰,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啟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今予維共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右不攻於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予則帑戮女。」遂滅有扈氏。天下鹹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