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不提梅家搬家的事宜,且說到夏櫻這邊。
她這次回鄉,一為看望謝雪,二是為了採購山貨。
她跑到相熟的老鄉家中,買走了他們的存貨,並約好以後採集好的山貨,她會定期派人來收。
這次收貨,木耳的數量明顯比上次多了。
現在銷路開啟了,夏櫻也不怕壓貨了。
尤其是梅家鄰居馮氏,最為能幹,這次她交的貨最多。
當然,得的銀錢也最多。馮氏笑得合不攏嘴。
她還告訴了夏櫻一個訊息,說是有別家的也來搶購這些山貨。
只是給出的價錢跟夏櫻的差不多,馮氏想著,賣生不如賣熟,這才將貨留給夏櫻的。
這種境況,夏櫻不是沒想過,只是沒預料到來得這麼快。
低買高賣,本不是什麼高明的主意。
現在整個桃衝村都知道夏家丫頭,將山中的野草野菜,帶到縣城,都賣出花來了。
這樣的訊息傳來,自然惹得眾人一陣豔羨,其中也不乏嫉恨者。
看來,得想個招了。
夏櫻回到梅家大宅中,跟謝雪商議了下,就帶著吳扁舟出門了。
第二日,她和吳扁舟將這些山貨搬到車上,又蓋了一層厚油紙,這才綁好。
山貨裝得太滿,連駕車的吳扁舟都得步行。
夏櫻原打算,帶著弟弟一同步行押車。
可夏小聰鼓著嘴不願離開,梅韻君也抱著夏小聰的胳膊不讓走。
兩個人哭得是泣不成聲。
謝雪心疼倆孩子,就勸道:“櫻丫頭,要不你們就再留一晚。明個我讓王林駕車送你們。”
吳扁舟圍著山貨,梭巡一遍,時而拽拽繩索,看是否結實。
夏櫻看吳扁舟為人精幹,做事仔細,他又信誓旦旦地保證,定能安全地將貨物送到。
她這才鬆了口,答應謝雪再留一晚。
聽到能留下來,夏小聰和梅韻君這倆個小鬼,頂著兩張小花臉,就想往外跑。
夏櫻拉住兩人,蹲下身來,鄭重地與倆人拉鉤,讓他們保證,明日再走,倆人定不許再胡鬧。
若不然,現在就走。
兩人聽了,都下了保證。夏櫻掏出帕子,給倆人擦乾淚水,這才放這兩個小鬼頭離去。
也是合該那天要出事。
一大早起來,王林就肚子疼,跑茅廁都不停歇。
王媽和王雙雙跟著忙前忙後,一會兒去請郎中,一會兒又要來試試土法子,兩個人忙進忙出不得消停。
夏櫻就對謝雪說道:“要不我去試試鄰村那趟送菜的牛車,可能趕得及。”
謝雪瞅瞅日頭,“都這個點了,那車早就走了。一會,我讓翠芬去請老葛頭,他也是個老把式了,去年從城裡馬車行退了回來,輕易不給人駕車。”
翠芬是梅家大奶奶的名字。
夏櫻見謝雪如此表示,倒不忍辜負她的好意。
她站在王林門房的門邊上,輕聲道:“王叔,你就好好歇著吧,老太太另安排人送我了。”
王雙雙聽到這話,趕忙出來,歉聲道:“夏姐姐,我爹就是急症,說發作就發作了,真對不起你,耽誤你事了。”
“雙雙,你別這麼說。人吃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呢!“
兩人話沒說完,林氏就從門外進來了,她對著夏櫻道:“櫻丫頭,快去,牛車已等在村口邊上了。”
夏櫻忙從後院扯了正在玩蟲子的夏小聰,又趕著到房裡,跟老太太辭行,這才出了梅家大宅。
穿過竹林,眼前就是大路上,一輛熟悉的牛車正停在路中間,車頭坐著個年輕人,嘴巴里叼著根狗尾巴草。
誒,不是說老葛頭,怎麼這麼年輕,該不會弄錯了吧?
“你是夏家丫頭,夏櫻吧?長這麼大了?”年輕人熱情地打招呼,一雙流裡流氣的眼睛,時不時地盯著夏櫻的胸部。
“這是小聰吧?”他伸手把小聰給拉上車,而後又伸出手,準備去扶夏櫻。
夏櫻不動聲色道,“你是誰?不是說老葛頭來送我們嗎?”
那年輕人輕笑出聲,“夏櫻,你可跟以前不一樣了。對,我不是老葛頭,我是老葛頭的侄子——二狗,剛才梅家大奶奶去家裡找我叔,可惜我叔醉酒了,現在還沒清醒過來呢!
你要是不放心,我現在就家去,尋他來替你趕車。“
說著,就要從車上跳下來。
夏櫻忙攔住了他——他細節都知曉的如此清楚,想必不是什麼壞人。
再說,光天化日之下,他還敢耍什麼滑頭不成。
只是,二狗這名字有些熟悉,也不知道在哪裡聽過。
夏櫻一時沒想起來,但她急著趕回縣城,總擔心吳扁舟送的那批貨,也不知道都安置好了沒。
牛車“吱嘎吱嘎“地行駛在官道上。
二狗專心致志地揚著牛鞭,指揮著那頭牛往左往右。
夏櫻見一切如常,這才徹底放下心來。
夏小聰早已玩累,躺在姐姐的腿上睡得香甜。
夏櫻也在單調的“轆轆”聲中打起瞌睡來。
殊不知,危險已然來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這邊,夏櫻急趕著回城。
城裡,梅守正打馬飛奔去城門,身後跟著四五個衙役,直奔赤水村而來。
起因是這樣的,今早有個漁民一到縣衙,就嚷嚷著要報案。
接待的衙役就問,為何報案?
漁民小聲答道,我養的鴨子老是少。
接待的衙役把開啟的書冊“啪”得一聲關上,把筆一擲,大聲道:
此等小事,也值得你來縣衙報案!
漁民哪裡見過此等陣仗,嚇得腿肚子一抽,恨不得跪倒在地。
他本想著打退堂鼓,又怕回家,被自家婆娘叫罵。
他閉著眼,故作鎮定,大聲嚷嚷道:“家中鴨子一日少一隻,再這麼下去,我家鴨子都要被偷光了……”
說到最後,越想越傷心,索性大哭起來。
衙役正準備喊幾個人,把這咆哮縣衙之徒給叉出來。
正巧,梅守正從街上吃過早飯回來,聽到了報案人的哭聲。
忙過來問問,發生了何事。
漁民見有人管他家的事,忙擦乾眼淚,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梅守正。
漁民叫鄭三春,家住在赤水村,他家世代漁民,住在赤水河畔,娶妻彩玲。
彩玲又黑又胖,但是能幹,不僅能做的一手好魚鮮,還擅長養鴨。
當然,還是調教郎君的一把好手。
鄭三春家日子過得不錯,平日裡他在赤水河捕魚,所得魚獲皆放到集市中售賣,所得不菲。
賣不掉的小魚小蝦,除了自已吃,都餵給了彩玲養的三十多隻鴨子。
鴨子長得是又大又肥,吃起來很是美味,養到足月,又能得一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