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
炎帝作為一方天帝,怎麼會不知道女娃在他外出後偷跑去東海看日出呢?不過是一個父親與小女兒之間的心照不宣的秘密罷了。
因為女娃只是坐在海邊,不入深海,又善渡江水,炎帝便覺得女娃不會有什麼危險。
而且東海海神禺䝞是自己外甥,又是女娃堂兄,就算他自身與黃帝之間有隔閡,禺䝞也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年幼的女娃出事。
更何況自己身在歸墟,卻又能夠利用神力時刻看著聽著女娃這裡。
只是為了不影響女兒的童趣,炎帝一直沒有告訴女娃,他在看著她。所以女娃也不知道,如果出了事只要高呼,她的父親就出現。
而且炎帝也不覺得有誰會對女娃出手,整個世界和他有間隙的也只有黃帝一人。
炎帝時任南方赤帝,為五帝之一,因與黃帝曾經有隙,日常行事中,與黃帝多有難共處之處,不僅惹得黃帝不悅,還產生了諸多不便。
但炎帝卻知道,黃帝為人正直,即使真的想要打壓炎帝一脈,也萬不會動用此類陰險手段,五帝之首,不該只有如此肚量,淪落到對一個小女出手。人皇都該有著自己的清高。
而且炎帝貴為一方天帝,除了昊天上帝、五方天帝和洪荒六聖,他不知道誰還敢對自己的女兒出手。就算是真的有,也要掂量一下自己的實力,能否承受得住一方天帝的怒意與全力報復。
但其實炎黃二帝在天帝陣營中的嫌隙,也多是由昊天上帝暗中挑撥造成的。
黃帝也有意與炎帝修好,太昊也希望五帝早日齊心,共謀與昊天上帝分掌天道事宜。
炎帝其實也知道黃帝與太昊的心意。
而且炎帝每天前往歸墟的路上,都會路過東海,對海神禺䝞的印象也是蠻好的。有看到海神禺䝞為了讓女娃每次都能看到日出,一直都在用海神權力壓下可能會出現的風雨與濃雲。
但是礙於炎黃二帝的嫌隙,禺䝞一直不敢出面與女娃玩耍。
炎帝深知,前事已經不能更改,總不能讓父輩的恩怨傳遞到子輩身上。便也準備與黃帝修好。
若不然也不可能放任女娃在東海玩耍。
另一方面,女娃如果溺水,死前必會呼救,無論是禺䝞,還是當時身在歸墟的他,都一定會注意到。如若趕到,一定能救起女娃。
只是那一日的凌晨,寅時五更,炎帝照常前往歸墟扶桑之處例行公事,但在途中卻突然受到昊天上帝的旨意:域外天魔意圖從歸墟入侵洪荒大陸,昊天上帝會盡全力阻攔,但此次天魔勢強,卯時以後,歸墟處可能會出現一些異常,需要炎帝守住歸墟。同時,為了不引起天魔的警覺,炎帝還需依照往常調配日升,可以稍晚,但不可不升。
又言說,此事牽扯因果過大,且事關天道機密,不可對外人語。
炎帝寶物本就不多,主要攻伐魔邪的也只有日光神鏡,日光神鏡如今要用來調控日出,他便只好去借黃帝的斬魔至寶——軒轅劍,並藉機與黃帝修好。
因為昊天上帝的旨意,炎帝沒有與黃帝言說借劍的緣由,而黃帝也是很信任地將軒轅劍交給了炎帝。
但即使炎帝以最快的速度前去黃帝處借劍,但還是耽擱了回到歸墟的時間,使得日出比往日晚了三刻多些。
還是因為天帝旨意,炎帝不敢露出端倪,便沒有提醒女娃歸家,想著只要自己能在歸墟擋住域外天魔,女娃就不會有事。況且東海處還有海神禺䝞,自己剛剛與黃帝合好,如若真的出了事,禺䝞出手保住女娃難道還是什麼難事嗎?
那一天,不知為何,太陽的光輝格外刺眼,縱使身為赤帝手握日光神鏡的他也無法直視,起初只是以為域外天魔已然攻入歸墟,便操起軒轅劍,做出備戰狀態。
不過因為強光,使炎帝有一小段時間沒能看到女娃,但是這一段時間裡他的耳朵卻還是聽著的。
一開始他只聽到東海忽的狂風大作,但其中卻沒有女娃呼救的聲音,也便沒有注意,只當是禺䝞起風吹浪,來逗女娃玩樂。
可是越聽越感到詭異,這其中雖是沒有女娃的呼救聲,但卻連女娃的嬉笑怒罵的聲音怎麼也會沒有呢?
炎帝大感不妙,見歸墟再無事發生,連忙向東海趕去。
東海此刻海面風平浪靜,但炎帝卻在天地間怎麼也感覺不到女娃的生機了。
海浪裹挾起一句屍體,衝到了岸邊,那是女娃的屍體,溺水而亡,死在了深海。
炎帝用南赤神光照耀,以圖復活女娃,但於事無補。又抱起女娃的屍體離開了東海,在東海以為的地界嘗試了一番,但發現女娃生機已絕,再無復活的可能。
女娃死了,海神禺䝞卻還在,只是一直不肯露面。
可禺䝞不僅沒有出手,自己還沒有聽到呼救,只能是禺䝞在中間遮蔽了女娃呼救的聲音。
號稱能復生萬靈的南赤神光都無法復活女娃,不說禺䝞沒有從中作梗,是決不可信的。這是隻有在海神的領域裡才會發生的事情。
而且本該風平浪靜的東海,那一日怎麼會突然起大風呢?
炎帝深知,女娃只是年幼,但卻極為聰慧。這麼多日下來,怎會不知,東海何時起風浪?何時不該下海?
而且禺䝞是何人?黃帝之子。
若有誤會,怎會不出面解釋?只能說理虧,不敢出面。
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一個矛頭:黃帝。
女娃死於東海,絕非意外,此中之事,必有黃帝身影。
......
畢竟不知黃帝禺䝞二人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