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李丹青又連著頒佈多條政令。

其中有兩條政令, 不顯眼,但不知不覺,抬高了女子地位。

其一, 民間六十歲以上長者,若不曾欺壓過兒子與兒媳, 可由宗族聯名證明上報,朝廷每年賞其兩擔米。

其二, 普通百姓家中, 若讓其女兒識字,女兒能寫文章,有才名,也可由宗族聯名上報,朝廷每年賞其兩匹布。

古代人壽命短, 能活到六十歲的, 便是高壽。

且這高壽者,多是婦人。

於是最後能領到朝廷兩擔米的, 多是老婦。

普通百姓家肯讓女兒識字,且這女兒聰慧有才名的, 少之又少。

為了能領到朝廷賞的布匹, 有些百姓便咬著牙讓女兒識字寫文章。

“造勢,從今晚開始!”

李丹青這一晚在燈下看密報。

她在民間的聲名越來越盛。

李丹青輕聲道:“孫女知道輕重。”

李丹青猶有些回不過神來。

“樂陽,你現下保重身體為要,別的,交給心腹人去做。”

齊子蟄領兵出京一個半月,每隔十日, 會送一封密報上京。

照此,這次出兵,簡直有天助。

李丹青端起人參湯正要喝,鼻端嗅到一股人參味,突然便想嘔。

“到時,所有人都會跪地叩求娃兒登位。”

李丹青籲出一口氣,“皇祖母,我明天寫信告知子蟄。”

“皇祖母,今晚,宮中先得有一些動靜,御花園的花,要連夜盛開。”

盈月見李丹青又要熬夜看摺子,便端上人參湯道:“殿下喝點人參湯罷。”

今晚正好是方御醫當值,他很快就來了。

她湊近鄭太后耳邊。

“既懷上了,不管這娃兒是男是女,都必然要登帝位。”

“萬不能有閃失。”

這一封密報中,說他領兵已至某地界,剛得到訊息,突厥王亡,幾位兒子爭位,實是天助大夏。

當日半夜,楊柏領著暗衛,按李丹青說的法子,給御花園一些花“保暖”。

待給李丹青診完脈,臉上一下出現驚喜之色,“咚”一聲跪到地下道:“恭喜殿下!”

李丹青懷孕的訊息迅速傳遍全皇宮。

楊柏領命。

方御醫一臉喜色道:“是喜脈,喜脈啊!”

女子地位,悄然抬高。

李丹青看畢信,不由大喜。

鄭太后緊緊握住李丹青的手。

卻原來,這裡有了一個小生命。

鄭太后聽到訊息時,不顧天黑,馬上讓魯嬤嬤扶著她出殿,趕往養心殿看李丹青。

她遲疑一下,伸手撫了撫小腹。

李丹青另又放宮女出宮,節省後宮用度, 輕賦稅等等。

她又道:“明兒,謝夫人定會進宮,另有各路誥命夫人也會進宮。”

待送走鄭太后,李丹青召見楊柏,細細叮囑一番。

一時之間,民風一變, 有些老婦開始善待兒媳,準家中女子識字。

她以為憑自己體質,是懷不上的。

待到天亮,有些花便開了。

她忙放下人參湯道:“腸胃似乎不適。盈月,傳當值的御醫過來一趟。”

“樂陽,樂陽,天無絕人之路啊!”鄭太后揮退左右,握住李丹青的手,“你就要當母親了!”

李丹青一怔,擺手道:“別弄玄乎,快說!”

樂陽公主殿下懷孕了!

就很神奇!

“待娃兒出來,還得滿殿異香,人間有異象。”

大冬天的,御花園的花開了,滿園花香。

是大吉兆!

這一日李丹青免了早朝。

午膳前,謝夫人並各府誥命夫人,還是進宮賀喜了。

一眾人進了宮,便看見宮女皆滿臉喜色,在討論御花園的花當夜盛開之事。

夫人們進殿,見得李丹青,見她神采煥然,都忙忙道喜。

李丹青應酬幾句,便單留謝夫人說話。

謝夫人受寵若驚,一徑道:“殿下有喜呢,且別亂動。”

又問道:“殿下可有不適之處?可有喜酸喜嘔?”李丹青含笑道:“只嗅不得腥味,喝不得人參湯,別的沒什麼。”

謝夫人撫掌:“娃兒乖順,不折騰人。”

又悄悄問道:“據聞御花園的花兒全開了?”

御花園的花實則只開了一部分,但架不住大冬天開花令人驚異,眾人一開口,便說花兒全開了。

李丹青道:“老夫人領進宮的夫人們去御花園瞧瞧再出宮。”

這些夫人親眼看一看御花園的花,出了宮,必然到處宣傳。

不消幾日,滿京城就會知道,公主殿下懷孕,出現大吉兆等等。

因近著年關,李丹青索性宣佈罷朝,提前休年假。

年假期間,得以好好休息了一段時間。

過了年,春耕時候,工部又推出李丹青之前改良的一些農具。

農民試用,深覺好用,再度朝皇宮方向叩頭。

過年休假時間,李丹青趁著空閒,還召眾御醫到跟前,商討著寫了數張方子,讓他們配成藥散。

這些藥散,全用於嬰兒高燒急熱,腸胃不適,口腔有疾,面板紅疹等等上面。

這時代的醫術總歸太落後,嬰幼兒夭折率太高。

她得做好萬全之策,希望娃兒出生後,能平安長大。

御醫們拿了藥方,連忙去配製藥散,先行試用。

私下又悄問方御醫道:“殿下怎麼連藥理也通?”

方御醫攤手,“殿下天縱英明,不是我們可揣測的。”

眾御醫見問不出什麼來,只得作罷。

但既知李丹青通藥理,自然想好好表現,以期得到賞識。

過了年,他們便研製出數十種適用嬰幼兒的藥散。

試用後,發現效果極佳。

一時大大感嘆,若早得了此藥散,便能減少嬰兒夭折率。

有官員的孫兒恰好生病,聽得御醫研製出新藥散,便求到李丹青跟前,要求她賜藥。

李丹青召了御醫,讓御醫對症下藥。

官員家的孫兒服用藥散後,病情很快就好轉了。

一時求藥者眾。

漸漸的,又傳出另一側訊息,說李丹青懷孕後,夜裡做夢,夢見天官賜藥,因醒來記下藥方,特讓御醫配備藥散,所以藥散效果驚人云雲。

又有人討論,說李丹青腹中懷著的,是天上的星宿。

天官都會護佑著。

李丹青聽到傳聞,知道造勢漸成。

眾人心間,已奉了她腹中娃兒為主。

此時,再無人敢動她及她腹中娃兒了。

若她有個閃失,眾人會誅殺有嫌疑之人。

四月末,李丹青收到朱峰密信。

信中說,他聯結秦王餘黨,行了反間計,已致突厥四分五裂。

齊子蟄揮軍突襲,呈大勝之勢。

若順利,秋天便能班師回京。

李丹青看完密信,馬上召見楊柏,又做了一些安排。

過得五天,齊子蟄的信也來了。

其中內容,跟朱峰說的差不多。

且說了另一件事,他已見到長公主李飛龍,若順利,當能帶著李飛龍回大夏。

李丹青驚喜,想了想,決定先瞞著此事,待齊子蟄真正帶了人回來,再告訴鄭太后。

防著期間生變,鄭太后傷心。

五月底,捷報上京,齊子蟄大勝突厥,突厥已降,俯首稱臣。

他本來要順勢再打回紇,回紇正鬧瘟疫,死了一批人,自知打不起,便主動遞了降書。

朝臣聽得捷報,全振奮了。

晚間,楊柏悄悄稟報,說原本依附齊子蟄的臣子,已在私議,等著齊子蟄回京,就要請廢天佑,擁立齊子蟄為帝。

李丹青一笑,她做了這麼多,豈是為男人做嫁衣裳的?

她當下再交代楊柏幾件事。

六月底,李丹青將臨盆。

合宮緊張,都在猜測生兒還是生女。

鄭太后早起拜了佛,便去看李丹青,待遣開身邊的人,悄聲問道:“可做了準備?”

她問的是,可有叫人先備下一個男嬰兒。

若生下女嬰,當要用男嬰調換之。

李丹青按住鄭太后的手道:“皇祖母,孫女想得清楚,若生了女兒,也要捧她為帝,不會更改。”

鄭太后急聲道:“女子怎能服眾?”

李丹青道:“孫女一直在為娃兒造勢,昨晚聽到稟報,百姓討論說孫女監國期間,他們日子好過了許多,因盼望一個女帝。”

“若生下女娃兒,更為討喜。”

“另外,懷上時,一直有吉兆,朝臣也預設,只要是孫女生下的娃兒,不管男女,都有資格登位。”

“但必須趕在子蟄回來前登位。”

七月初二,李丹青在養心殿產下一女,取名李齊。

嬰兒“呱呱”落地時,殿內異香撲鼻,錦鯉池的錦鯉爭相躍出水面,久不開花的老樹開了花。

第二日早上,百姓攜老帶幼,跪在皇宮不遠處叩頭,都說“天女”降世,要帶他們過上好日子,求請天佑退位,讓“天女”登位。

楊柏藏在暗處,見事情如李丹青所料,便鬆了口氣。

殿中異香,外間異象,全是他照著李丹青說的法子製造出來的。

果然,朝臣和百姓全被震懾了。

全部歸心。

八月初二,“天女”李齊滿月。

滿月宴上,天佑身邊的人上書,替天佑求請退位,願意禪位給李齊。

八月初八,天佑正式退位。

鄭太后派人送他到封地生活。

一些老臣子暗暗鬆口氣,天佑退位,實是揀回一條命。

若不然,待齊子蟄歸來,他必不能活。

八月十八日,李丹青應朝臣和萬民要求,在禮部指引下,抱著女兒李齊登位。

一個月出頭的嬰兒李齊,是為大夏朝第十五位皇帝。

李丹青即刻成為監國太后。

這一日,齊子蟄行軍至京城不遠處。

照著計劃,第二日便能到京城。

當晚,他派人回京報訊的人疾馬迴歸,跪地稟了一個訊息。

說他和李丹青的女兒李齊已登位為帝,國號厚德。

李丹青晉為監國太后,他晉為監國太上皇。齊子蟄呆怔,過一會喃喃道:“女兒跟她姓,登位為帝!”

“我打仗歸來,成了太上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