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明軍逼近京師 北孔慘遭滅族
南京的夫子廟前人頭傳動,無數讀書人匯聚在孔廟門前,今天“南孔”的孔毓周應廣陵郡王的邀請,來南京對孔廟進行祭拜。
此前明軍攻克南京時,夫子廟一帶也發生了激戰,部分建築遭到焚燬,如今督府將孔廟翻修一新,又有南孔的大賢親自主持祭拜活動,無疑向眾人傳遞出了兩個訊號。
其一是如今江南已經大定,大明重新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朝廷很可能要重開科舉,這對於廣大的讀書人是一個天大的好訊息。
其二,衢州孔氏原本就是衍聖公南遷,在南宋初年跟隨宋高宗南渡,屬於正宗嫡系。歷史上“南孔”被南宋冊封為衍聖公,而“北孔”則被金和蒙古冊封為衍聖公,一度出現了兩公並立200多年。
其實無論從血緣親疏以及品德上,衢州孔家遠比曲阜孔家更具資格代表孔子傳承。只是元世祖時期孔洙為了避免紛爭,主動讓爵,南孔才失去了“衍聖公”的稱號,造成了南孔逐漸衰微。
但北孔的名聲實在太臭,如今三姓衍聖公孔胤植已死,雖說清廷讓其子孔興燮繼承了衍聖公的爵位,但是大明這邊並不認可,廣陵郡王此舉可能是想要扶持南孔上位。
一時間“南孔將要襲爵衍聖公”的訊息傳遍了南京和揚州一帶。
訊息很快就傳到了南下的孔胤樾耳朵裡。
當初孔家為了自保不惜獻媚李自成和清廷,毫不猶豫的拋棄了大明,如今錢默已經打到了淮河,隨時可能進入山東。
這叫曲阜孔家如何能夠安心?好在事情的始作俑者,孔胤植已經駕鶴西去。
現在這個爛攤子還是要收拾。原本他也是準備代表孔家對廣陵郡王來表態的,並帶了50萬兩白銀表示誠意。之前擁護大清的衍聖公已經故去,新一代衍聖公絕對支援大明,曲阜孔家也一定會全力配合廣陵郡王奪取山東。
可如今這個情況,看樣子錢默是準備扶持南孔上位。
不久後他就透過各種渠道證實了這個訊息,錢默準備正式上奏,讓永曆冊封南孔的孔毓周為衍聖公。孔家雖然不同於一般的政治世家,不過他們的天下的局勢還是十分了解的,不然也不會每次有啥風吹草動,孔家就直接獻上降表了。
既然押錯了寶,那自然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很快孔胤樾就找到了柳逸塵,最後孔家獻上了100萬兩白銀以及淮安,徐州,兗州地區20萬畝良田的地契。才得到了錢默不會推南孔上位,並且將來會全力支援北孔的承諾。
同時孔胤樾還帶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第一個是清軍從荷蘭人手中購買了一批火炮和火銃,具體數量不詳,但是據說價格不菲,耗費銀兩據說有百萬兩之多。
為此洪承疇還向孔家打了一次秋風,從孔家拿到了20萬兩銀子。
目前這批火器已經運到了濟南府,至於清軍如何分配,不得而知。
第二個是吳三桂在潼關附近蠢蠢欲動,洪承疇已經從山東調集了2萬人馬進駐到洛陽,用來抵禦吳三桂。
荷蘭人的動作錢默倒是毫不意外,這些洋鬼子本來就是唯利是圖。之前自己的水師都在封鎖長江,對於北方沿海的封鎖確實不強,讓他們鑽了一個空子。
不過吳三桂的舉動令他很是費解,之前吳三桂在葭萌關至少損失了2萬多人馬,其中不乏其關寧軍的精銳。如今他對甘陝地區的掌控並不牢固,這時候應該休養生息穩定人心才對,怎麼會選擇東出潼關?
原本錢默還準備等大批新式裝備換裝了之後再開始北伐,畢竟現在混亂的局面更有利於他撈銀子,他並不急於這麼快拿下北方這個“爛攤子”。
不過現在吳三桂這麼一攪和,中原的情況可能有變,看來還是要早做準備才是。
很快白袍營4萬人就進駐到了淮河南岸的淮安及鳳陽,準備隨時北渡淮河;於此同時4萬神機營也也從合肥和安慶一線進駐到靠近大別山的霍丘、六安一線,隨時奔赴河南以及湖北戰場。
吳三桂在收到了瞿式耜的訊息後,並沒有立刻東出潼關,一方面畢竟自己在葭萌關損失慘重,需要時間重新整頓軍備。
另一方面明清雙方雖然在武昌打的十分激烈,但博洛的3萬滿洲八旗主力並不在武昌,可以很快退到河南。他還是有所顧忌的,所以只是派出了小股部隊進行試探。
當他得知2萬清軍進駐洛陽後,便開始打起了退堂鼓,很顯然清軍已經對他有了防備。要是強攻洛陽,他必然損失慘重。
吳三桂猶豫之際,黃三胖便找上了門。如今黃三胖在川陝、湖廣一帶的名氣可不小,是一個著名的軍火販子。
黃三胖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身份,他就是代表廣陵郡王來販賣魯密銃的。此前葭萌關一戰關寧軍可沒有少吃魯密銃的虧,此等利器錢默既然敢賣,他吳三桂沒有理由不買。
於是一咬著牙,花50萬兩白銀從黃三胖手裡購得了3000杆魯密銃。
他的關寧鐵騎本就戰力強悍,如今有了這魯密銃的加持何愁拿不下洛陽。
很快胡國柱就率領2萬關寧出潼關,直撲陝州。魯密銃的射程優勢很快壓制住了城上的清軍,加上陝州的的守軍本就不多,僅僅半個時辰之後,關寧軍就攻克了陝州。
此時的吳三桂一掃之前戰敗的陰霾,想趁著現在士氣正旺,一鼓作氣拿下洛陽。
不過此時夏國相還是比較清醒的,他說道:“王爺切莫衝動,根據俘虜提供的訊息,現在洪承疇已經率領援軍抵達洛陽了,洛陽城內的清軍不下3萬之眾。而且清軍也已經裝備了一部分仿製的魯密銃,雖然效能不如錢默賣給我們的,但是差距並不是太大。”
“博洛的滿洲八旗就在信陽,想要增援洛陽也就是幾天的路程,強攻洛陽絕非良策。”
正當錢默準備坐看吳三桂同洪承疇在洛陽決戰時,卻遲遲沒有傳來訊息。
此時吳三桂從陝州直接渡過黃河進入山西,幾天後山西義軍在關寧軍的幫助下一舉攻克了平陽的府城臨汾。
然後關寧軍一路北上抵達了太原城下。此時整個山西也就只剩下太原這一座孤城尚未被明軍攻克,且姜襄等人已經圍攻了太遠好幾個月。
原本清軍依仗著自己魯密銃的強大射程還能勉強支撐,如今關寧軍的到來使得清軍的火銃優勢蕩然無存,關寧軍直接在清軍的射程外對城上進行射擊。
很快太原城上的清軍就被關寧軍打的不敢露頭了,姜襄的大同軍一直對太原無可奈何,早就憋著一肚子氣,如今太遠城失去了火銃的優勢,他們可算是逮到機會了。
大同軍高喊著口號,架起雲梯就開始攻城。明軍氣勢如虹,很快就攻上了太原城牆;相反太原清軍被圍困了好幾個月,早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接下來的戰鬥並沒有太多的懸念,一個時辰之後戰鬥就結束了!
永曆三年(1649年)6月18日,明軍攻克太原,山西巡撫祝世昌自盡,兩萬守軍非死即降。
太原失守之後,山西全境淪陷。
幾天後吳三桂、姜襄以及蘇尼特部首領騰機思、土謝圖汗袞布、車臣汗碩雷五人在大同組成15萬聯軍殺向宣府!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使得多爾袞措手不及,雖然他第一時間增兵宣府,可此時阿濟格手裡也只有1萬5千滿洲正白旗。
為了防止吳三桂等人繞過宣府,他又領鰲拜率5000正黃旗死守居庸關。這居庸關是京師的最後一道屏障了,如果這裡被明軍突破,那麼京師就守不住了。
雖然北京的城牆高大無比,可此時多爾袞手裡已經沒有多少人馬了,城內只有最後5千鑲白旗了。雖說還有幾萬綠營兵,可這個時候漢人是靠不住的,他只能相信滿洲八旗。
儘管他拒絕讓順治以巡視的名義先撤回盛京,可此時京師能不能守住他自己也沒有把握。
如今的京師已經亂做一團了,為今之計只有放棄黃河以南的全部地盤,將兵力撤回河北,還有可能守住京師。
此時博洛留在湖北的3萬人馬就顯得至關重要了,如果可以撤回京師,大清還有一戰之力。不然的話,即使他們可以退回關外,恐怕都沒有足夠的兵力阻擋明軍繼續北上。
錢默在接到吳三桂北上山西的訊息後,就知道他是想走李自成從山西攻入京師的路線。於是立刻派洪富貴渡過淮河,直接將滿達海的人馬包圍在了徐州。
然後又命令黃玉進攻黃州和信陽,將武昌的清軍徹底包圍起來。
柳逸塵在一旁說道:“形勢發展的實在太快了,我們並沒有做好接收北方的準備。”
錢默卻胸有成竹的說道:“看來清軍是要全面放棄黃河以南了,你想辦法聯絡洪承疇,本王可以和他見一面,只要他獻上河南和山東兩省,我就饒他一命。”
不久後,洪承疇便來到了鳳陽城外的龍興寺。
元至正4年(1344年)明太祖朱元璋曾在這裡出家,整整三百年後崇禎皇帝自縊煤山。不過原來的皇覺寺在至正12年就已經毀於戰火,現在的龍興寺是洪武16年重新建造的。
洪承疇是一個聰明人,錢默選擇在這裡和他見面,背後恐怕是另有深意。
當初錢默只是一個階下囚,如今不到2年的時間,大清已經有亡國之兆了。而他們師徒間的地位也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如今這位廣陵郡王已經是大明最大的實權派了,而自己卻不得不仰其鼻息,還真是令人唏噓。
儘管得知洪承疇企圖刺殺自己後,錢默一度懸賞10萬兩白銀要洪承疇的項上人頭,不過如今明清早已異勢,洪承疇的這個懸賞也被他撤銷了。
見面後錢默還是客氣的說道:“許久不見,恩師還是風采依舊啊!”
洪承疇則是恭敬地說道:“廣陵郡王如此,實在是折煞老夫了!”
錢默擺了擺手,說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當得起‘恩師’二字。你我也不用客套了,我還是開門見山吧。只要恩師再替本王辦兩件事情,本王不但可以保你富貴,還能讓你繼續領兵一展宏圖。”
洪承疇知道錢默說得兩件事情,恐怕不會那麼簡單,不過這個時候他也只得任他宰割了。於是說道:“廣陵郡王儘管吩咐,臣一定竭盡所能!”
錢默笑著說道:“博洛這傢伙實在是狡猾,黃玉直撲信陽還是隻包圍了他一萬人,此刻他的兩萬鑲黃旗已經進入河南,你不必阻攔,直接將他放回京師。”
洪承疇本以為錢默會提很過分的要求,比如殲滅博洛這2萬人立一個投名狀,沒想到居然是將他放回京師這麼簡單。
洪承疇隨即也明白了錢默的用意,看來他應該還沒有準備好和永曆攤牌,所以不想這麼快消滅大清,放博洛回去是為了不讓吳三桂等人佔了便宜。
不過錢默這小子向來奸猾如鬼,怎麼可能這麼輕鬆放過自己?
錢默拿了一些東西給洪承疇,這是北孔的孔胤樾給我的地契以及衍聖公孔興燮寫給我的效忠信。這些地契你拿去,洪大人總督豫魯兩省,治下發生了這麼嚴重的通敵行為不可不查啊!
錢默居然要拿曲阜孔家開刀,這可是要得罪全天下的讀書人啊?
洪承疇問道:“不知廣陵郡王想如何處理衍聖公家族?”
錢默冷哼了一聲,說道:“這世修降表的曲阜孔家,簡直就是辱沒先賢,哪裡還有存在的必要?謀逆可是誅九族的大罪,洪大人要為大清除奸啊!”
錢默輕描淡寫地幾句話,可是將洪承疇嚇得不輕,這曲阜孔家要誅起九族來,恐怕要牽連好幾十萬人。
自己如果下了這個殺手,怕是要被天下讀書人萬古唾罵,比之降清有過之而無不及?
錢默說道:“上天有好生之得,凡是和衍聖公家族的近支宗族無論男女老少格殺勿論,一個不留,其他相隔3代以上的全部下獄,發往耽羅國,以後恩師開拓海外,還需要大量勞力,這些人用的著。”
當錢默說出開拓海外四個字的時候,洪承疇總算是放心了,如果他動手屠了曲阜孔家,恐怕華夏已無自己的立足之地了,也只有去外海享受榮華富貴了。
很快山東境內就爆發了“衍聖公通明案”,洪承疇以曲阜孔家通明為由,將曲阜孔家給誅了九族,包括衍聖公孔興燮在內的孔氏族人及其母族,共計三十多萬人受到牽連。
這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孔氏子弟,仗著衍聖公的身份,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為非作歹,可謂是無惡不作。
雖然有一些讀書人為他們鳴不平,不過大多數百姓還是為洪承疇的舉動拍手叫好的。
洪承疇也深知衍聖公家族勢力龐大,雖然自己出動了2萬綠營,又有情報司的人在背後幫忙,可想要將其一網打盡還是很困難的。
於是他採取了懸賞,凡是揭發或是抓捕衍聖公家族成員的百姓皆可到官府領賞,如果一縣之內名單上所有的案犯被抓捕,全縣每戶人家按在籍人口發放一斗糧食,抓捕到孔家直系後裔的賞銀20兩。
就這樣短時間內山東境內的孔氏子弟基本被一網打進,甚至一些好不容易逃到河內淮安境內的人也被扭送到山東領賞。
洪承疇特意選擇了孔子的誕生地泗水縣大批處決孔氏子弟,短短十日之內,大批人頭落地,一個行刑的劊子手居然一天之內更換了十幾把砍頭刀。
泗水縣的屍體堆積如山,泗水河也被血水染成了赤色!
不僅如此就連已故衍聖公孔胤植的屍骨也被挖出了重新鞭屍,然後挫骨揚灰。曲阜的孔廟,孔林以及孔子像,凡是一切與孔家有關的東西被全部焚燒砸毀。
清軍在砸毀孔廟孔林的時候,甚至有不少非孔姓的讀書人來前來阻止。不過錢默早就有言在先,這些人不在崇禎17年為大明盡忠,苟活至今卻跑來裝啥義士?殺無赦!
凡是阻止滅孔的,一律以同案犯論處。在洪承疇血淋淋的屠刀下,很快那些人就做鳥獸散了。
柳逸塵說道:“滅孔案,前後抓捕了371258人,實際斬首27121人,洪承疇罰沒孔氏族產,其中金銀珠寶價值白銀970餘萬兩,良田128萬餘畝,糧食280萬石,其他店鋪作坊無數。”
洪承疇已經於數日前率領船隊攻佔了琉球,趕走了薩摩藩的島津家。如今這些孔氏族人,有5萬人在耽羅島上做苦工,其餘都被髮往了琉球。
錢默說道:“洪承疇這活幹的漂亮,一般人還真沒有他的魄力和手段,情報司也辛苦了,相關人員直接發賞,不過一定要注意保密。”
“這筆財富實在過於龐大,撥銀300萬兩給錢不二,放入督府藩庫,其餘銀兩入本王的內帑。至於田畝及其他相關產業,還是給布政司處理吧。”
這個駭人聽聞的“衍聖公通明案”,其涉案人數遠超明初四大案,存續千年的曲阜衍聖公家族居然被洪承疇直接滅族了。
更有傳言,洪承疇帶著孔家的無數財富流亡海外!
這個事件的影響力居然遠遠大於吳三桂逼近京師,洪承疇更是遭到了天下讀書人的口誅筆伐,比之當初其背明投清時更甚。
在天下人的殷切期望下,洪富貴終於率領白袍營攻克了徐州,斬殺禮親王滿達海,全殲了徐州的清軍。
然後白袍營終於得以進駐山東,於此同時其他戰場也取得了重大進展。7月20日,神機營攻陷江陵,清淮順王耿仲明父子被擒殺。5日後明軍北上攻克了襄陽,而後殺入了河南境內。
期間吳三桂也想趁機摘桃子,派胡國柱領兵2萬猛攻洛陽,結果在洛陽城下遭到清軍的阻擊,傷亡慘重。
裝備了荷蘭最新火炮和燧發槍的清軍,火力上明顯強於胡國柱手下的關寧軍。而後清軍開始反擊,直接攻下了陝州,嚇得胡國柱退守潼關。
更讓吳三桂氣憤的是,在自己面前戰力強悍的清軍,在面對錢默的神機營時居然毫不抵抗,神機營一路北上,清軍則是直接開城投降,僅僅10餘日明軍就收復了汝寧府、南陽府、歸德府、開封府以及河南府。
歸德、開封、洛陽這些重鎮幾乎是完好無損的交到了錢默手裡。
於此同時山東的明軍也是進展順利,登州、萊州、兗州、青州以及濟南府全部被白袍營收復。
不過山東明軍在收復了濟南之後,並沒有渡過大清河,而河南的明軍也沒有渡過黃河。錢默與清廷很默契的沿黃河與大清河對峙。
錢默在攻克曲阜後,更是以孔廟被破壞嚴重為由拒絕出資重建,只是將一些殘骸運到了衢州。並且直接將這些土地以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給其他士紳百姓。
而孔家原本佔據的那些良田,督府更是以低價租給了百姓,甚至以售賣了一部分給百姓。這樣一來等於曲阜周邊計程車紳百姓一起吃下了孔家這塊“蛋糕”,當然其中絕大部分是被錢默吞下的。
然後錢默上奏,考慮到北孔已經基本滅族,原先的孔廟也已經被夷為平地,朝廷實在沒有必要再消耗銀子和精力去重修。
畢竟衢州孔氏還在,而且南宗的血統遠比北宗更加純正,其品德上也比孔胤植這種三姓衍聖公強的多。
永曆連自己的南京皇宮都沒有修完,哪裡有錢去給“北孔”修廟?
永曆3年8月18日,永曆下旨正式冊封孔毓周為新一代衍聖公,並對此前孔胤植的種種賣國行徑加以申斥,拒不承認清廷對孔興燮衍聖公的冊封。
世隔數百年之後,“南孔”又一次被朝廷冊封為衍聖公,得到了朝廷的認可;而隨著“北孔”實質上的消亡,這場存續了數百年的“南北之爭”,也終於劃上了句號。
求推薦票,月票,追讀,評論,打賞支援!
感謝大家的訂閱支援,書友群已經新建,大家可以加一下。今天0點10分準時發200個新章推薦包。感謝各位的推薦,追讀,評論,月票,打賞以及角色小愛心,祝大家都能搶到包!
<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