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轟轟烈烈的淘沙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
大明:獲大明強國系統,開局我槍掛榴彈 鋼鐵巨仁 加書籤 章節報錯
第一百八十一章轟轟烈烈的淘沙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鐵鍬:3萬把】————————完成。
【鋤頭:3萬把】————————完成。
【篩子:10000個】———————完成。
【小車:2000輛】———————完成。
【水泥路:混凝土鋪設,長21千米,寬10米】——完成。
所有的準備工作終於完成。
接下來,轟轟烈烈的淘沙運動,正式拉開了序幕!朱祁鈺充分吸收流水線生產,把所有人員進行了分工!挖沙————10000人篩沙————7519人運輸————12000人總共29519名勞動力,全部投入了,這項偉大的工程當中。
在廣闊的貝加爾湖,湖岸邊上,到處都充滿了挖沙的人們,一個班為一個隊伍,聚集在一起挖掘,看起來有些混亂,實際上,在漢人長官的管理下,人們的勞動積極性非常高,井然有序。
成千上萬堆的沙子堆在湖岸邊,相互靠得很近,從高空望向看去,場景非常壯觀!拿著篩子篩沙子的人拿著鐵鍬,把堆在湖邊的沙子揚起來,全部用篩子進行篩選。
在路面上,擺上了一排排的小車。
篩選完畢之後,直接把沙子用鐵鍬放到小車中。
負責運送的人們只要看到小車裝滿了沙子,兩個人一組,一前一後,立刻拉著小車就往前跑,透過水泥路,把沙子遠遠不斷地運送到建設城池的區域。
分工明確,再加上大家的積極性,都非常高,運送沙子的速度非常快!僅僅一天的時間,就已經往建設城池的區域,運送了10萬噸的沙子!簡直神速!朱祁鈺得知這個訊息之後,心中感到非常震撼!人多力量大,這句話一點也沒有說錯!按照這樣的速度計算,只需要再花費九天,100萬噸沙子的任務,就可以完成了!本來,按照朱祁鈺預想的,再怎麼著,也得一個月的時間,才能完成100萬噸的目標,現在看來,是朱祁鈺想多了。
這幾天,朱祁鈺一直沒有閒著,騎著戰馬,在現場各處進行視察。
看到建設城池的區域,沙子越來越多,距離100萬噸的目標越來越近,朱祁鈺臉上掛著笑容,心底感到非常欣慰!十天之後,果然不出朱祁鈺預料,李小虎滿臉笑容,來到朱祁鈺身邊彙報,道:“啟稟陛下萬歲爺,按照您設定的目標,往建設城池的區域運送的沙子已經達到了100萬噸,是否需要繼續運送?”
朱祁鈺臉上露出了笑容,擺擺手說道:“不必了。
讓所有人收拾現場,回收工具,今天休息一天,明天,所有人在水泥廠集合!”
聽到休息一天,李小虎滿臉激動,十天高強度的勞動,大家都感受到了勞累,休息一天,幹活更有力氣!“陛下萬歲爺英明!”
李小虎回應了一聲。
此時,朱祁鈺又說道:“明天,水泥廠馬力全開,開始生產水泥,目標為10萬噸,你回去告訴漢人士官,讓他們心中有所準備.”
李小虎點點頭,堅決回應道:“屬下遵命!”
……在休息的這一天當中,朱祁鈺心中忽然動念,和樊梨花一起,從府中出來,看望了一下負責打漁,和做飯的老百姓。
這些老百姓,每天在貝加爾湖裡面中打漁,為所有人提供食物,雖然沒有幹體力活辛苦,但是每天要花費不少時間,並不輕鬆。
當朱祁鈺和樊梨花一起,出現在老百姓面前的時候,這些人立刻上前向他躬身行禮。
“老兒拜見陛下萬歲爺,恭迎陛下萬歲爺駕臨!”
“民婦拜見陛下萬歲爺,恭迎陛下萬歲爺駕臨!”
“草民拜見陛下萬歲爺,恭迎陛下萬歲爺駕臨!”
總共七千人,老女老少,全部向朱祁鈺行禮。
在這裡。
大明陛下這個名稱,卻一直都沒有變化。
百姓都是邊塞來的,那裡是對抗北邊錳古牧民人的橋頭堡,長年大戰,很少有人願意,從中原地區來。
所以,老百姓的訊息,是相當閉塞的,許多人甚至,不知道明朝,有多少位皇帝,但是,卻一定知道,如今的的大明陛下是誰。
大明陛下的名頭,比起毛熊國皇帝還要大!因為,大家不願意投降瓦剌,在朱祁鈺路過這裡的時候,百姓們全部都心甘情願地,跟隨著朱祁鈺。
毫無疑問,這些人對朱祁鈺,絕對是最忠心的。
“大家平身吧.”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
“多謝陛下萬歲爺!”
老百姓都站直了身體,開口說道。
這個時候,朱祁鈺走到老百姓當中,開口詢問道:“本陛下萬歲事務繁忙,沒來得及來看望大家。
大家有什麼困難,現在可以說出來,本陛下萬歲可以,想辦法幫你們解決!”
聽到朱祁鈺的話,老百姓都非常激動。
在他們看來,朱祁鈺身份尊貴,高高在上,能夠這樣和一般的草民說話,已經是他們莫大的榮耀了!相互對視了一眼,一個老頭兒站出來,看起來是個讀書人,朝朱祁鈺鄭重地行禮,禮畢,開口道:“中華文明之所以能夠不斷傳承,就是因為人們重視讀書,孩子們慢慢都長大了,可是沒有教他們讀書,希望陛下萬歲爺能夠允許,為他們開辦一所學堂!”
此言一出,其餘的老百姓,也都點點頭。
這些老百姓中,八歲到十四歲的孩子佔了很大一部分,達到了四千人,包括男孩子和女孩子。
作為21世紀穿越過來的人,沒有人比朱祁鈺,更加清楚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朱祁鈺沒有任何猶豫,立刻就點頭答應了,說道:“這個建議非常好,本陛下萬歲答應了.”
“這件事就交給你來做吧,把所有的讀書人都聚集起來,只要想學習的,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接受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