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退位
大明:家父朱元璋,我當逍遙王不過分吧? 玄英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寒冬臘月,凜冽的朔風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刀刃,呼嘯著狠狠劃過宮牆,發出尖銳的聲響,似要將世間一切都切割破碎。然而,這凌厲的寒風卻絲毫未能吹散大明皇宮內那濃郁得如同實質的喜慶與祥和之氣。
此前,太子朱標高調的,將削藩之策公之於天下。
此策甫一出臺,便如同撥雲見日,瞬間讓朝堂內外豁然開朗,贏得了不少的聲譽和威嚴。
他們本來就不願意朱元璋封王一事,但無奈老朱的殺心太重,誰敢頭鐵去觸那個黴頭?
一時間,朝堂上下,從白髮蒼蒼的元老重臣到初入仕途的年輕官員,無不振奮不已,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難以抑制的歡喜之色,彷彿看到了大明王朝更加輝煌燦爛的未來。
其實,未來與否他們大抵並不在意,全然因為文臣能拿到官職權力,武將能拿到兵權,如何不開心?
···
大明皇宮之中,年夜的鐘聲悠悠揚揚地迴盪開來,那聲音彷彿是從時光的深邃隧道中緩緩傳來,裹挾著歲末的悠悠餘韻,又滿載著對新年的殷切祈願。
宮牆內外,早已被裝點得張燈結綵,火樹銀花交相輝映,絢爛奪目得讓人幾乎睜不開眼。那璀璨的光芒,將這深冬原本漆黑寒冷的夜照得亮如白晝,彷彿要將世間所有的陰暗與寒冷都驅趕殆盡。
雕樑畫棟之間,一盞盞大紅燈籠隨著微風輕輕搖曳擺動,宛如一群身著紅裝的舞者,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它們似乎在向每一個人輕聲訴說著新年的喜悅與祝福。
那燈籠上精心繪製的瑞獸祥紋,在光影的變幻之間若隱若現,彷彿下一秒便會掙脫燈籠的束縛,躍然而出,為這盛大的佳節增添了幾分神秘而祥瑞的氣息,讓人不禁心生敬畏與憧憬。
太和殿內,朱家的男女老少齊聚一堂,歡聲笑語交織在一起,彷彿奏響了一首歡快而又和諧的樂章,在這寬敞宏大的宮殿內此起彼伏地迴盪著,傳向每一個角落。
朱元璋高坐在主位之上,他那飽經風霜的臉上,此刻帶著一種威嚴與久違的慈愛相互交織的獨特神情。他緩緩地環顧著滿堂的子孫,眼神中滿是欣慰與滿足。
片刻之後,他終於開口,聲音雖然因為歲月的磨礪而略顯滄桑,但依舊中氣十足對朱標道:“今年這年啊,咱們一家人能夠如此齊聚一堂,著實是難得至極。標兒和老二共同謀劃的這削藩之策,那可是相當不錯,這絕對是天大的好事,值得咱們一家人好好慶祝一番!”
他微微頓了頓,目光中多了幾分柔和,繼續說道:“日後啊,你娘還有你那些姨娘們,也能時常看到你們這些兄弟們了,也算是了卻她們一樁心事。”
此刻老朱那些年紀尚小的兒子們,此刻正嬉笑追逐著,他們手中緊緊攥著五彩斑斕的糖果,那清脆悅耳的笑聲,宛如一串串銀鈴在宮殿內歡快地迴盪著。
他們那天真無邪的小臉上,滿滿都是快樂的神情,一會兒像歡快的小鳥般跑到這邊,好奇地打量著精美的宮燈,眼中閃爍著好奇與驚歎的光芒;
一會兒又像脫韁的小馬駒般奔向那邊,忍不住伸手去摸摸桌上擺放得整整齊齊的珍饈,那副饞嘴的模樣讓人忍俊不禁。
大殿中央的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令人垂涎欲滴的珍饈美饌。
一道道熱氣騰騰的菜餚,正不斷地散發著誘人至極的香氣,每一道菜彷彿都有著自己的故事,它們用獨特的方式訴說著團圓的美好寓意。
而在這熱鬧非凡的場景之中,朱樉,這位朱元璋的次子,卻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在一旁的角落。
他身著一襲華麗無比的錦袍,那錦袍上的金絲繡邊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柔和而又高貴的微光,領口和袖口處精心繡制的雲紋精緻繁複到了極點,每一處細節都彰顯著他尊貴無比的身份。
然而,他的身上卻莫名地透著幾分難以言說的落寞,這種落寞與周圍熱鬧歡快的氛圍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彷彿他身處另一個世界。
他面前的桌上,酒壺已然半空,旁邊的酒杯裡,琥珀色的酒液在他輕輕搖晃之下,泛起層層細密的漣漪,宛如他此刻內心那無法平靜的思緒。
他的臉上帶著一抹笑容,乍一看去,這笑容溫和從容,彷彿與這歡樂的場景融為一體。
但唯有少數幾人才能發覺到那笑容裡,既有對家族能夠如此團聚的欣慰與歡喜,同時又深藏著一股深深的、彷彿來自靈魂深處的麻木苦澀。
讓這歡快的年夜,平添了一份陰霾。
就在這時,還帶著不少孩子習性的朱雄英像一隻歡快的小鹿般蹦蹦跳跳地跑了過來,他那一雙明亮的大眼睛裡充滿了好奇,歪著頭看著朱樉,脆生生地問道:“二叔,您怎麼一個人坐在這裡呀?要不要陪我一起玩玩嘛?”
朱樉微微低下頭,輕輕地摸了摸朱雄英的頭,眼神中閃過一絲溫柔,輕聲說道:“二叔就坐這兒看看,你和你那幾個叔叔玩得開心就好,不用管二叔。”
朱棡敏銳地注意到了朱樉的落寞,他邁著穩健的步伐走了過來,在朱樉身邊坐下,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關切地說道:“二哥,你在想什麼呢?今天可是個大喜的日子,大家都這麼開心。”
朱樉微微一怔,隨即擠出一絲熟練的笑容,說道:“沒什麼,就是突然想起一點小事,不礙事的。”
朱棡看著朱樉,眼神中滿是真誠與關切,勸說道:“二哥,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如今削藩的計策已經確定下來,咱們兄弟以後相聚的日子肯定會越來越多的,弟弟們都在你身邊呢!”
他稍稍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道:“二哥,現在這宴會也差不多要結束了,要不我陪你先離開,去看看二嫂吧?我也確實好久沒去祭拜二嫂了。”
朱樉微微苦笑了一下,仰頭將杯中剩下的酒水一飲而盡,緩緩地搖了搖頭,說道:“不必了,老三,你有這份心意就足夠了。你二嫂她呀,向來都是豁達之人,她不會在意這些的。”
說罷,朱樉再次舉起酒杯,將辛辣的酒液一飲而盡,試圖用這濃烈的灼燒感去驅散心中那絲絲縷縷的涼意。
然而,那涼意卻如同附骨之蛆一般,緊緊地纏繞著他,無論如何都揮之不去。
···
很快,年夜的聚會在歡聲笑語中逐漸步入尾聲。
殿外,夜色深沉,宮燈的光芒在寒風中微微搖曳,彷彿也在為這場盛大的團聚畫上句號,故而,也該談談正事了。
朱元璋坐在主位,眼神中滿是複雜的情緒,他滿含期待地看了一眼朱標,隨後微微側頭,對馬皇后使了個意味深長的眼神。
馬皇后心領神會,微微點頭,目光溫和地掃過朱標、朱樉和朱棡,隨即開口道:“老大、老二、老三,你們跟娘來一趟坤寧宮吧!娘有點事跟你們聊聊。”
朱標兄弟幾人聽聞,皆是一愣,彼此詫異的互相看了一眼。
他們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疑惑,不知自家娘現在找他們是所為何事。但很快,他們便紛紛點頭應下,起身隨著馬皇后離開熱鬧的大殿。
一行人腳步匆匆,很快便來到了坤寧宮。
此刻的坤寧宮內空無一人,早就被馬皇后安排人屏退,此刻安靜得只能聽到眾人輕微的腳步聲。
宮室內燭火搖曳,暖爐散發著淡淡的熱氣,卻仍讓人感覺到一絲寒意。
馬皇后一進宮內,徑直走向朱樉,將方才命人準備好的手爐遞到他手中,語氣中滿是關切與嗔怪:“換一下吧,你那個手爐都多久了,也不說讓人去換一下。瞧你,大冷天的,可別凍著了。”
朱樉微微一愣,旋即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輕聲開口道:“娘,我沒事,總歸冷了些,不差這點熱氣。這都入冬多久了,我早就習慣了。”
馬皇后聽聞,鳳眸微微一瞪,佯裝生氣地把一旁的炭盆朝著朱樉又推近了一點,同時忍不住數落道:“你那身子差成什麼樣了,一點也不注意!!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在府上冷的疼的,睡不好!”
朱樉無奈地聳聳肩,像是個做錯事的孩子,沒敢再應話。
他這副模樣,看的朱標和朱棡一陣又氣又好笑,氣氛也隨之輕鬆了幾分。
而就在這時,朱元璋邁著沉穩的步伐走了進來。他掃視著幾人,神色嚴肅,片刻後,緩緩開口道:“咱今個想跟你們幾個商量個事。咱和你娘商量好了,咱朱元璋準備退位!!!”
此言一出,猶如一顆巨石投入平靜的湖面,瞬間掀起千層浪。
朱標臉色驟變,當即就不幹了,一臉慌亂地向前跨出一步,急切地準備勸阻朱元璋:“爹,萬萬不可啊!您在位期間,大明蒸蒸日上,百姓安居樂業,這江山社稷還離不開您啊!兒子怎能在此時接下這重擔,還望爹收回成命!”
至於一旁的朱樉和朱棡,聽到這個訊息,先是滿臉震驚,眼中滿是不可置信。但轉瞬之間,他們的臉上卻是大喜。
畢竟,大哥朱標若能登基,以其仁厚睿智,必定能將大明治理得更好,畢竟小朱明面上可沒老朱那麼大的殺心,又尊敬讀書人,那些文臣可不得掏出心肺努力當牛馬?
朱元璋將三人的神色變化盡收眼底,微微點點頭,雖然早就猜到了朱樉朱棡的心思,但此刻確定了,也是輕鬆了幾分。
隨即目光看向朱標,輕輕瞪了一眼後,語重心長地開口勸道:“老大,你聽咱說。現在大明,內有賢臣輔佐,外無強敵威脅,基本上沒什麼大的憂患了,都讓你那好弟弟殺光了,咱也放心讓你去登上那個位置!”
“咱以前不過就是個破和尚,四處要飯為生,能當這個皇帝十多年,已經足夠了,也該和你娘去享享清福了。”
頓了頓,朱元璋的目光變得複雜起來,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朱樉,隨後又緩緩說道:“這些年,你們幾個兔崽子做的事,咱都看在眼裡,做的很好,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種!也幫咱改了不少錯,錯就是錯了,咱認!不然,到頭來,吃虧的都是百姓!咱也沒那臉去見你們爺爺奶奶!”
“再者,咱也覺得自己老了,精力大不如前,尤其是老二這幾次,把咱這個當爹的也嚇的不輕。”
朱樉聽到這話,眸光瞬間黯淡了下去,心中一陣酸澀,隨即只能無奈地苦笑。
朱元璋轉過頭,肯定地看著朱標,眼神中充滿了鼓勵與信任,開口道:“老大,你就放手去做吧,天塌下來,爹還能給你頂著!你自幼學習治國之道,心懷天下,有能力挑起這大梁。”
話音落下,馬皇后也欣慰地看著朱標,輕聲勸了起來:“標兒,你爹這是深思熟慮後的決定,你就別再推辭了。”
“你爹為這江山操勞了一輩子,也該歇歇了。你若能登上皇位,好好治理國家,也算是了了他的一樁心事。”
朱棡也走上前,一臉真誠地看著朱標說道:“大哥,爹說得對,如今大明在您的輔佐下已然穩固,您上位是眾望所歸。您若登基,必定能開創更輝煌的盛世,弟弟我定當全力輔佐!”
朱樉也收起苦笑,神色認真地說道:“大哥,你知道我的心思的!我可做了這麼多了,你真當我是給老頭子做的?大哥,你好好想想吧!”
這話一出,一旁本滿懷期待的老朱,瞬間氣急,想揍又不敢,只能咬著牙瞪了朱樉一眼。
朱標看著眼前的爹孃,以及兩位弟弟,心中滿是感動與無奈。
朱標瞭解朱元璋的脾氣,他的決定難以更改,且這也的確是為了大明的未來著想。
沉默良久,朱標終於無奈地應下:“既然爹和娘都這麼說,老二老三也如此支援,兒子便遵從此命。”
“只是,你們不許都撂挑子哈,尤其是你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