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崗皇家別院。

趙珩槺看著眼前的老臣,心中滿是欣喜。

庭院中,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影,落在伏地而拜的韋榮身上。

趙珩槺微微抬手,輕聲開口道:“卿家前來所為何事?”

韋榮緩緩抬起頭,眼中似有淚光閃爍,帶著幾分深情說道:“臣已有多年未能拜見太上皇,心中日夜思念,今日特來探望,以解心中掛念。”

說著,他還用寬大的袖袍輕輕擦拭了一下眼角,看似拭淚,實則偷偷觀察趙珩槺的神色。

趙珩槺看著韋榮這副“戲精上身”的模樣,心中暗自好笑,也配合著假意說道:“還是韋卿家想著朕,一路趕來,委實辛苦你了!”

“陛下啊,您在這別院之中,大概還不知曉,如今皇位已更替,坐在那龍椅之上的,正是您的六皇子……”

韋榮一邊說著,一邊用眼角餘光小心翼翼地打量著趙珩槺,試圖從他的表情中捕捉到哪怕一絲一毫的情緒變化。

實際上,趙珩槺雖身處別院,但對於皇宮中發生的大小事情,又怎會一無所知呢?

此刻韋榮這般做作的表述,他心裡清楚,不過是想試探自己。

他倒也不急著戳破,反而順著韋榮的話,佯裝不知,只想藉此看看,在皇宮易主之後,像韋榮這樣的人心中到底是如何盤算的。

於是,趙珩槺故意做出一副驚訝的表情,微微皺眉,問道:“竟有此事?這六皇子登基之後,朝中可有什麼異動?”

韋榮見趙珩槺上鉤,心中暗喜,趕忙繼續說道:“陛下有所不知,這六皇子一登基,便宣佈放假三天,而後徑直去了範文淵的府邸。

老臣聽聞,他們在府中密談許久,具體所談何事,老臣雖不得而知,但想必與朝堂變動有關。”

趙珩槺心中一動,面上卻依舊不動聲色,緩緩說道:“去範文淵府邸?這倒是有趣。範文淵此人,向來老謀深算,六皇子與他密談,莫非是想對朝堂進行大的改動?”

韋榮趕忙點頭,順著趙珩槺的話說道:“陛下聖明!老臣也正是如此猜測。如今六皇子上位,只怕會對當年參與陷害他之人有所動作。

陛下您想啊,當年趙偉之事,雖說主要是他一人所為,但咱們這些人或多或少也脫不了干係。如今六皇子手握大權,老臣實在憂心啊!”

說著,韋榮臉上露出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情。

趙珩槺心中冷笑,心想韋榮這隻老狐狸,果然是為了自己的安危而來。

但他並未表露出來,反而安慰道:“韋卿家無需過於擔憂。六皇子向來聰慧,想必不會不分青紅皂白,隨意牽連眾人。

只要咱們行事謹慎,按規矩辦事,想必不會有什麼大礙。”

韋榮心中不以為然,卻又不敢反駁,只能繼續說道:“話雖如此,可老臣心中始終不安。陛下,您看咱們該如何是好?”

趙珩槺思索片刻,緩緩說道:“如今局勢未明,咱們不可輕舉妄動。你且回去,暗中觀察朝堂動向,有什麼風吹草動,立刻來報。切不可自亂陣腳,以免惹禍上身。”

韋榮無奈,只得應道:“是,陛下。老臣謹遵您的吩咐。”

心中卻暗自盤算著自己的退路。

趙珩槺看著韋榮離去的背影,眼神漸漸變得深沉。

他深知,皇宮易主,朝堂必將迎來一場動盪。而自己雖身處別院,但也不能置身事外。

六皇子趙生的手段,他略有耳聞,接下來的局勢,恐怕會愈發複雜……

就在韋榮離開槐樹崗皇家別院不久,趙珩槺的貼身侍衛匆匆走進來,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

趙珩槺臉色微微一變,隨即說道:“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待侍衛退下後,趙珩槺獨自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目光望向遠方,心中暗自思忖:“看來,這天下,真的要變了……”

與此同時,在京城的另一處,幾位心腹大臣商討著下一步的治國方略,一場圍繞著大周王朝的風雲變幻,正悄然拉開帷幕。

假期結束後,趙生迎來了第一個早朝。

天色未明,京城的宮殿尚被朦朧夜色籠罩,唯有那重重宮闕間,點點宮燈閃爍,宛如繁星墜落人間。

隨著雄雞報曉,低沉的鐘聲悠悠響起,迴盪在寂靜的皇宮上空,彷彿在喚醒這座沉睡的權力中樞。

太和殿外,文武百官身著朝服,神色莊重,依品級高低依次排列。

文官頭戴烏紗帽,身著繡有仙鶴、錦雞等圖案的紅色官服,手持象牙笏板,神色肅穆;武官則身披鎧甲,頂盔冠甲,盔纓在微風中輕輕晃動,腰間懸掛著寶劍,英氣逼人。

他們在殿外等候,靜謐中,只聽得衣袂微動與靴履摩擦地面的細微聲響。

“皇上駕到——”隨著一聲尖銳的太監唱喏,打破了這份寧靜。

趙生身著明黃色龍袍,袍上繡著的五爪金龍在燭光下彷彿欲騰空而起,頭戴冕旒,冕旒前後的玉珠隨著他的步伐輕輕搖曳,發出清脆的碰撞聲。

他邁著沉穩的步伐,在一眾太監、宮女的簇擁下,緩緩走上太和殿的御座。

百官立刻整齊跪地,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聲音響徹大殿,氣勢恢宏。

趙生目光平和地掃過眾人,抬手說道:“眾卿平身。”

“謝陛下!”百官起身,恭敬站立。

這時,站在文官之首的範文淵出列,手捧笏板,躬身說道:“陛下,臣有本奏。臣老矣,已經感受疲憊,力不從心,欲掛印頤養天年。”

趙生微微點頭,思索片刻後說道:“丞相要辭官,朕這才登基,還有許多事需要愛卿的輔佐。”

下面百官見範文淵要辭官,而且還是在趙生登基第一次上朝就這樣,覺得他太不給皇帝面子了。

韋榮也覺得這件事有些蹊蹺,但也想不通究竟要發生什麼事情,也不敢插話。

趙生見氣氛有些怪異,便開口對範文淵道:“丞相要不先去內閣吧,朕有意擴大內閣,將原有的五人,擴大到七個人,丞相認為可否?”

這本身就商議過的事情,見趙生遞話過來,急忙回道:“臣願往!”

眾人恍然,然內閣也沒有什麼實權,大家也難得去爭,不過能進入內閣的人,未來肯定會被調任到實權的位置。

又有人渴望!

不知不覺間,晨光透過殿門的縫隙,灑在大殿的金磚之上,給這莊嚴肅穆的朝堂染上一層金黃。

早朝在有條不紊中持續進行,新一天的政令,也在這太和殿中開始頒佈,影響著大周王朝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