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拉了個微信群,有數百人。後來人數越來越多。慢慢發現,這上面可以做廣告,賣產品。謝輝把他在南方做廣告時,收的名片找出來,聯絡了一些做鞋的,問了問價格、質量,讓他們發過來一小部分,他看了看,然後到大學城市場,與他們的一對比。外觀好看、價格便宜。於是謝輝拍照,把它發了出去,效果很好,搶購有空。

可是她卻怎麼也聽不懂對方說什麼,她找了浙江的同學,聽聽,還是聽不懂。不過他提供了線索,這可能是粵語。常麗丹在各個微信群,查詢廣東同學,終於在音樂學院找到一個。常麗丹馬上聯絡了她,並找到了她。說明情況後,打通了那個電話。原來這個人是倉庫管理員,常麗丹要發貨老闆的電話。對方嫌麻煩,不想幹。常麗丹答應,透過維信給她發200元紅包,這她才答應給聯絡。就這樣,常麗丹聯絡上了上游老闆,他會說蹩腳的普通話,好在基本能聽懂。常麗丹要從他那裡訂貨,。“你要多少了啦?”李老闆拖著長聲語氣緩慢地說。“十箱。”常麗丹快速地說。“我這裡一次發貨最少20箱啦。”李老闆還是繼續不緊不慢地說。“20箱需要多少貨款?”常麗丹有點發愁地說。“15萬元啦。“”李老闆繼續慢悠悠地說。常麗丹一下子懵了,她總共只有3萬多元,怎麼接貨?以前她不需要資金,買空賣空,兩邊拼縫。現在進貨價是便宜了一多半,可是哪有那麼多錢呀。常麗丹就央求李老闆,第一次先發一半,下一次就20箱。好話說了一籮筐,對方終於勉強答應。

常麗丹抓緊籌款,10箱,7.5萬,還差4萬元。怎麼辦?哪裡有這麼多錢?

思來想去,常麗丹想出來一個好辦法。搞慶典促銷,降價百分之二十。同時說明因為量大,所以貨物半個月後到。這可是放血甩賣,訂單雪片般飛來。僅用3天時間,常麗丹就湊齊了貨款。預付款打過去後,對方發貨了。一星期10箱化妝品送到常麗丹學校門口。常麗丹在學校對面租了一間倉庫,讓他們送到裡面。然後通知代理提貨。常麗丹找了兩個同學,管理倉庫。又找了快遞,把貨送到各寫字樓。一個月後,10銷貨基本售罄。常麗丹一算賬,這一趟下來,純利潤15萬多元。第二批貨物不要愁錢了。以前的老闆拿走了一大半的利潤,她就掙了點苦力錢……

王進接到了一個電話:“是王老闆嗎?,我是陳家河的村長,”“村長呀,你好?”王進說。“是這樣,王老闆我們村的顧長寧,你記得不?”“老顧呀?記得,我準備這幾天過去看他呢?怎麼了?”“他前幾天走了。“走了?什麼意思?”“就是過世了。”“啊,怎麼回事?”“肺部感染,時間長了。最後沒有就過來。是這樣,老顧在臨走的時候,給你留下一個包,你抽空過來一趟吧。”“好好,這幾天我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