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陣殺敵難免會驚嚇到,糊塗一些忘記一些事在所難免。

莫怕,慢慢就好了。

記住,你姓白,你叫白宣。

娃,你是白家子,不管有沒有功名爵位,你都不要辱沒了你們白家的威名.”

百將的話讓白狼不明所以,好在他知道了一個很重要的資訊,那就是他現在還姓白,名字叫做白宣。

虎子:“袁叔,功曹來了.”

白狼心中暗道:“原來這位百將姓袁.”

一位身穿皮甲頭戴方冠留著三縷鬍子年紀和百將差不多的功曹來到三人面前,他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白宣之後問袁百將:“白家子傷情如何?”

袁百將:“沒傷到要害,養幾天就好了.”

功曹從懷裡掏出個小瓶子扔給袁百將,他隨後說到:“內服外敷,外敷時用酒化開塗在傷處,這是王軍侯從左庶長那裡討來的.”

袁百將開啟瓶子倒出一粒藥丸塞進白宣口中,逼著白宣用烈酒吞服之後又把瓶子塞進懷裡。

功曹再問:“斬獲幾何?”

虎子舉著一顆人頭搶先答道:“阿宣砍了十二顆腦袋,這個是甲士(低階軍官).”

功曹:“十三歲,首戰,不僅沒死還斬獲頗豐不愧是白家子。

可惜你們一伍只剩你倆,如此本官就按律點驗造冊了.”

袁百將拱手說到:“有勞功曹.”

秦軍法紀森嚴,又執行的是軍功授爵之法,對將士的斬獲極為重視,點驗也是一絲不苟。

不過這個過程沒法看,因為無論是誰在看到幾個漢子蹲在死人堆裡,用手挨個扒拉著血刺呼啦的人頭,而且還時不時的品評爭論一番的時候,那絕對是當時想吐,夜裡會做噩夢的。

功曹點驗確認完畢之後從腰間皮兜內掏出一卷竹簡,又掏出一把刀筆在竹簡上刻畫起來。

這個時代還沒有用於書寫的紙張,所有事情均需記錄在竹簡上,而筆墨既可在竹簡上書寫也可以在絹帛上書寫。

可如今在戰場上哪裡有那麼方便的條件磨墨揮毫,因此軍中文吏多用刀筆直接在竹簡上刻畫,寫錯了重新換一根竹簡或用刀子將錯字削掉就是了,這就是所謂“刀以書竹簡,筆以書縑帛.”

虎子在功曹身後探頭探腦的看著,功曹斜了一眼虎子隨後說到:“娃,看甚咧,難道你識字?”

虎子吐吐舌頭說到:“叔,俺不識字,可阿宣識字。

阿宣快來看看,看看功曹寫錯了沒有.”

功曹一腳踹在虎子的屁股上隨後罵到:“你個哈慫,本官何時錯過,討打!”

話雖這樣說,功曹還是雙手將竹簡遞到白宣面前,這個舉動讓白狼對白宣的身份有了新的認識。

要知道此時的百姓十有八九是不識字的,讀書人在百姓眼中簡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百姓的情況是這樣,軍中識字的更是鳳毛麟角,像眼前這位功曹在真正的讀書人面前也就是個白丁,可在軍中卻擔任著記錄功勳這樣重要的職務,哪怕是品級比他高的人也對他客客氣氣的,像虎子這樣的小兵兒那還不是張嘴就罵抬手就打。

但是這位功曹對白宣卻分外的客氣,雖然言語中並無過多的恭敬,但從他主動把記錄軍功的文牘給白宣看這一點來推測,這個白宣應該有著比較特殊的身份和背景。

可讓白狼不解的是,這個白宣既然有身份背景為何卻是一個小兵兒,才十三歲的白宣就上了戰場且身負重傷,若不是白狼的靈魂穿越而來,這白宣想必早已經死的透透兒的了。

白狼是認識秦國使用的金文大篆的,他作為一個殺手註定不會有很多的朋友,也不可能回到國內去看親人。

閒暇之餘,思鄉心切的白狼就開始透過網路瞭解關中老家的各種情況,久而久之他對秦文化了解的頗深。

也正是得益於此,他認識了秦國的文字。

白狼伸手接過竹簡仔細看了起來,文牘上第一個名字是袁功,想必就是袁百將。

白狼挨個看下去,直到後面才看見虎子的名字,而最後才是白宣。

“咸陽白宣,斬首三級,其一甲士,餘者卒伍,王命不功.”

這是關於白宣軍功的記錄,短短二十個字卻點明瞭白宣是咸陽人氏,家住大秦國都。

白宣實際上砍了十二顆腦袋,而軍功冊上卻只記錄了三顆。

這倒不是說功曹和袁百將貪了白宣的軍功,因為袁百將和功曹商議此事的時候是當著白宣和虎子的面說的。

秦的軍功爵制主要包括兩項內容,一是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也就是說凡立有軍功者,不問出身門第、身份貴賤都可以享受爵祿,而軍功是接受爵祿賞賜的最必要條件。

二是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這是取消宗室貴族所享有的世襲特權,他們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僅憑血緣關係,即屬籍,就可以獲得高官厚祿和爵位封邑。

這項規定,造成了戰國時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時代特點。

那麼如何考量軍功呢?簡單的說就是看斬首多少,原則上斬首一級可受封一級爵位“公士”,斬首越多爵位越高,即所謂“斬一首爵一級”。

當然這是原則,實際上想要靠斬首獲得爵位相當不易。

其一是必須是在肉搏戰中斬殺敵軍才算。

在冷兵器時代,雙方裝備沒啥質的差距,決戰之時都是一擁而上掄著刀劍互砍,在亂糟糟的戰場上想砍死一個人著實不易。

其二是必須在抵扣己方戰死人數之後才能算軍功。

既然雙方裝備上的差別不大,那就不可能出現只殺對方而自己毫髮無損的情況。

秦國軍隊以伍為基本戰鬥單位,大秦軍律有曰:一伍之中如有一人戰死,其餘四人即獲罪。

如有二、三人戰死,其他人的罪名更重。

將功折罪的唯一方法就是殺敵,一人戰死須殺敵一人,二人戰死須殺敵二人,伍長戰死餘者需殺敵倍之。

所以秦軍將士要想得到斬一首爵一級的獎賞,必須是在斬殺敵人的數量中扣除了己方死亡人數後方能獲得。

白宣所在的這個伍共計五人,如今只剩白宣和虎子,連伍長在內的其餘三人戰死,那麼白宣和虎子必須砍夠六顆腦袋才能抵消本伍死亡人數,白宣的戰功抵扣之後還剩六顆首級。

白宣和虎子並肩作戰時虎子主要負責掩護白宣側背,被虎子刺倒趙軍也有四五個但卻沒死,有的被白宣斬殺有的逃了回去。

秦軍軍法嚴苛,誰殺的就是誰的,周圍的兄弟都看著呢誰也瞞不了誰,所以白宣分了兩個首級給虎子。

還有一個首級被記在了戰死的伍長名下,如此一來伍長家人的日子會過的好一些。

白宣雙手捧著軍功冊還給功曹,功曹問:“可有差錯?”

白宣:“並無差錯,只是有一事不明請教功曹.”

“說.”

“何謂王命不功?”

功曹轉身問袁百將:“他傷了頭麼?”

袁百將答到:“你我當年初上戰陣不也嚇得渾身哆嗦嗎?阿宣有些糊塗沒啥大不了的,過幾天便好.”

功曹:“如此便好,你等好生歇息本官還要去別處,告辭.”

“送功曹.”

功曹走後,白宣抱拳拱手懇求袁百將。

“白宣受了驚嚇,很多事想不起來,求百將明示.”

袁百將嘆了口氣說:“王命不功的意思就是說,你的功勞記錄在冊但卻不賞。

直說吧,今後不管你砍了多少顆首級立了多大的功勞,你永遠是個卒伍.”

“這是為何!”

“因為你姓白,你是白家子。

不僅是你,你們白家從你爹開始子子孫孫都是這樣有功不賞。

這是大王親口所命,所以稱作王命不功.”

“白家子不功”這是秦王的原話,是虎子偷偷告訴白宣的。

聽了這話白宣心中咯噔一下,暗道這白家和秦王何仇何怨啊,咋混到了這般田地。

這個時代的秦國獨霸西方威震六國,國內名將賢相也是層出不窮,這白家到底是何許人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