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混沌元素】
鴻蒙初闢,大道顯現,中有無量開天功德。
大道殘缺,功德無攔,降下世間。
混沌元氣化作地水火風四大元素。
地之土壤,因自長息無限,故被稱為“息壤”。
水之極冰,能夠冷寂熄熱天地,為水災。
火之烈焰,能夠熔化坍塌天地,為火災。
風之沖虛,能夠撕裂扭曲天地,為風災。
【三災滅世】
“尚正”與“盤古”是兩種概念。
盤古創世就是開闢混沌,周身化作萬物。
盤古以粒子創世。
尚正以規則滅世。
規則即“三千大道”。
尚正滅世就是借黑蓮化三千道魔,將宇宙歸於混沌。
質子不穩定、熱輻射現象、引力、熱力學定律、時間、空間......即為三千大道。
尚正,也被稱為魔祖。
創世使得萬物繁衍,但萬物繁衍的結局就是滅世。
滅世的過程就是三災,“火災”“水災”“風災”。
火災大坍塌:由於質子不穩定,重子物質最終會全部消失,所有的物質最終都會變成原子狀態,世界內的物質隨著時間推移不斷減少,這時大坍縮就會出現。
大坍縮出現後,引力就會佔據支配地位,導致不同世界聚攏,不同星系相互撞擊,恆星演化成白矮星、中子星,然後成為黑洞,彼此碰撞,質量聚集,產生更大的黑洞。黑洞將主導整個世界,最終黑洞也會因熱輻射(霍金輻射)而全部蒸發,一切都會如火熔融般坍塌。世界歸於平靜。
或是再經過一次偶然的量子漲落,新一輪的大爆炸開始,下一個世界誕生。
水災大凍結:世界不斷演化,會達到一種沒有熱力學自由能的狀態(熵增到極點)。
當世界抵達熱力學平衡點時,新的小世界無法繼續形成。能量不會以自組織的形式產生,最終世界達到熱寂狀態。同時世界溫度也趨近絕對零度,任何宏觀物理過程和生命都不復存在。
暗能量存在,不管世界空間幾何結構是是平直、閉合還是開放的,“大凍結”會發生。暗能量存在,引力束縛系統的物質聚集,並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到達熱寂。“熱寂”是熱力學上的終點。
世界之氣都會因為新世界的形成而被逐漸消耗殆盡,恆星停止發光,整個世界陷入黑暗。當世界能量密度等於或者小於臨界密度,膨脹會逐漸減速,新世界就會停止形成。世界失去了執行的能量。一起萬有都會如死水無波般寂滅凍結。
風災大撕裂:當火災與水災沒有達到滅世的目的,世界若還是處在熵增的狀態,新世界不斷產生,世界就會在膨脹中被撕開,世間萬物猶如被風撕裂。
暗能量的密度會隨著時間增加而增加,從而導致世界膨脹的速度越來越快。暗能量會先推動。隨著世界不斷膨脹,星系會相互分離,行星會遠離恆星,原子核會從原子中撕扯出來,世界中的所有物質最終都會被逐漸撕碎,時間與空間也會被撕裂,使世界分崩離析,瓦解為不受束縛的基本粒子、輻射和概念。
這三災便是由尚正主導的滅世。
......
畢竟不知向後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參考文獻:
息壤:
晉-郭璞-《山海經注》:“息壤者,言土自長息無限。”
扶桑樹:
1.《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郭璞-注:“扶桑,木也。”
2.《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孽搖頵羝。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葉如芥。有谷曰溫源谷。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3.《海內十洲記·帶洲》:“多生林木,葉如桑。又有椹,樹長者二千丈,大二千餘圍。樹兩兩同根偶生,更相依倚,是以名為扶桑也。”。
4.晉-郭璞-《太平御覽》卷九五五引舊題-《玄中記》:“天下之高者,扶桑無枝木焉,上至天,盤蜿而下屈,通三泉。”
5.郝懿行-《箋疏》:“扶當為。《說文》雲:桑,神木,日所出也。”
幽冥血海冥河老祖:
夢入神機《佛本是道》設定。
三災:
1.《俱舍論·分別世品》:“刀兵、疫癘、饑饉為小三災,起於住劫中減劫之末;火、風、水為大三災,起於壞劫之末。”“初火災興,由七日現。次水災起,由雨霖淫。後風災生,由風相擊。此三災力,壞器世間。乃至極微,亦無餘在。(中略)第二靜慮為火災頂,此下為火所焚燒故。第三靜慮為水災頂,此下為水所浸潤故。第四靜慮為風災頂,此下為風所飄散故。(中略)先無間起七火災,其次宜應一水災起,此後無間後七火災還有一水,如是乃至滿七水災,復七火災後風災起,如是總有八七火災一七水災一風災起。”
2.《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但恐三災橫至,四大崩摧。”
3.《楞嚴經》:“火災燒到初禪,水災淹到二禪,風災可以吹壞三禪,到四禪才免除這三災,所以四禪叫福天,福報確實大。”
4.《佛學大辭典》:“第一火災,七個日輪,同時並出,焚燒此世界,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初禪天者。第二水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二禪天,為水所浸瀾者。第三風災,下自無間地獄上至色界之第三禪天,一切物質。為風飄散者。”
宇宙不斷膨脹:
丁肇中:阿爾法磁譜儀尋找暗物質暗能量佔據宇宙全部物質的74%,暗能量是宇宙加速膨脹的推手。宇宙的膨脹程序處於兩種相剋的力量平衡之中,如同陰陽相剋。其中的一種力量是引力,它們的作用使膨脹減速,而另一種強大的反制力量則是暗能量,它使宇宙加速膨脹。
宇宙中可見物質遠遠不足以把宇宙連成一片,正是因為存在“暗物質”這種不可見的物質,使得星系沒有分崩離析。暗物質是促使宇宙膨脹時在自身引力下形成特定結構的首要物質型別。
理論上存在某種臨界密度。如果平均密度小於臨界密度,宇宙就會一直膨脹下去,稱為“開宇宙”;要是平均密度大於臨界密度,膨脹過程遲早會停下來並收縮,稱為“閉宇宙”。
宇宙加速膨脹:
布萊恩·施密特(宇宙膨脹諾貝爾獎獲得者):“物質與物質之間的空間正在加大。”
布萊恩和因利用“超新星”作為“宇宙探測器”發現宇宙的加速膨脹。宇宙的膨脹速度越來越快。“我們觀察物體遠離我們的速度,就像多普勒雷達採用多普勒頻移來定位、測量一樣。我們測量距離以及這些動作劃分的距離,從而計算出宇宙的膨脹速度。我們的測量方法就是觀察遙遠的物體,在不同的時間做同樣的測量,透過比較得出結論。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實驗。透過比較過去與現在測量的不同距離,我們得知現在宇宙的膨脹速度比以往快很多。”
宇宙膨脹速度,即所謂哈勃常數,約為73.2公里\/(秒·百萬秒差距)。每百萬秒差距相當於326萬光年,因此一個星系與地球的距離每增加百萬秒差距,其遠離地球的速度每秒就增加73.2公里。這意味著,在98億年內,宇宙天體間的距離將擴大一倍。
宇宙結局:
熱力學定律不會讓宇宙獲得永生,新的恆星無法繼續形成時,宇宙抵達熱寂平衡點,宇宙的狀態如同誕生之初的那一碗湯狀時空。熱寂是熱力學上的終點,整個宇宙任何一處的溫度都僅僅比絕對零度高一些,這意味著沒有東西會倖存下來。少部分科學家認為,宇宙結局如果是大坍縮,所有的物質最終都會變成原子狀態,再經過一次偶然的量子漲落,新一輪的大爆炸又形成了,下一個宇宙誕生。
宇宙學家認為,如果宇宙能量密度等於或者小於臨界密度,膨脹會逐漸減速,但永遠不會停止。恆星形成會因各個星系中的星際氣體都被逐漸消耗而最終停止;恆星演化最終導致只剩下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相當緩慢地,這些緻密星體彼此的碰撞會導致質量聚集而陸續產生更大的黑洞。宇宙的平均溫度會漸近地趨於絕對零度,從而達到所謂大凍結。質子像標準模型預言不穩定的,重子物質最終也會全部消失,宇宙中只留下輻射和黑洞,而最終黑洞也會因霍金輻射而全部蒸發。宇宙的熵會增加到極點,以致於再也不會有自組織的能量形式產生,最終宇宙達到熱寂狀態。在ΛCDM模型中,暗能量以宇宙學常數的形式存在,只有諸如星系等引力束縛系統的物質會聚集,並隨著宇宙的膨脹和冷卻它們也會到達熱寂。幻影能量理論則認為最終星系群、恆星、行星、原子、原子核以及所有物質都會在一直持續下去的膨脹中被撕開,即所謂大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