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採寫《特級教師錢夢龍》的過程中,魏來自已既學到了錢老師的教學方法,更主要的是堅定了當一個人民教師的信心。他毅然向黨支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經組織的審查和考驗。1987年5月,魏來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自報告文學《特級教師錢夢龍》在《人民教育》上驚豔亮相之後,魏來的名字在教育界猶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新星,劃破了寂靜的夜空,驟然點亮了無數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眼睛。四面八方的祝賀與讚譽如同潮水般湧來,那些昔日的朋友、同窗,甚至未曾謀面的教育同仁,都紛紛向他伸出了友誼之手,表示熱烈的祝賀與敬意。

在這場聲名鵲起的浪潮中,上海的各大編輯部自然也不會錯過這位新晉的教育熱點人物。他們輾轉尋覓,最終在嘉定二中,這所坐落於南翔古鎮的縣中重點中學裡找到了他。而此刻的魏來,還沉浸在那篇報告文學所帶來的成就感與喜悅之中,對於未來,他既充滿期待,也略感迷茫。

就在這時,一份來自上海知名的語文刊物《語文學習》編輯部的邀請,如同及時雨般降臨到了他的面前。編輯部熱情地邀請他參加一場關於“語文教學‘新大綱’座談會”,這不僅是對他才華的肯定,更是為他提供了一個與上海頂尖教育專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

儘管名為“座談”,但實際上,這場活動更像是一次重要的學術盛宴。在《語文學習》編輯部那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裡,魏來第一次與那些在上海乃至全國都赫赫有名的教師和教研員們坐在了一起。他們的談吐、見識都讓他感到震撼,同時也讓他的眼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開闊。

然而,在這群教育界的佼佼者中,魏來顯得有些自慚形穢。他深知自已在資歷、經驗上都無法與在座的各位相提並論。但幸運的是,編輯部的老師們並沒有因此而忽視他,反而給予了他極大的鼓勵和支援。

座談會上,編輯部的老師圍繞著新大綱的要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同時也為參會的教師們分配了明確的寫作任務。面對這樣的重任,魏來並沒有退縮,他勇敢地申領了初一語文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談談朗讀和默讀》的撰寫任務。

為了寫好這篇新大綱中關於朗讀和默讀的知識點的闡述,魏來在嘉二中的圖書館中借閱了很多有關方面的書籍,經過一段時間的精心準備和撰寫,魏來的文章終於脫稿,在《語文學習》1987年第六期中發表。這篇文章憑藉其深入淺出的闡述和獨到的見解,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緊接著,他又撰寫了另一篇闡述初一語文考綱中的知識點《透過一兩件事寫一個人》,該文也隨即在《語文學習》1987年第七期中刊登。

連續兩篇文章的成功發表,讓魏來的信心大增。他趁熱打鐵,就新大綱中初一學生的聽力要求進行了深入闡述,撰寫了《練出兩隻機敏的耳朵》,併成功在《語文學習》1987年第八期上發表。這一系列高質量的稿件,讓魏來在教育界內的名聲如日中天。

嘉定教育局的有關領導在得知嘉二中語文組有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寫作者後,立刻對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意識到,這樣的人才應該被更好地挖掘和培養。正巧,教育局教研室的老教研員們都將陸續退休,魏來的出現無疑是及時雨。

於是,1988年的暑假中,魏來接到了嘉定縣教育局人事處的工作調動通知:自9月起,調任嘉定縣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

自此魏來的人生軌跡便發生了重大的轉變。1988年9月起,他正式成為了嘉定縣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員,開始了他的教研生涯。這個全新的舞臺,讓他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去深入研究語文教學,為提升嘉定地區乃至更廣泛區域的語文教育質量貢獻了自已的智慧和力量。他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成長成為了一位真正的教育科研者。

當魏來初次踏入嘉定縣教育局教研室的大門時,一種肅穆而莊重的氣氛撲面而來。教研室徐文超主任微笑著迎了上來,帶領他走向一間寬敞明亮的會議室。在那裡,徐主任開始深入淺出地為大家闡釋教研的真諦,使魏來對教研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

所謂教研,徐主任解釋道,它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名片語合,而是教學與研究的高度融合。在教學領域,教研員需要成為技藝精湛的專家,不僅要掌握紮實的學科知識,還要精通各種教學方法和技巧。他們需要能夠深入課堂,洞察教學的每一個環節,為一線教師提供切實可行的指導和幫助。在研究方面,教研員則是洞察秋毫的能手,他們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能夠發現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作為教研員,魏來深知自已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和職責。他不僅要充當橋樑的角色,上承領導指令,下啟一線教師,還需要不斷提升自已的專業素養,為全縣統一命題和測試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撐。這個特殊的身份讓他深感壓力,但也激發了他不斷進取、追求卓越的動力。

記得有一次,魏來前往一所初級中學聽語文課。那天,一位年輕的女教師因為過度緊張,在講課時出現了失誤。她一時忘記了精心準備的課程教案內容,心慌意亂中出現了口誤。突如其來的失誤讓她無法繼續講課,情急之下,她竟趴在講臺上佯裝身體不適失聲痛哭起來。魏來見狀,立刻走上前去輕聲安慰她。他深知,每位教師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困難和挫折,關鍵是要學會面對和克服。他鼓勵這位女教師不要氣餒,要勇敢面對自已的不足,從中吸取教訓,不斷進步。聽到這些溫暖的話語,女教師才慢慢恢復了平靜,重新找回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