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梨花寫作書苑”APP上寫自已學習的心得,真有點不習慣。宋雨老師有條不紊的講解,漸漸地把我帶入了“薦書稿”的天地裡。“薦書稿”,這一概念,對我來說真的很陌生。難怪在我問“度娘”時,一時找不到它。其實不就是我們常說的“新書推薦”嗎。

寫作課上,宋老師結合“抖音”“小紅書”等媒體,具體而翔實地給我們解說“薦書稿”的需求量和它旺盛的生命力。

與這個陣地漸離漸遠的老人,其實也應該回頭再去領略一下今天的這個如火如荼的陣地了。

寫“薦書稿”的第一步就是選書。只有選對了書,對投稿還是變現都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選對了書,能更好的吸引讀者。

目前最受歡迎的五大類書:心理類;青春文學類;人物傳記類;文學名著類;個人成長類。

宋老師感情充沛而又富有排句韻味的引導,著實帶我闖入了書的世界中。

哇,琳琅滿目的各種各樣書,讓我沉浸在書中而無法自拔。那就沉浸其中吧!

按照宋老師的要求,我下載了“微信讀書”。琳琅滿目的書包圍了,我在書的海洋中徜徉。我該何去何從?

各種各樣的書,我的兩頂書櫥中也不乏其有。但是說實話,我與它們幾乎是素昧平生了。十多年來,只是擺設。一是由於自已的視力日況愈下,而是現在只看手機,極少開啟書櫥,翻閱書籍了。

我是剛從海上打魚回來,正想卸下魚簍,脫掉外衣,好好歇歇的“漁民”。這次卻摻和進了一群年輕人的隊伍,又要折返回去。

“學海無涯苦作舟”曾記得,剛進大學時常說此話。現在怎麼遺忘了?不是又說“書山無路勤是徑”嗎?

是啊,在書的海洋裡,我不能“告別”海洋,我得折返回去,好好領略書山的大好美景,與年輕人一起到書的海洋中去捕捉生活的真諦。

“49年的生理年齡;94年的心理年齡”在鼓舞我。我決心要努力去完成宋老師的要求。爭取寫出一篇像樣的薦書稿。

魏來透過梨花書苑的學習,認真完成了作業,寫就了下面兩篇“薦書稿”,發表在“今日頭條”上。

(一)向你推薦餘華的《活著》

2022年12月以來,疫情開放以後,“中招”的人絡繹不絕。不少人焦慮萬分。“怎麼辦?”,有人不出門,不下樓,不上街了。可生活還得繼續啊。在可怕的疫情面前,有人選擇了躺平,有人卻咬緊牙關,堅守在抗疫第一線。在這面對困境時,你看看餘華的《活著》,也許你會增添“活著”的勇氣。

餘華的著名小說《活著》的主人公,年輕不懂事的“少爺”徐福貴。原本擁有良田萬頃,深宅大院,最後卻因賭博喪失殆盡;家道中落後,幡然醒悟,從此攜妻女自食其力過活;可好日子沒過上幾天,他的雙親患病前後離他而去;他的妻子、兩個兒女在混亂崩潰的社會中也難逃災難和不幸……徐富貴早年親手敗光了祖業,老年親眼目睹了親人、戰友,一個個離去,但在與外孫的對話中還沒有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氣,相信現在家裡的小雞,會變成鵝,鵝會變成羊,羊會成為牛。雖然外孫因多吃了豆,最後也死了,只剩下兩三年壽命的老牛和他相依為命……儘管如此悲慘,福貴卻仍然選擇了活著。

也許我們有的時候,人生路上坎坷不平,一時感到困難重重,絕望無助,為暫時無法過上自已想要的生活而焦慮不安,那麼不妨讀一讀《活著》,你終會知道:世間的事是複雜的,人生並不是一帆風順的,你以為自已過得很不如意,殊不知,在他人看來,你所謂的地獄正是他嚮往的天堂。希望你能讀讀《活著》,學會笑對生活,且行且珍惜。

希望你能讀讀《活著》,學會笑對生活,珍惜眼前的每一刻。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記得:活著,就有希望。

(二)薦《楊瀾訪談錄》及其著作《提問》

愛因斯坦曾言:“一個人提問的能力比回答的能力更重要。”在長達三十年的媒體工作生涯中,尤其在二十二年的《楊瀾訪談錄》製作過程中,提問不僅成為了楊瀾的職業核心,更深深融入了她的生活方式。她以提問為生,每一個問題——問什麼、怎麼問、問到何種深度,乃至提問的語氣、語調與分寸的拿捏,都無不彰顯著提問者的審美與智慧。

透過上千次的深度採訪和數萬次的精心提問,楊瀾深刻體會到,提問不僅是認知與溝通的語言方法論,更是一種底層的、基礎性的能力。這種“如何更好地提問”的能力,是每個社會工作者不可或缺的看家本領。每個人都有透過學習來提升這種能力,進而改善自已的認知與溝通品質,甚至有可能因此改變人生的軌跡。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中,學會提問,問出有深度的問題,無疑是我們生存的必備之道。

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回答者分享真知灼見,還能折射出提問者思維的敏銳與深刻。以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錢夢龍執教《愚公移山》一文為例,他巧妙地運用了“曲問”技法。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遺孀”一詞,他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文中一個七歲的男孩也要幫助愚公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他去嗎?”這個問題一出,課堂裡先是鴉雀無聲,隨後學生們開始熱烈討論,最終得出:“他沒有爸爸。”“為什麼?”“因為文中說‘遺孀’,就是沒有爸爸的意思。”這樣的提問方式,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了學生的思維,還成功傳授了知識,真可謂是“一石三鳥”的佳話。

試想,如果我們喪失了提問的能力,那麼思考能力也將隨之退化,我們將再也無法深入認識世界,洞悉自我的內心,甚至無法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與溝通。

因此,朋友們,我們該如何提升提問的能力呢?不妨讀一讀楊瀾的《提問》一書吧!這本書不僅凝聚了她多年的採訪智慧與心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提升提問技巧、改善溝通與認知的寶貴指南。相信透過閱讀此書,你定能在提問的藝術上獲得新的啟發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