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袤無垠的草原上,部落之間的紛爭與變遷如同一幕幕不斷上演的戲劇。

耶律青率領著隊伍氣勢洶洶地佔領了九原郡,這在弱肉強食的草原世界裡,本是稀鬆平常之事,各部落見慣了這樣的權力更迭,並未覺得有何不妥。

然而,這一切在爾頓可汗心中,卻如同一根尖銳的刺,扎得他極不舒服。

爾頓可汗心中的憤懣,絕非僅僅因為在這次鐵路修建的利益分配中,自己一無所獲。

更為關鍵的是,隨著鐵路建設的推進,眾多富有的部落為了共同的利益緊緊抱團,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勢力。

而這股勢力的崛起,無疑對他的統治地位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尤其是在上次南下劫掠的關鍵時刻,耶律青臨陣倒戈。

儘管沒有給予致命的背刺,但他的行為卻動搖了爾頓可汗在部落中的統治根基,這才是讓爾頓可汗最為耿耿於懷的地方。

心中既然起了奪回權力、重振威望的心思,爾頓可汗便開始謀劃著如何從耶律青手中奪回九原郡的控制權。

彼時,正值草原上放牧的黃金時節,廣袤的草原如同一塊綠色的絨毯,鮮嫩的青草隨風搖曳,正是牛羊肥壯的好時候。

爾頓可汗將自己的想法告知部落中的牧民,希望能得到他們的支援,共同向耶律青發起挑戰。

然而,牧民們大多對此反應冷淡。

他們深知,此時挑起戰爭,必將影響到牲畜的放牧與繁衍,關乎著整個部落的生計。

在權衡利弊之後,大多數牧民並不願意為了爾頓可汗的野心而冒險。

爾頓可汗望著牧民們冷漠的眼神,心中滿是無奈與憤怒。

他握緊拳頭,暗暗發誓:“哼,你們這些目光短淺的傢伙,總有一天會後悔的!”

但在現實面前,他也只能暫時將這份計劃擱置下來,等待合適的時機。

而在遙遠的秦地,局勢同樣錯綜複雜。

康尼可達的軍隊加入了支援趙宏的陣營,本以為這會讓趙宏的軍隊在與司馬家聯軍的對抗中佔據上風。

然而,事與願違,兩方勢力陷入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戰場上,硝煙瀰漫,喊殺聲震天,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一年的時間裡,無數士兵血灑疆場,雙方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彼此的實力也消耗得所剩無幾。

但無論是趙宏還是司馬家,都懷揣著稱霸秦地的野心,誰也不肯放下身段,與對方握手言和。

他們如同兩隻鬥紅了眼的公牛,在這片土地上繼續僵持著,誰也不知道這場戰爭究竟何時才能結束。

時光匆匆,如白駒過隙,轉眼間,秋天的腳步悄然來臨。

金黃的樹葉紛紛飄落,給草原和大地披上了一層別樣的色彩。

與此同時,鐵路建設的腳步並未停歇,鐵軌如同一條蜿蜒的鐵龍,迅速朝著九原郡延伸而來。

隨著鐵路線鋪設到九原郡,這裡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耶律青敏銳地察覺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他效仿鐵路集團的模式,將九原郡巧妙地分割成無數大小不一的板塊,向草原上各個部落發出邀請,歡迎他們入駐。

耶律青開出的條件看似簡單:各部落只需承認他耶律青在九原郡統治的合法性,並且在他所謂的“梁國”面臨危機之時,給予一定的支援。

草原上的部落向來善於因利益而聚集,如今耶律青不僅願意無償分割土地,還承諾給予發展的機會。

這對於那些渴望擴張與繁榮的部落來說,無疑是極具吸引力的。

訊息一經傳出,各部落紛紛響應。

其中,烏達的康巴部落表現得尤為積極。

康巴部深知鐵路帶來的巨大便利,他們心中有一個宏偉的計劃:想將鐵路進一步延長到賀蘭山下。

賀蘭山,在當地又被稱為“卑移山”,它宛如一條巨龍,縱延數百里,山勢險峻挺拔,自古以來便是中原王朝與西北遊牧民族的必爭之地。

這裡不僅是多民族長期雜居的區域,也是歷朝歷代移民的匯聚之所。

更為重要的是,賀蘭山物產豐富得令人咋舌,漫山遍野生長著青楊、山楊、榆樹、丁香、山裡紅、黃柏樹、山葡萄等各種植物。

然而,由於交通的限制,這些豐富的物產很難運輸出去,實現其應有的價值。

山中還時常出沒著猞猁、赤狐、馬鹿、盤羊、獐子等珍貴動物,同樣因為交通不便,難以進行有效的貿易。

而推動這一計劃的幕後關鍵人物,正是夷輿商會的代表黎庚寶。

他知賀蘭山地區的潛在價值,於是讓康巴部落出面提議,自己則在背後運籌帷幄,推動此事的進展。

在他的精心策劃下,這件事情進展得十分順利,很快就水到渠成。

由於當時的火車技術限制,每行駛一千里就需要停下來進行小修,九原郡憑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中轉站。

一時間,這裡車水馬龍,人來人往,很快就會發展成為了交通樞紐。

如此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自然吸引了眾多勢力的目光。

耶律青早已將這裡視為自己的勢力核心,爾頓可汗同樣對九原郡垂涎三尺,大周的世家們也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商業潛力,甚至連另一個涼國也對這塊土地虎視眈眈。

就在各方勢力暗中較勁之時,秦地的局勢又發生了突變。

久戰不決的戰場上,康尼可達突然接到了黎偉澤的密令。

他果斷撤軍,決定聯合氐族,共同控制巴彥地區,並試圖用巴彥地區的部分土地,來換取九原郡的一部分。

原本,巴彥地區可以說是氐族的傳統地盤,但涼國的軍隊佔領此處,卻如同“釘子戶”一般,賴在那裡不走,使得局勢變得更加複雜。

一直以來積極支援鐵路修建、致力於發展九原郡的耶律青,此時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棘手。

畢竟,他現在被一眾草原富戶推舉為領袖,大家都期待他能妥善解決這個問題。

無奈之下,耶律青決定派出能言善辯的宇文化作為代表,去與康尼可達一方進行談判。

他深知宇文化善於在談判桌上週旋,希望他能為自己爭取到有利的條件。

談判當日,宇文化早早來到約定地點,心中暗自揣摩著對方的意圖。

不多時,只見對方一行人緩緩走來,為首的竟是涼國的大祭司烏利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