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逍遙王
大明:家父朱元璋,我當逍遙王不過分吧? 玄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時光悄無聲息地緩緩流逝,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在這段日子裡,安慶始終如一地恪守承諾,每日都精心熬製湯藥。
那湯藥在她的悉心操持下,被穩穩地送到朱樉面前。朱樉也依言,每日按時飲下這飽含著妹妹心意的湯藥。
隨著時間的推移,奇妙的變化悄然發生,朱樉原本略顯蒼白的面容,漸漸恢復了幾分紅潤,彷彿生命的活力正重新注入他的身體。
這份身體上的明顯好轉,如同溫暖的陽光,驅散了朱樉心中一直暗藏著的那片疑慮的陰霾。
畢竟,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著對親情最美好的期許。
誰又能忍心去相信,有朝一日,與自己血脈相連、同出一母,且是在寵愛中一同長大的親妹妹,會對自己心懷不軌,甚至做出毒害自己哥哥這般殘忍的事情呢?
而就在朱樉身體狀況逐漸好轉,內心疑慮也隨之消散的同時,另一件關乎大明王朝命運的重大事件——朱標的登基大典,也正邁著沉穩的步伐,一步步臨近。
整個京城都沉浸在一種既緊張又興奮的氛圍之中,彷彿所有人都在等待著那個神聖時刻的到來,見證一個新的時代拉開帷幕。
···
破曉時分,紫禁城便被精心裝點。宮牆之上,紅綢如霞,自牆脊蜿蜒而下,與金色的琉璃瓦相互輝映。龍紋旌旗獵獵作響,彷彿在訴說著王朝的輝煌往昔與燦爛前程。
隨著第一縷曙光刺破蒼穹,鐘鼓齊鳴,聲震九霄。那鐘聲雄渾厚重,鼓音激昂振奮,交織出一曲莊嚴肅穆的樂章,宣告著新時代的開端。
承天門下,身著金甲的御林軍陣列整齊,宛如銅牆鐵壁。他們身姿挺拔,目光堅毅,手中長槍閃爍著寒光,彰顯著皇家的威嚴與力量。
天壇,乃天子祭天之所,承載著天命與皇權的交接。
抵此時的天壇上,香菸嫋嫋,氤氳著神秘而莊重的氣息。
朱元璋身著一襲明黃色的龍袍,神色平靜卻又透著幾分難以言說的滄桑與感慨。
他緩緩登上此地的高臺,目光掃過殿下那一排排整齊站立、身著朝服的文武百官。
“朕自投身義軍,櫛風沐雨,歷經無數艱難險阻,方得今日之天下。如今,朕已深感力不從心,這江山社稷,需託付給更有為之君。”
朱元璋的聲音雖然略顯沙啞,卻依舊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在大殿中迴盪。
百官們靜靜地聆聽著,大氣都不敢出。
“朕深思熟慮,皇長子朱標,仁厚善良,聰慧過人,頗具帝王之範。朕決定即日起正式退位,禪位於太子朱標,望爾等日後盡心輔佐,保我大明江山永固!”
此言一出,天壇前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緊接著,便是山呼海嘯般的嘶喊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
“大明萬年!!”
···
朱元璋微微點頭,示意眾人安靜。
···
隨著悠揚而莊重的禮樂聲響起,在眾人的翹首以盼中,朱標身著華麗的冕服,頭戴十二旒冕冠,緩緩步出。
冕服上,金絲繡就的五爪金龍栩栩如生,似欲騰空而起。十二旒冕冠垂落的玉珠,隨著他沉穩的步伐輕輕搖曳,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
高臺之上,彩旗飄揚,華蓋如雲。
朱標身著冕服,頭戴冕旒,那旒珠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更添幾分威嚴。
朱標很快來到朱元璋面前,朱標恭敬地行了三跪九叩之大禮。
而朱元璋親手將象徵著皇權的玉璽,鄭重地交到朱標手中,語重心長地說道:“標兒,這天下從此便交予你了,你定要以天下蒼生為念,莫負朕之期望。”
朱標雙手接過玉璽,眼中滿是感動與責任,高聲回應道:
“父皇放心,兒臣定當殫精竭慮,治理好大明,不負父皇重託,不負天下百姓。”
他面向宮外的百姓,眼前的眾臣,聲音洪亮地宣讀著登基詔書,向天下宣告自己將繼承大統,開啟大明王朝新的篇章。
詔書宣讀完畢,眾火銃火炮齊鳴,朱樉命人從訊號彈改良而來的五彩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照亮了整個京城的上空。
百姓們朝臣歡呼雀躍,紛紛跪地高呼“萬歲”。
朱標,這位新皇的目光掃視過臺下林立的文武百官與歡呼的臣民,隨後,神色莊重地宣佈了登基後的第一道詔書。
“朕承皇天眷顧,祖宗庇佑,忝登大寶,今詔告天下。”
“朕之胞弟,吳王朱樉!”
朱標聲音洪亮,字字清晰,在廣場上回蕩,傳入每一個人的耳邊。
下方正因為朱標登基而興奮的朱樉,此刻茫然的抬起頭看向自己的大哥,只見自己這好大哥,只給自己一抹笑意,隨後自顧自繼續道:
“於外,志在靖邊,欲北伐前元殘孽,以清漠北之患;復圖南征倭國,使海疆永靖,蠻夷懾服。”
“於內,謀國之興,倡議改土歸流之制,以正地方治理;又思徵商稅之策,以充國庫之需。且傾心農事,授百姓以新谷之種,冀五穀豐登;更殫精竭慮,尋良方以滅天花之疫,惠澤蒼生。”
“其功績卓然,勳業彪炳,非尋常藩王可比。朕心甚慰,特改封吳王朱樉為逍遙王,位極藩王之首,尊榮無比,與朕同列大寶,共襄國是。望其今後,益加勤勉,輔弼朕躬,保我大明江山永固,國祚綿延,與國同休,傳之萬世。”
“欽此!”
詔書宣讀完畢,全場先是一陣短暫的寂靜,還是寂靜。
尤其是一眾文臣,若不是一旁的朱元璋還在場,接旨之人朱樉的屠刀還歷歷在目。
不然,他們恨不得現在就衝出去,拼了這條老命,也定要這‘不識好歹’的新皇,收回成命!
朱樉聽到朱標的詔書後,神色瞬間凝固,眼中閃過一抹複雜難名之色。
他緩緩抬起頭,目光直直地看向朱標,那眼神中既有驚訝,又有幾分拒絕。
就這麼靜靜地佇立著,良久都沒有做出接旨的舉動。
而一旁早就清楚這事的朱棡見狀,心中焦急萬分。
他實在看不下去二哥這般僵持,眉頭一皺,腳下一動,上前一步,伸出手直接一把將朱樉用力推了出去。
還小聲嘟囔道:
“二哥,你可別犯傻!這是大哥的第一道旨意,也是爹的意思!”
同時,朱棡眼神不斷地向一旁笑意盈盈的朱元璋示意,那眼神中滿是催促與焦急。
朱樉被這一推,身形踉蹌了一下。
他穩住身形後,順著朱棡示意的方向看去,只見朱元璋面帶笑意,那笑容裡似乎藏著幾分戲謔,又像是在看一場有趣的戲。
再將目光投向朱標,朱標同樣面帶微笑,眼中卻透著兄長對弟弟的期許與信任。
朱樉瞬間恍然大悟,心中明白了這看似突如其來的封王詔書。
深吸一口氣,臉上的複雜神情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抹堅定與臣服。
隨後,他緩緩低頭,抬手整理了一下身上華麗的蟒袍,那蟒袍上的金線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緊接著,朱樉雙膝緩緩跪地,挺直脊背,雙手恭敬地向前伸出,朗聲道:“臣弟朱樉,謝陛下隆恩,定不負陛下所託!!!”
“願我大明萬年昌盛!”
聲音堅定而有力,在這空闊的天壇前回蕩。
朱標榮登大寶之後,諸事順遂,朱雄英亦順理成章,被冊立為大明太子。
然而,冊封太子不過寥寥數日,朱雄英便如脫韁之駒,一溜煙徑直奔向了昔日的吳王府,如今已然更名的逍遙王府,熟門熟路地來到朱樉的小院之中。
彼時,朱樉正悠然地裹著一襲虎皮,愜意地半躺在小院的搖椅之上,暖陽傾灑,周身彷彿都被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暈,端的是悠閒自在。
“咯吱~”
伴隨著院門緩緩開啟的聲響,原本閉目養神的朱樉,雙眼猛地睜開,一股惱怒之情自心底油然而生。然而,當他抬眼瞧見院門口正探頭探腦、四處張望的朱雄英時,臉上瞬間又綻出一抹笑意。
旋即,他再次閉上雙眼,悠悠然說道:“喲,竟是太子殿下大駕光臨,恕微臣未能遠迎,還望殿下恕罪。”
朱雄英略帶尷尬地笑了笑,隨後大大方方地邁進院內,徑直走到朱樉身後,伸手便給朱樉輕柔地按起肩膀來,嘴裡卻忍不住嘟囔道:“二叔,您可別打趣我了!這太子之位,我是一日都不想當了,實在太累人了!每天都要學好多東西,哪有二叔您這般清閒自在啊。”
朱樉聽聞此言,嘴角微微勾起一抹無奈的弧度,緩緩睜開雙眼,懶洋洋地說道:“雄英啊,你這小子可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這太子之位,多少人夢寐以求而不可得,你卻在此嫌棄。怎麼,莫不是跑我這兒躲清閒來了?”
朱雄英嘿嘿笑著,腦袋一伸,正欲繼續訴說,卻被朱樉打斷道:“別停,接著按!”
朱雄英趕忙縮回腦袋,乖乖地繼續為朱樉按肩,嘴上卻依舊沒停,接著說道:“二叔,您說對了,我就是來躲清閒的。以前做太孫的時候,還覺得挺有意思。可如今成了太子,父皇給我找來的那些講學師傅,實在是太煩了,無論走到哪兒都要對我諄諄教誨。”
“而且還要去父皇那兒學習處理朝政,以前皇爺爺在位時,覺得新鮮有趣,還能坐得住。但如今日復一日皆是如此,您可憐的小侄子我,可真是厭煩透頂了啊~”
朱樉輕輕笑了一聲,而後問道:“雄英,史書上的內容,你可還牢記於心?”朱雄英一臉茫然地點點頭,說道:“二叔,我記著呢。”
“嗯,”
朱樉接著說道,“你且想想,史書之中,那些未能以嫡長子繼承皇位的朝代,都引發了多大的禍端?又有多少無辜百姓因此喪命?而那未能順利繼位的皇子,自身又怎能安然無恙?他身邊關心之人,又能否倖免於難?”
朱雄英聽後,瞬間明白了朱樉的言下之意。他趕忙走到朱樉面前,伸手拉住朱樉的左臂,像個小孩子般撒起嬌來:“二叔,您說的這些,我都懂!我也不是不想當這個太子,只是日復一日這樣的生活,我實在是煩悶得很!這不,特意來找您,想讓您給我出個主意嘛。”
朱樉只是微笑著,並未言語。朱雄英眼底閃過一絲狡黠,開口道:“二叔,您要是不告訴我,那我可就按您以前的樣子行事了哈!要是有人問起,我就跟父皇、母后,還有皇爺爺、皇奶奶說,這都是您教我的!反正我今日來您這兒,宮裡肯定知曉,您可賴不掉咯!”
朱樉聽後,額頭上青筋微微跳動,看著眼前這個曾經乖巧,如今卻狡黠得讓人頭疼的侄兒,忍不住咬牙切齒道:“好你個朱雄英,不愧是你爹的兒子,簡直就是活脫脫的黑芝麻白湯圓,看著白白淨淨,內裡全是黑心眼子!!”
朱雄英卻絲毫不懼,反而繼續說道:“二叔,這話我可聽得真真兒的,又得一句~”
“呼~”
朱樉重重地撥出一口氣,閉上眼睛,佯裝“惡狠狠”地說道:“你個小兔崽子,算你狠!我找個時間進宮,幫你去說服你爹便是!”
朱雄英一聽,瞬間眉開眼笑,又趕忙跑到朱樉身後,更加賣力地按起肩膀來,嘴裡還不停地說道:“二叔最好啦!”
朱樉見狀,故意開口揶揄道:“那你且說說,到底是你爹好,還是你二叔我好?只能選一個哈!”
“呃···”
朱雄英瞬間被問得啞口無言。他可是太清楚二叔在自己面前的脾氣秉性了,若是此刻回答不當,二叔保準後腳就跑去父皇那兒告狀,又或者直接撂挑子不管自己了。
此刻,裝傻充愣,無二選擇!
···
···
安慶如期來到了朱樉的院落前,手中穩穩端著那碗精心熬製的湯藥,熱氣騰騰,藥香四溢。
她步伐輕盈,神色溫柔,恰似一縷春風,悄然融入這小院之中。
剛至院內,便瞧見朱雄英正圍著朱樉轉個不停。
安慶微微一笑,輕聲說道:“喲,太子殿下也在這兒呢。”
朱雄英趕忙行禮,笑嘻嘻地回應:“見過姑姑,姑姑安好。”
安慶點頭示意,而後目光便落在了朱樉身上。
朱樉看著安慶手中的湯藥,無奈地笑了笑,卻也沒有絲毫推脫。他接過那碗湯藥,輕抿一口,眉頭微微皺起,似乎是被藥的苦味所刺激,但還是一仰頭,將整碗湯藥一飲而盡。
安慶見他喝完,眼中滿是關切,輕聲問道:“感覺如何?”朱樉放下碗,咂咂嘴,說道:“還是一如既往的苦啊,但喝完確實覺得渾身舒暢。”
安慶這才放心地笑了笑,說道:“那就好,這藥還得繼續喝些時日。”
朱雄英在一旁好奇地看著,問道:“姑姑,這是什麼藥呀,每日都要給二叔喝?”
安慶耐心解釋道:“這是專門為你二叔調養身子的藥,前些時日他身子虛,我便尋了些良方,親自熬製,如今看來效果還不錯。”
朱雄英恍然大悟地點點頭。
···
又呆了片刻,安慶看了看天色,說道:“時候不早了,我還有些事,便不多留了。”
說罷,又關懷了朱樉和朱雄英幾句,便轉身離去。
她的身影漸漸消失在院門口,朱雄英看著她離去的方向,眼裡閃過一抹異色,但並未多言。
隨後朱雄英又同二叔閒聊了幾句,便藉口課業,也匆匆告辭離去。
···
“去查查孤的那位皇姑姑,接觸了什麼人,還有給逍遙王熬製湯藥的藥材,統統查出來!要是驚動她,你就不用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