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義劍先主”劉備,散盡青州府府庫,率好漢們歸在二龍山,同時擺下筵席,慶賀這一場為民除害的勾當。

眾好漢歡喜無地,自這一戰,每個都把自己高看一眼。

秦明、黃信二人更是對劉備歎服不已,尤其秦明,筵席上當即撲通跪倒,灑淚道:“哥哥大恩,秦明肝腦塗地,不能報也.”

眾好漢誰不動容,試問:天下許多聞名好漢,幾個願以自家性命相搏,去救對頭的家小?即便是這對頭,有心歸附於自己。

劉備忙扶起秦明,眼中亦是含淚:“兄弟者,手足也,豈不聞劉先主雲長事乎?”

劉備本想以子期伯牙作比,奈何兄弟和知己,又略有別。

一時所慮不周,只能搬出自己與二弟,說罷便覺兩頰發熱,所幸都飲了酒,面上看不出端倪。

楊志始終有一事不解,此時舉杯問道:“小弟有一事不明,哥哥搶了那青州府的府庫,散便散了些罷,怎地偏要散盡?哥哥要做大事,留些金銀,豈不是好?”

楊志問的,事實上也是大多好漢想要問的,即便是清德享譽的魯智深,亦並不能省的他這一出。

劉備拉著楊志的手,笑道:“兄弟們發錢滋味如何?”

眾皆熱血澎湃,各個都道:“真痛快也.”

“直恁地過癮.”

劉備又道:“我曾說以民為本,眾兄弟可知以民為先?”

眾皆啞然,一個個面面相覷。

劉備又道:“你等以為何謂好官?”

眾人沉吟片刻,武松先開口道:“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是為好官.”

陳廣道:“廉潔奉公,恪盡職守,是為好官.”

魯智深道:“愛民如子,與民同樂,是為好官.”

劉備點點頭,微微笑道:“你等所言皆是。

但唯我師所說,愛民如子,系根本所在.”

劉備目光掃過眾人,見他們一臉茫然,於是繼續道:“百姓稱地方官為父母官,父母官若愛子,便當以子為先,是天下父母共識,亦人之本性也.”

“諸位請想,自古以來,懲惡揚善,除暴安良是為誰?為民也,也既愛民也;廉潔奉公,大公無私是為誰?亦為民也,所以諸般種種,皆出自愛民之心.”

眾人聽至此處,紛紛頷首。

便聽劉備又道:“東漢時劉先主曾為平原相,他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

便是如此,也有人並不買賬,郡民劉平便恥為之下,乃唆使刺客前去行刺.”

這時武松倒吸一口涼氣,忍不住問道:“只不知先主如何識破?”

劉備看了看他,隨即一笑:“先主非但沒能識破,反對刺客十分禮遇.”

眾好漢都驚:“如此豈不危矣?”

劉備當即搖頭:“那刺客本一庶人,平生從未受此禮遇,登時深受感動,不忍殺害先主,竟以實情相告,隨即慨然離去.”

一眾好漢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聲充斥大殿,不絕於耳,都說那刺客是條好漢,這劉先主,更是禮賢下士,一視同仁,深得民心。

劉備亦微微頷首,乃繼續道:“宋江想做大事,想盡得民心,為民立命,須先做到以民為先,方能真正做到以民為本,萬不可見了些蠅頭小利,便生貪念,便中飽私囊,便恃強凌弱,若是這般,終有一日,人格為貪念反噬,便與那慕容彥達——成了一丘之貉。

如此人心盡失,何談扶漢?何談殺胡?”

“兄弟們須知,為己者易,為人者難。

對於我等事業,官家征剿,豪紳惡霸,兵馬錢糧皆不足慮,唯我等為民本心,誠守之不易也.”

劉備一番話說罷,見眾人面上神色各異,多數好漢感觸於他仁德愛民,亦有如王矮虎般看似並不省得,當即微笑道:“眾兄弟不省得也不打緊,眼下只須依我不去劫掠,不去擾民便是.”

眾人看著劉備,齊聲道:“謹遵公明哥哥之命.”

……兩日後,有青州細子回報,說青州知府被害,府庫遭劫,朝廷震怒,要發大兵,先徵二龍山,後滅梁山。

劉備與眾人商議,都覺二龍山兵少寨小,須另投他處。

劉備道:“山東鄆城西南方有個去處,喚做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中間宛子城、蓼兒窪。

天王晁蓋聚集著三五千軍馬,一眾好漢,把住著水泊,官兵捕盜,不敢正眼覷他。

我等可以收拾起人馬,權且在彼處寄下.”

秦明道:“久聞晁天王之名,亦素知梁山寨高水深,只是沒人引進,他如何肯便納我等?”

劉備大笑,便把之前如何私放晁天王一事說與諸位。

秦明聽罷大喜:“恁地,哥哥正是他那裡大恩人,正好投奔.”

魯智深問:“二龍山本寨人馬?不知哥哥如何安置,也要學那清風山,都散去麼?”

劉備搖頭:“此一時非彼一時也。

梁山泊本就劫了生辰綱、置辦了許多錢糧,再加上我二龍山原本錢糧富足,養這些許兵馬不成問題。

我等只須收拾人馬,儘快啟程便是.”

陳廣亦有疑惑:“哥哥若去了梁山,以後大事又當如何?”

劉備笑道:“晁天王與我本就交情莫逆,我若坦誠相告,教他同幹大事,想來也未嘗不可.”

眾人點頭稱是,當日商量定了,便打併起十數輛車子,把老小並金銀財物衣服行李等件,都盛在車子上。

小嘍囉有不願去的,也不勉強,都與了銀兩,任從他投別處。

願同去的,就編入秦明黃信隊中,總計二千餘人。

一切停當,魯智深燒了山寨,宋江教分作三隊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軍。

劉備、花榮、陳廣、武松先引著四五十騎下了山。

中間魯智深、楊志、孫二孃,張青、施恩、曹正保護輜重糧草與親眷。

秦明、黃信、燕順、鄭天壽、王英殿後。

離了二龍山,往南直奔梁山而去。

於路見了這許多軍民,旗號上又明明寫著“收捕草寇官軍”,因此無人敢來阻當。

且說這日,已自離了二龍山有七日,青州漸遠,劉備、花榮、陳廣、武松四個騎馬正在前頭,與身後人馬只隔著二十餘里,面前來在一個去處。

喚做對影山,兩邊兩座高山,皆形勢峻拔,高聳入雲,中間卻是一條大闊驛路。

劉備謂幾人道:“此處必有強人.”

話音未落,山中銅鑼響徹。

幾個忙帶住了馬,都取下兵刃。

劉備更教騎手飛馬通報後隊,都嚴加防範。

劉備自和花榮兩騎往前邊探路。

兩人至前面半里多路,果見一簇人馬,約略一百餘人,簇擁著一個騎馬的年少壯士。

怎生打扮?但見:頭戴束髮紫金冠,體掛蜀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手持一條硃紅畫杆方天戟。

胯下一匹通體火炭般的短毛赤驥寶馬。

那壯士著一身紅,後邊小校亦是一水的紅裝,催動胯下赤驥向前行了幾步,口中兀自大叫:“今日定要與你比個高低,不分出勝負來,誓不罷休.”

只見對過山岡子背後,亦擁出一隊人馬來,一般百十餘人,前面也捧著一個騎馬的年少壯士,但見:頭戴束髮雪羽冠,體掛吳綾素羅袍,身披銀線打霜鑌鐵甲,腰繫嵌寶琥珀銀花帶;手提一枝銀蛟寒鐵方天戟。

騎著一匹通體瑞雪似的銀毛奔霄寶馬。

這壯士穿一身白,後邊小校都是一水的銀甲,亦催馬提畫戟迎了近來,也不答話,便與那紅裝壯士戰在一處。

劉備與花榮見了,都勒住了馬,看他廝殺,端的是棋逢對手。

但見:那邊赤宵火舉,掩不住凍地流霜激雪浪,這廂銀河星濺,撲不盡焚天烈焰降彤雲。

轉念間,一個似九天上打翻了胭脂粉,寒冬裡,都教他紅霞遍地;恍惚時,一個如蟾宮裡倚倒了梨花樹,夕陽下,怎地就白雪鋪天。

當時兩個壯士,兩條方天畫戟,鬥了五十餘合,兀自難分勝敗。

花榮劉備兩個在馬上看了,都忍不住齊齊喝采。

兩個壯士鬥得激烈,這兩枝戟上,一條豹子尾,一枝五色幡,也好似兩條細蛇,要作爭鬥,都攪作一團,把上邊絨絛結住了,卻哪裡分拆得開。

花榮見了,急張弓搭箭,要解他的畫戟,不料劉備先一步飛也似奔出,倒提著兩柄漢劍,劃出兩道寒光,口中大喝:“小兄弟莫慌,且看我雙劍分雙戟.”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