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劉氏手段
穿成科舉文裡的對照組 大花球 加書籤 章節報錯
過完年假之後,餘元州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工作當中。
過年的時候又下了雪,好在都是小雪,對老百姓們的生活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但是原本受災比較嚴重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就是雪上加霜了。
其實余文彥也很想跟著餘元州一起去看看,但是無奈餘元州和劉氏都很反對,他也只能作罷。
餘元州看到那些被凍死的人,心中十分難過,有的人甚至連像樣的棺材都沒有,只有一卷竹蓆便下葬了。
一些百姓見他神色難過,還跑來安慰他說:“知縣老爺,您不必太過憂心,今年我們這兒才死了四個人,這要是在往年遇到這樣的天災,只死四個人,那真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您已經做的很好了。”
說著旁邊的人也跟著說道:“是啊,是啊。”
餘元州以前想象自己做官時,總是意氣風發的,他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覺得如此難受,只覺得自己的力量太過於弱小。
他也沒什麼寫詩的閒情了,哪怕是被這麼多人誇了,他卻覺得心中更加堵得慌。
而且因為侯家的關係,這次來救災,就有許多同侯家有舊的人推脫,沒有過來。
餘元州心裡有很多話不吐不快,但是這裡能和他說話的人卻沒有幾個,最後他只能給劉氏寫信。他也沒想那麼多,也沒期待劉氏真的能給他回信。
沒想到又過了幾天,餘元州竟然收到了劉氏的回信,隨著回信而來的,還有她募集的許多物資。
劉氏現在在京城的產業已經做起來了,每天的入賬都很可觀。收到餘元州的信之後,劉氏便自己聯合孃家帶頭捐糧捐物。
她又辦了兩場宴會,宴請的都是縣城裡有名的人物,有那想要和劉家攀關係的,和劉家關係好的人便帶頭捐了,剩下的那些人即使不願意,也得意思意思,總不能所有人都響應號召了,他還在那死撐吧。
而劉氏此舉,卻並不只是為了幫助餘元州。
她最近感受到有人在排擠她的生意,就連孃家也是如此,讓她小心一些,以防有人鬧事。
這人想都不用想,劉氏就知道肯定跟侯家有關。不就是名嗎?她知道怎麼攢名聲,她有的是錢,她倒要看看對方能拿她怎麼樣。
余文彥也被這家人噁心的夠嗆。他也積極給劉氏出主意:“孃親,現在什麼東西最好賣啊?”
“要說最好賣的自然就是家家戶戶消耗最多的東西了,或者還有一些小玩意兒之類的。”
余文彥見劉氏不在乎那點兒錢便提議道:“孃親,我覺得你可以多加一兩文的價格去收購你說的這些東西,然後放在咱們鋪子旁邊賣,就說賣出去的錢全都捐給受災的人,到時候肯定就不止這些夫人小姐們拿錢出來了。”
劉氏越聽眼睛越亮,最後直接把他薅到懷裡搓揉了一番說道:“兒子,你可真的是我親生的,這麼好的點子都讓你想出來了。”
第二日劉氏便讓人放出話去,當然,她也不是什麼都收,還是要有點兒門檻的。
接著她又專門開了一家店面來收這些東西,而賣東西的地方都開在了她的鋪子旁邊。
許多人見收購價格竟然比之前還要高一文錢,便有人立刻拿著自己繡的一些小玩意兒去賣,沒想到真的就賣了出去。
接著便是越來越多的人。
為了堵住一些人的嘴,劉氏決定直接把事情做絕,做到他們挑不出任何錯來。
每日的賬單她都會讓掌櫃地找個見證人現場謄抄一份貼在店鋪外面展示。
百姓們見劉氏說話算話,一個個都願意去她店裡買這些東西。
一來是店裡的東西質量的確不錯,這二來便是有種他們也做了貢獻的感覺,總覺得自己做了好事兒。
本來這聽起來是個有些賠本的買賣,但是因為對劉氏的好感,再加上旁邊就有劉氏或者劉家的鋪子,無形之中,就給這些鋪子帶來了很大的客流量,鋪子裡的盈利更是往常想都不敢想的。
劉老大沒想到過了個年,他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不停的補貨。
將銀子運往災區的時候,更是差點兒到了全縣圍觀的程度。
劉家的家丁邊敲鑼邊喊道:“這五天得益於各位鄉親父老,共募得5327兩銀子,夫人說感謝諸位鄉親高義,現將這些銀子全數運往災區。”
余文彥和余文策此刻正被劉老大帶著,在二樓的包間裡看著這一幕呢,對於劉氏的能力,余文彥的認識又更加深刻了一些。
而且5000多兩銀子看起來不多,但是要知道他爹一個月的薪水也不到70貫錢,一年也掙不到900兩銀子,這對餘元州來說,真的是很大一筆救災銀了。
而且這還只是五天的,余文彥相信後續肯定還會有銀子進賬。
再加上之前在商人和大戶手裡募得的那批銀子,余文彥覺得他爹要是還搞不定這次雪災的話,他都會懷疑他的智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