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訞】

炎帝后來在桑水旁遇到了承桑氏的聽訞(音夭),兩人因緣相愛,並生下了炎居。

炎居後來又生了節並,節並生了戲器,戲器生了祝融,祝融生共工,共工生了術器、后土,后土生了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這裡的祝融與共工就是日後不周山之戰中爭鬥的二位。

除了子嗣,炎帝與聽訞還有兩個女兒,長女叫瑤姬,么女叫女娃。

瑤姬,曾助大禹治水,未嫁而卒,葬於巫山之陽,自稱“巫山之女”,化作巫山十二峰中的神女峰(巫峽十二峰中的望霞峰)。

【女娃】

炎帝的么女,女娃,年幼時喜歡在田野裡玩耍。因為孩提心性,總是把野花插滿頭頂,以為這樣會更漂亮。

女娃常常躺在草地中,看著太陽從東方升起,給田野帶來勃勃生機,讓萬物生長,鳥獸歡騰。

天鳥告訴她,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的父親,大地才會擁有光明,生靈才能沐浴在溫暖之中。

時值燭龍隕落之際,本源將歸於虛無,炎帝就代職太陽之神,負責太陽東昇之事,

每天凌晨時分,炎帝都要去東海歸墟扶桑之地,調派太陽昇起的事宜,加之一天的天帝公事,直到太陽西落才能歸家。

炎帝在前往歸墟的途中,他常常會遇見東海海神禺䝞,也就是皇帝的兒子,他的侄子。

禺䝞是一位盡職盡責的神明,造福東海一方,給炎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回家,女娃突然聞起了日出之事,炎帝就將東海日出之地——“扶桑”,告訴了她。

扶桑樹靠“歸墟”水滋養,歸墟又在東海以東幾億萬里。

歸墟是洪荒大世界和三千小世界的連線通道,當初就是鴻鈞道祖將三千大道天魔從歸墟趕出了洪荒,洪荒以外就稱為“域外”,這些大道天魔就被稱為“域外天魔”。

不過這些域外天魔還是會試圖從歸墟再進入到洪荒世界中,但這些事情在鴻鈞合道後,都是由昊天上帝負責了。

這麼多年過去了,也沒見過哪個域外天魔跑了進來。

女娃央求炎帝帶他去歸墟處看看,但炎帝沒有同意,因為歸墟附近溫度太高了,就連炎帝都需要南赤神光護體才能不受傷害。

女娃擅長游泳,不怕水,就常常偷跑到東海,在海邊的礁石上看日出。

每次來都是風平浪靜,每次來都能看到日出,每次來都是興致而歸。

一雙小紅鞋撲騰著水花。那是炎帝送給她的禮物,是她最愛的東西。

海面漸起紅日,不一會兒,霞光普照。

她開心極了,越看越歡喜,越看她越想去扶桑和歸墟處瞧瞧。

父親說過那離的溫度很高,她承受不住,就一直沒有帶她去。

歸墟也就越發神秘,女娃也越發好奇。

有一天,女媧按照慣例來到海邊,海邊空氣異常沉悶,海鳥與海蛇也表現的很異常,而且日出也比往日晚了三刻。

不過這一次的日出倒是格外明亮。

女娃一來好奇為何今天的日出不同於往日,二來知道父親在歸墟,擔心父親出事,便向著歸墟方向游去。

她也知道,父親是不會騙她的,如果過程中溫度升高到她不能忍受,她就立即折返。

女娃到是不怕出事,因為歸墟處有他的爸爸,而且他的爸爸也提起過,東海海神禺䝞是他的堂兄,雖然女娃沒有見過自己的這個堂兄,但能夠感覺到他的存在,否則東海怎麼可能總是晴朗的呢。

如果發生意外的話,他們都會保護自己的。

不過女娃最後也沒有到達歸墟。

東海海面上,突然狂風四起,海浪如山巒疊嶂,拍打著女娃。

女娃,最後溺死在了東海。

死前,女娃竭力呼喊父親與堂兄禺䝞,但是禺䝞沒有出現,海浪的聲音也蓋住了她的呼救。

炎帝得知女娃死訊後,只尋得女娃的屍體,用南赤神光照耀也無濟於補。

他悲痛萬分,懊悔不已。

後來作歌以懷念女娃:

“精衛鳴兮,天地動容!

山木翠兮,人為魚蟲!

嬌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濤洶湧!

願子孫後代兮,勿入海中!

願吾民族兮,永以大陸為榮!”

女娃死後,魂靈化成一隻小鳥,身似烏鴉,頭有花紋,足紅嘴白,鳴聲如自呼其名,人們稱之為“精衛”。

精衛住在發鳩山,每日都會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以表達她對於東海和海神禺䝞的仇恨。

後來精衛遇海燕,結配偶,繁後代,以繼續填海,直到把大海填平。

精衛和海燕後世中,雌鳥像精衛,雄鳥像海燕。

水神共工欽佩於精衛,就暗中把河岸兩旁鬆動的泥沙衝進大海,東海北部的海域也變得泥黃,人稱為“黃海”。

東海海神禺䝞害怕精衛終有一日會填平東海,但又有虧於女娃,就用潮汐把那些精衛扔下的泥土砂石推向岸邊。泥沙在海岸邊沉積,形成海塗。海塗擴大到一定規模後,海邊的人們就匡圍海塗,改成良田。

......

畢竟不知炎帝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聽訞:

《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訞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共工生術器,術器首方顛,是復土壤,以處江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鳴,噎鳴生歲十有二。”

瑤姬:

1.宋玉《高唐賦》序及李善注。後人附會,為之立像,稱為“巫山神女”。

2.宋·陸游《入蜀記》卷六:“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

3.宋·陳德武《清平樂·詠雨》詞:“經旬一見通宵,恍如身在藍橋,記與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4.郭沫若《屈原》第四幕:“把南後恭維得無以復加,說她是巫山神女下凡。”

5.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二》:“郭景純曰:丹山在丹陽,屬巴。丹山西即巫山者也。有帝女居焉。宋玉所謂天帝之季女,名曰瑤姬,未行而亡,封於巫山之陽,精魂為草,實為靈芝。所謂巫山之女,高唐之阻。”

女娃:

《山海經北山經》:“發鳩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遊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漳水出焉,東流注於河。”

歸墟:

1.《列子》:“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最後都彙集到這無底之洞裡。但歸墟里的水,並不因此而有一絲一毫的增減。”

2.《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3.《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於甘淵”

4.晉人郭璞《山海經》作注“甘淵”:“水積則成淵也.”

海燕:

精衛應該是一隻海燕,和海燕在一起合情合理吧?而且《非人哉》裡的精衛和海燕真的好磕,快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