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魯智深楊志等人,因近來終日與劉備廝混,多見劉備為人處世,深感其胸臆廣達,義氣深重,見識寬博,兵法精熟。

各個愈發心中敬佩,尤其魯智深楊志,與劉備可謂志趣相投,見解多有契合。

劉備亦深覺魯智深其人可愛,與自家三弟頗多相似,都是性如烈火,但粗中有細,又都是嗜酒如命,眼裡容不得丁點沙子。

而楊志則與前世裡自己的愛將趙子龍同一型別,皆是冷靜謹慎,智勇雙全,只是楊志命運多舛,不及子龍一生福將。

魯智深見劉備說可以破敵,心中一件事早和二龍山兄弟們計議已定,當下托地跪倒:“便請公明哥哥調兵遣將,我等二龍山兄弟,誠邀公明哥哥坐山寨第一把交椅,今後兄弟們願隨哥哥左右,與哥哥執鞭墜鐙.”

楊志武松等紛紛拜倒,皆口稱請公明哥哥坐第一把交椅,今後願為哥哥執鞭墜鐙。

劉備這一驚屬實不小,調兵遣將姑且不論,坐第一把交椅屬實是意料之外,他雖將魯智深楊志等人皆當做自家兄弟,但從沒有在二龍山落草的打算。

當下要扶和尚,口中只稱:“我師哪裡的話,代你調兵遣將倒不打緊,可這寨主之位宋江萬不敢坐,所謂強賓不壓主,我兄弟眾人在二龍山躲避官司,卻怎好奪了你的寨主?這豈是英雄所為?”

花和尚兀自不起,答道:“哥哥此話差矣,分明是我等讓與哥哥的,怎是哥哥奪的?若是你來奪時,灑家偏不給,若是你不要時,灑家偏要給你.”

眾好漢聽罷他說,都鬨堂大笑。

劉備亦笑道:“你這和尚,卻作甚麼怪?非是我虛假不受此位,要坐寨主時,早在清風山便坐了,實是宋江別有抱負.”

魯智深問道:“灑家這班兄弟,行事最是使性,都做不得大事,只有在公明哥哥左右,本事方得施展,卻不知公明哥哥有甚大事?若是看得起兄弟們,便請相告.”

劉備見推脫不過,便把之前對燕順等說的“劉備扶漢不興劉,宋江殺胡不奉宋”一事盡說與眾人(自然隱去前世劉備身份)。

魯智深武松楊志等好漢本就對劉備十分敬佩,聽罷他這一番言論,更皆有醍醐灌頂,振聾發聵之感,便都再拜了三拜,魯智深道:“小弟亦願棄此山寨,追隨哥哥左右,同幹這一番大事.”

武松楊志等都道:“小弟等皆願追隨哥哥,同幹這一番大事,求哥哥作成此事.”

劉備心中既是觸動,又是歡喜,乃向著眾兄弟點了點頭,將魯智深扶起,眾人這才起身。

劉備道:“如此宋江再不推辭,眾兄弟且聽將令.”

眾人齊聲道諾。

劉備令道:“燕順,王英,鄭天壽,你三個且引五百步軍,下關列陣,一齊去鬥秦明,只許敗不許勝,撩撥得他火起,就都退上關來,但聽鼓響,便翻身殺回.”

三人出班,皆道諾,心說我們想贏怕是也打不過那秦明吧?劉備又道:“武二郎,我師魯智深,你二人各引兩百槍手,多帶鐵鴟撓鉤,埋伏於關前兩側,只待秦明殺到,便擊鼓齊出拿他,楊志,花榮,你二人引兵二百槍騎,一百弓騎,就在關門待命,但聽鼓響,殺出關去,須破他山下軍陣,花榮那一百弓騎只管射他陣中認旗.”

“張青與三百嘍囉守住三關,我自帶二百騎手,相機行事。

孫二孃準備宴席,將功勞簿伺候.”

眾人皆出班道諾,心下不由狂喜,這幾日屬實被罵得焦躁,如今終於可以大殺一陣,怎不教好漢們咬牙切齒,摩拳擦掌。

安排停當,劉備教嘍囉們皆擺了大碗,蕩下酒。

每一個人三碗酒,兩個饅頭,一斤熟肉,都吃得飽了,只待他發號令。

待到午時已過,天氣炎熱,劉備見秦明陣勢愈發渙散,便一聲令下。

燕順,王英,鄭天壽先引了五百步卒下關,也列開陣勢。

王英率先出馬,罵道:“那霹靂火秦明的,兀自罵了爺爺們幾日,今天定要教你知曉爺爺的厲害.”

秦明終於見到活人下關,早急的心似火燎一般,根本無需他言語挑撥,一催胯下馬,直奔王英殺去,口中哇哇大叫:“哪裡來的矬鳥,廢得甚麼話,快快受死。

哇呀呀呀.”

他手下鼓手見了,雖不情願,亦須勉強擂鼓,以壯聲勢,只是事與願違,那鼓聲雖響,可惜鼓點散漫凌亂,毫無氣勢可言。

再說王英,眼看那秦明奔著自己殺將過來,倒提熟鐵棍迎面殺了上去。

而秦明這廂裡看他接近,早掄起大棒,劈頭便打。

那狼牙棒掛著剌剌風聲,藉著寶馬衝勢,倒似有千斤之力,直撲向王英而去。

王英本是要盡力跟他鬥上一鬥,可眼看著狼牙棒氣勢太盛,心底裡早都虛了,根本不敢教鐵棍硬接,直接趴在了馬背上,方才堪堪躲過這一棒,那棒掃過他後背,直教他脊背發涼。

兩馬交錯,秦明馬快棒沉,拉得開數丈距離,方才勒住了馬,都撥馬再戰。

那邊燕順一看,這廝實是驍勇,擔心兄弟有失,也來助戰。

秦明見他殺來,並不打算死杵在原地被動挨打,仍催馬奔著王英再度殺去,而燕順則舉刀緊隨其後。

三個就兩軍陣前殺在一處,王英一條棍,燕順一口刀,上下翻飛只在秦明左右招呼,兩個並一個打了十餘個回合,非但拿不下秦明,竟漸漸招架不住。

這廂鄭天壽見了,也不耽擱,催馬來打秦明,三個並一個,又鬥二十合,鬥不下秦明。

三人心中各自暗暗佩服,怪不得哥哥愛惜此人武藝,偏要費神擒他。

三人鬥了秦明許久,既知他手段,便不敢忘記軍令,王英率先虛晃一棍,隨即轉身便走,燕順鄭天壽也都有樣學樣,招呼兩下撥馬往關上退去,燕順喝道:“這廝本事果然不凡,今日且放你一馬,明日再來比過.”

那秦明自受了七八日的氣,哪裡就肯放過?催胯下馬便追三人,二龍山兵馬急退,青州兵馬則倉促間追擊。

他們這一動,便是全軍齊出,雖然馬軍甚快,很快從兩翼追到二龍山嘍囉近前,然二龍山嘍囉本就是倚山列陣,既退兵時,很快退上山去,秦明馬軍雖到近前,登山卻極不便,以至於眼看敵人近在咫尺,只追不上。

秦明仗著馬快,雖勉強追上三人,三人卻邊打邊退,並不戀戰,秦明也一時拿不下他們,眼看小路盡頭就到關前,他愈發心急。

顧盼之間,身後青州兵馬終於追近前來,將那二龍山一眾嘍囉纏住,形勢明顯佔優,秦明心下稍定。

便是此時,但聽得前邊關門處驚天鼓響,左右兩邊各跳出一個大漢,左手邊是一個持刀頭陀,右手邊則是一個胖大和尚。

兩邊伏兵盡出,關門箭如雨下,先前撤退的嘍囉們反身殺回,青州兵上風形勢一時間急轉直下。

秦明大吃一驚,轉身欲走,胖大和尚掄起手中禪杖,使了個舉火燒天,自下而上,要打秦明坐騎,秦明急教狼牙棒護住,身後頭陀趕到,一刀掃斷兩條馬腿。

這秦明便有通天本領,此際也不由得他不栽下馬來。

摔落在地,未及起身,兩邊撓鉤鐵鴟齊上,將這員虎將捉了去。

再看青州兵馬,本就毫無鬥志,一遇伏兵,登時大亂,往山下便敗,二龍山前關楊志率本部騎手居高臨下,腋下都夾緊了各式長槍長矛,腳底緊踹馬鐙,各個似下山猛虎,飛也似撞進敵群,將他兵馬盡數分割。

青州兵撞死踏死、跌進一旁山澗而死不計其數。

花榮麾下弓騎則是專射那青州執認旗的軍漢,教青州軍各級指揮悉數癱瘓,本就敗退的青州兵馬徹底潰不成軍。

劉備則率兩百騎手從小路下山,趁機襲取了秦明十里外的本寨,滿載青州兵馬輜重,浩浩蕩蕩,歸在二龍山。

來在大殿,劉備教孫二孃取出功勞簿,計算戰果,這一場戰,不但捉得青州兵馬都統制秦明,更逼降軍漢千一百二十五人,得輜重糧草無數。

二龍山上則只折損了前部誘敵步卒三十七人,並偷他本寨時傷亡十一個騎手,實實是一場酣暢大勝。

好漢們一雪前恥,無不心花怒放,劉備教帶秦明上殿,便有小嘍囉縛綁秦明,解在廳前。

花榮見了,忙跳離交椅,接下廳來,親自解了繩索,扶上廳來,納頭拜在地下。

“小嘍囉不識尊卑,衝撞了總管,望乞恕罪!”

秦明驚道:“敗軍之將,如何敢受此大禮?”

劉備亦走近前來,將自己徵袍與秦明穿了,道:“我等冒瀆將軍虎威,讓將軍受驚了.”

秦明忙問:“這位頭領是誰?三山中未曾聽過有如此相貌的.”

花榮插口道:“這位頭領,是花榮的哥哥,鄆城縣宋押司宋江,之前排程大軍,擊破總管的,也是這位.”

秦明驚道:“足下莫不是江湖上稱作及時雨的宋公明?”

劉備笑道:“正是小可.”

秦明這一驚不小,連忙下拜道:“久聞及時雨大名,不想今日在此得見,實是秦明之幸也!”

劉備忙上前扶起,心中甚是喜歡:我匡扶漢室大業,再添虎將也。

只不知秦明心下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