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宮之中,長孫皇后正在給火盆新增炭火。

“觀音婢,這些事情讓下人去做就行了。”

此時的長孫皇后才26歲,13歲嫁給李世民,如今算來也有13個年頭了。

長孫皇后一臉溫柔的說道,“知道二郎要前來,我特意讓他們回去休息了。”

對於李世民來說,長孫皇后不僅僅是自已妻子,更是關鍵時刻幫助自已下定決心的人,兩人除了夫妻,也是知已。

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遲遲下不了決心,是長孫皇后幫他最後堅定了信心,也是她最後站出來對著八百將士鼓舞士氣。

“觀音婢,知道之前我見到誰了?”

長孫皇后不解的說道,“二郎這是為難臣妾了。”

“你兄長長孫無憲的兒子長孫僑。”

“長孫僑?臣妾聽聞這個孩子性格有些懦弱,二郎為何會見他?”

“懦弱?如果他性格懦弱的話,恐怕沒有其他人性格堅韌了。”

“究竟出了什麼事情?”

李世民將事情來龍去脈介紹了一番。

“三哥當真糊塗!”長孫皇后明顯臉上出現一絲不滿。

“他是糊塗,不過,他有一個好兒子給他收拾爛攤子。

這小子太聰明瞭,連我們的謀劃都看得一清二楚。”

“二郎,這個孩子應該還不到15歲吧?”

“的確不到15歲,可是這個孩子太冷靜了,面對我和輔機二人,泰然自如。”

“二郎打算如何處理三哥?”

“現在就是想處理也不行,他居然找到輔機帶他入宮。”

……

回到家的長孫僑將事情轉告給了長孫無憲。

“僑兒,照你所說,我和皇后她們的關係能夠緩解?”

“阿耶,當年糊塗事情已經做下,一味逃避反而更加麻煩。”

長孫僑帶著擔憂接著說道,“阿耶,這一次是我們自已救自已唯一的機會,你心中應該十分清楚,當今陛下是屍山血海之中走出來的人,李孝常這樣的人還想發動政變,猶如蚍蜉撼樹,自不量力。”

長孫僑可不想自已老爹再犯糊塗,到時李世民也許不是將自已流浪,而是動手殺了。

“不會了……”

今天,長孫僑給了長孫無憲太多驚喜,以前自已眼中的廢物兒子,其實是一個天才,因為自已給他這個環境,他只能偽裝自已。

兩天後,李孝常剛剛起兵就被尉遲恭和秦瓊所抓。

早上的太極宮異常熱鬧,李世民給大臣準備了早餐。

太極宮的群臣每個人都有自已的心思,有人心中坦然,有人心中憂慮,還有的人在等著看戲。

人群之中的長孫無憲有些坐不住,他不知道外面的情形如何了。

上位的李世民平靜的吃著早餐,好像什麼事情都不會發生一樣。

“陛下!義安王李孝常打著清君側的名義起兵造反,揚言要殺害鼓動陛下削減封王的魏徵,目前,李孝常已經被尉遲恭和秦瓊抓獲。”侯君集快步走到太極宮彙報了早上發生的事情。

侯君集話音剛落,太極宮內瞬間議論紛紛。

魏徵則是一臉平靜的吃著早餐。

“把人帶進來!”

“喏!”

“陛下有令!著尉遲敬德將軍帶義安王進殿!”

身形猶如鐵塔的尉遲恭帶著李孝常走了進來。

李孝常進入大殿,噗通跪倒在地。

李世民眼皮都沒有抬一下,“右僕射,今早朝由你主持廷議!”

“喏!”長孫無忌拱手答道。

“義安王,你帶兵進京有何話說?”

“我……”這一刻,李孝常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造反這事,你贏了,錯的都是對的,自已現在輸了,對的恐怕也是錯的。

“義安王無陛下和朝廷旨意帶兵進入京師,意圖造反,按律貶為平民,褫奪所有封號!”

兩名內侍走上前去,直接將李孝常頭上的郡王標誌取了下來。

李世民看向李靖,“刑部尚書,平民造反應該怎麼罰?”

此時的李靖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二年杜如晦擔任右僕射以後,李靖才接替他擔任兵部尚書。

“斬首!”李靖說了兩個字,顯得十分平靜。

李孝常雙腿一軟就倒在了地上。

這一刻,在場的大臣,尤其是武德老臣和一些依靠裙帶關係的封王們心裡十分慌亂,他們知道,李世民這是殺雞儆猴,這是在告訴他們,配合朝廷政策,大家都能體面一些。

李孝常猶如死狗一樣被拖了出去,一場轟轟烈烈的政變,李世民用了一頓早餐就平息了。

李世民並不知道多少人參與其中,他只能將朝中五品以上官員召集前來,這樣一來,就算再多的人配合李孝常,李孝常也必然失敗。

就這樣,阻礙削減封王的老臣在這場博弈之中輸得一乾二淨。

長孫無憲十分後怕的看了一眼李世民,他非常清楚,不是自已兒子阻止的話,此時自已恐怕和李孝常一樣。

長孫無忌瞄了一眼遠處的李孝常,隨即又將頭轉了過去。

長孫僑得知事情以後,心裡鬆了一口氣,他知道,眼下終於把命保住了。

在長孫僑接下來的計劃之中,他首先要做的是想法獲得長孫無忌和長孫皇后的諒解,起碼心中不再記恨自已的爹,同時,他才能利用夢中所學去賺錢。

“僑兒,你有什麼打算?要不我去求陛下,讓你去國子監讀書?”長孫無憲一改此前對長孫僑的態度。

“阿耶,不用了,我想經商!”

“經商?陛下雖然鼓勵大唐商人經商,但是商人社會地位很低。”

“阿耶,人活著就很好了,再說了,多大的官才是大?你已經是左監門將軍了。

你不要忘了,就算皇后他們接受了你,我們還有一層身份,那就是外戚。

東漢外戚專權才過去幾百年,難道就忘了?”長孫僑心中知道,長孫無憲一直不安份,他屬於縣吏的能力卻想擔任宰相,這樣的人在貞觀朝怎麼可能?

“你也長大了,也有自已的想法了。

今天有一件事情我不明白。”

“什麼事?”

“陛下當著群臣誇獎我了,你知道是為什麼嗎?”

長孫僑心裡吐槽,這種水平還敢跟著別人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