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
恆古時期,天地未開,奇點內虛無混沌。
奇點沒有概念,不被定義,無序,內中混沌虛無,時間、空間、能量處在不可分的糾纏狀態,湮滅與創生同時存在。
混沌之中孕育出一枚蓮子。
蓮子花開三十六品,名曰“混沌青蓮”,有花有葉有藕有莖卻無根。
蓮臺一百零八品,葉五片,瓣二十四,蓮心結七顆蓮子。
隨混沌青蓮而出兩位先天神祇,一曰“盤古”,二曰“羅睺”。
盤古與羅睺本源而出,存在形式截然不同
後,盤古以重中微子出,一日九化,新開混沌。
尚正以定律規則出,起三災,重歸混沌。
【創世】
蓮子花開,只在一普。
混沌引力出現,時間、空間開始擴散,稱作“奇點大爆炸”。
混沌青蓮孕育出重中微子“盤古”,打破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的抵消平衡。
重中微子衰變為中微子,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又先後轉化為輕子與反輕子、夸克與反夸克,
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湮滅。
中微子不對稱反應產生的多餘量,使物質多於反物質。
抵消後,只剩下物質,物質又形成核子、原子……
世界至此創生。
並非物質粒子創世,也並非反物質粒子滅世。
關鍵在於“盤古”中微子。
盤古的出現打破了物質與反物質的平衡,才導致的創世。
如果出現其他粒子讓平衡反應向有利於反物質的方向移動,這個世界就會由反核子構成。形成一個反世界。反核子、反原子、反分子、反星系。
“物質”與“反物質”、“夸克”與“反夸克”、“核子”與“反核子”,只是人為定義的名字,留存下來的物質,叫做“物質”,抵消掉的物質,叫做“反物質”,與我們的構成相反,即為“反”。
物質與反物質,並無創世與滅世的區別,只是與我們的立場相反罷了。
真正創世的是中微子“盤古”。
大爆炸三十萬年後,化學結合作用使得中性原子形成,這個時候世界的主要成分是氣態物質,並在自引力的作用下凝聚成密度較高的氣體雲塊。
經過漫長的歲月,混沌空間逐漸降溫。
在混沌引力的作用下,出現星系,創造了“世界”。
【冥古、太古、遠古】
至此以後世界先後經歷了冥古、太古和遠古時期。
【蓮子】
“混沌青蓮”在創世中分解,只留下四枚蓮子,其中三枚尚未發育成熟。
三枚未成熟的蓮子蘊含了三種大道威能:創世功德、滅世災難、因果業報。
成熟的蓮子可以開出三十六品蓮花,不成熟的蓮子則只能開十二品蓮花。
【世界】
自此。
混沌分出清濁天地,曰“大世界”。
混沌破開時的碎片,散落在大世界周遭,各成一方小世界,曰“三千大千小世界”。
此一小世界以一千為集,而形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整合“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整合“大千世界”,三千個大千世界構成“三千大千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依照世界進行演化,每個小世界都是一方小宇宙,形成了如今的“多元宇宙”。
【滅世】
通俗來說熵增定律就是,一個地方,沒有外力就會越來越混亂,不可利用的能量會越來越多,而能量總和是不變的,可用的能量就會減少,直到所有能量都不可用。
這就是“滅世”。
熵增既是滅世之由,又是是創世根基,成了世界的必然趨勢,是世界運轉的最本質動因,是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
創世是熵增的開始,滅世是熵增的結局。
為了加速熵增長,混沌中便開始孕育智慧生命這種低熵體。
因為智慧生命發展,必然要消耗更多的負熵流,且智慧生命的等級增高,其所消耗的負熵流也就呈指數增長。
長此以往,世界的智慧生命越繁榮,總熵值也就增長得越快,可用的能量就會減少得更快。
熵增定律就是混沌之初就存在的大道規律。
在熵增規律的作用下,混沌青蓮的二十四片花瓣與蓮蓬,化作一口蓋圓底方的大鼎,名曰“先天造物鼎”。
蓋圓底方,象徵天地。
內造萬物,有各種先天生靈。
先天造物鼎的蓋子,為鼎上碟,在演化萬物時,蘊養出三千造化大道。
三千大道是規律,是法則。
創世之後,鼎中萬物飛出。
先天造物鼎的主體部分,化作“乾坤鼎”,可化後天為先天,提高寶物品質。
先天造物鼎的蓋子,化作“造化玉碟”,可參悟三千大道。
二者皆為先天至寶。
【天道】
在創世時,天道應運而生。
天道不同於大道,天道既不高於也不低於大道,兩者互相干涉。
大道是世界執行必須要遵循的規律法則,天道則是世界執行的趨勢方向
天道,是天綱,通俗認為天道是萬物運轉規律與秩序的總稱,守序和混亂都是天道。
除了大道聖人和天道之主,就算是天道聖人都不可違,不可預測、不可知,天殘地缺,試圖推衍和洩露天機的人都會受到懲罰。
天法道,道法自然。
【鴻蒙紫氣】
鴻蒙紫氣是混沌碎裂時誕生的先天混沌之氣中最純清的六縷真氣,內含天地法則。
有三歸於天道,分屬三位天道聖人。
鴻蒙紫氣可以提升先天至寶的能力,除了先天至寶以外的法寶,都會因為無法承受而損毀。
還可以助人成聖,打破天道,斬卻三尸,圓滿功德,以證鴻蒙成天道聖人。
【昊天】
此刻天道無序,混亂不堪,需一人掌管天道。
先天混沌之氣自行孕育出一位最高神明——昊天上帝,也稱呼為天帝,皇天等。
昊天上帝是中國古代神話最高神明。
(相關:太一是先秦楚地對於昊天上帝的稱呼,楚地以東為尊,皇為帝位,東皇太一即為昊天上帝。)
昊天上帝,歷一千七百五十劫,修大成,掌管天道。
掌握天道,不僅可以號風令雨,支配自然,還可以干涉人類社會發展,福害人間。
“昊天上帝,至玄至德,天道人心,惟精惟誠,乾坤造化,廣佈流行,陰陽生克,錯綜紛呈,皇極立憲,允執厥宸,幸甚至哉,與眾偕行。
昊天上帝掌握天道,肇化荒宇,為而不有,長而不宰,功成不彰,居於光明之所。”
【洪荒第一量劫】
洪荒第一量劫,即為盤古創世。
“盤古”中微子在創世的過程中,自身也發生了衰變演化。
盤古一日九化,隱有道軀樣作龍首蛇身,或是人形龍尾等等之形。
盤古道軀屬於混沌,不為大道所容,化作世間萬物。
此之謂洪荒第一量劫。
【創世】
一陊時,青蓮創世。混沌蓮花內,基本混沌力開始作用,出現混沌引力。時間、空間誕生並開始擴散。
一仰時,兩者相害。混沌青蓮的蓮蓬開始分解為物質與反物質,混沌空間暴漲。當物質粒子遇到與它對應的反物質粒子時,二者抵消平衡。
一么之內,盤古降世。物質粒子與反物質粒子轉化為輕子與反輕子,重中微子“盤古”從混沌青蓮中誕生,後又衰變為中微子,打破了物質與反物質的平衡,使輕子以難以察覺但不可忽略的數量差距多於反輕子。
一納之內,夸克多反。輕子轉化為夸克,反輕子轉化為反夸克。“盤古”中微子導致的不平衡被傳遞到庫克,使得夸克多於反夸克
一微時,大道顯現。空間的擴大使溫度降低。當溫度冷卻到一定程度時,不平衡傳遞到核子層面。夸克轉化為原子核的組成質子和中子。反夸克則形成反質子和反中子。
一毫之內,本源誕生。物質和反物質接觸湮滅。中微子不對稱反應產生的多餘量,起到了決定性作用。每10立方米的空間內就多出1個核子,是所以核子數量的1\/2080000000.
一毫時,世界創生。反物質被抵消後,只剩下物質。物質逐漸形成原子,然後形成恆星、行星……
(參考文獻:
宇宙創生:
宇宙創生爆炸之初,物質只能以中子、質子、電子、光子和中微子等基本粒子形態存在。宇宙爆炸之後的不斷膨脹,導致溫度和密度很快下降。隨著溫度降低、冷卻,逐步形成原子、原子核、分子,並複合成為通常的氣體。氣體逐漸凝聚成星雲,星雲進一步形成各種各樣的恆星和星系,最終形成我們如今的宇宙。
暴漲模型允許宇宙的物質和能量從無中產生。大統一理論認為,重子數允許不守恆,而宇宙中的引力能可粗略地說是負的,並精確地抵消非引力能,總能量為零。
“無”並非是絕對的虛無,真空能恰恰是一種特殊的物質和能量形式。如果進一步說真空能起源於“無”,那麼這個“無”也只能是一種未知的物質和能量形式。
暴漲模型認為宇宙中的物質與能量形式不是永恆的,“虛空”本質上是不穩定的,可以從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中推匯出來。在量子力學的尺度,空間將不穩定,不再顯示平滑和連續,空間和時間失去穩定性,混雜形成時空的泡沫,微小的時空泡可以自發形成。量子化的時空產生漲落,宇宙產生於“虛空”。
大千世界:
1.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九:“長老身材勿量大,笠子太小生。師雲:‘雖然如此大千世界總在裡許。’”
2.南朝-陳-徐陵-《孝義寺碑》:“方使三千世界,百億須彌,同望飛輪,共稟玄德。”
3.《醒世恆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長老曰:‘老僧今年膽大,黃龍山下紮寨;袖中颺起金鎚,打破三千世界。’”
熵增:
1.Jaynes,E.T.(1963).“InformationTheoryandStatisticalMechanics“.InFord,K.(ed.).StatisticalPhysics.NewYork:Benjamin.p.181.
2.McCulloch,Richard,S.(1876).TreatiseontheMechanicalTheoryofHeatanditsApplicationstotheSteam-Engine,etc.D.VanNostrand.
3.Clausius,Rudolf(1850).OntheMotivePowerofHeat,andontheLawswhichcanbededucedfromitfortheTheoryofHeat.Poggendorff'sAnnalenderPhysick,LXXIX(DoverReprint).ISBN0-486-59065-8.
昊天上帝是最高神明:
1.《通典·禮典》:“所謂昊天上帝者,蓋元氣廣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即稱蒼天,人之所尊,莫過於帝,託之於天,故稱上帝。”
2.《毛詩傳》:“元氣昊大,則稱昊天。遠視蒼蒼,則稱蒼天。此則天以蒼昊為體,不入星辰之列。”
3.《詩經》:“皇矣上帝,臨下有赫,監觀四方,求民之莫。
昊天上帝和東皇太一是同一人:
1.《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注:“太一,星名,天之尊神,詞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
2.《太一生水》楚簡:“太一生水,水反輔太一,是以成天。天反輔太一,是以成地。天地復相輔也,是以成神明......神明者天地之所生也。天地者太一之所生也。”
3.《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之佐曰五帝。天神貴者曰太乙,太一之佐曰五帝。。《三家索隱》:……天一、太一,北極神之別名。”
4.《禮記正義》:“泰一,天帝之別名也,……泰一,天神之最尊貴者也。”
5.李光信《九歌東皇太一篇題初探》:“東皇太一,其始就是卜辭中的太乙,即商人的祖先成湯”,“東皇即東土國王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