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裡由於人少的緣故,顯得異常安靜。在我跟田丹丹廝守在一起的這段時間,陸陸續續迎來了羅麗莎、黃大力、朱可可他們……

黃大力、羅麗莎他們到校後,我們也僅僅見了幾面,剩下的時間也都單獨相處在一起。可能長久的分離,他們應該也有很多話要相互傾訴……

這種狀態,直到朱可可的到來,才有所改變。

朱可可到校的那一天,我和黃大力都來到他的寢室,吵吵鬧鬧的聊個沒完。我們埋怨他,“這次怎麼來這麼晚?”

他丟給我們每人一根菸,幽怨的看著我們說,“你們兩個當我傻啊,你們現在都出雙入對的了,要我獨自對影成三人嗎?我才不幹呢!”

我們嘿嘿的壞笑著,“真不是啊,沒有你在這裡,我們還是很孤獨的,這不你一來,我們就來投奔你了……”

“算你們還有點良心。對了,今天怎麼安排?要不要一起聚一聚。”

黃大力建議道,“時間這麼晚了,就我們三個人,一起買點啤酒、小吃,去江邊浪一浪如何?”

這個提議,得到我們一致的認可。

於是,我們帶上採購好的東西,打的來到了江邊。

江邊的夜景依舊迷人,我們找到一處乾淨的草坪坐下,吹著江邊的晚風,享受著此刻的靜謐。

我發現當我們三個人聚在一起的時候,煙抽的特別多。我們點起煙,吧噠吧噠的抽著並且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著……

聊著聊著,本身和諧歡樂的氛圍突然陷入了沉默,這種場景,此前是沒有過的。不知是受到靜謐環境的影響還是由於個人心智變得成熟的影響。

朱可可率先拿起啤酒跟我們碰了一下,就獨自喝了起來。

喝了一口後,他突然問我,“上次讓你看的書你看了沒有?”

我迷惑的搖了搖頭,思索著他給我推薦過什麼書。

他對我的反應相當無語,繼續說道,“《挪威的森林》。”

我醒悟過來,馬上聯想到他蓬頭垢面的窩在床上反反覆覆翻看的那本書……

“那本書啊,我還沒來得及去圖書館借呢。”

他繼續說道,“算了,你還是別看了。”

他的巨大反差勾起了我的好奇心,繼續追問原因。

他娓娓道來,“這本書我很早就看過了,它是一本色而不黃的小說。留存在我記憶中的內容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極其有趣的戀愛情節。比如,主人公每次同女朋友深入交流之前,都會敲擊架子鼓,第一次時敲擊一次,第二次時敲擊兩次,如此累加。然而隨著次數的增多,他就需要一直敲、一直敲,敲著、敲著竟然敲無了興致,身體也已累的不行……”

我和黃大力聽的兩眼放光,然後放聲大笑,說著,回去一定要拿這本書過來看一看。

朱可可繼續說道,“可惜,在我將這本書翻看無數次後,竟怎麼都無法找到這段情節。我想我可能產生了交叉記憶……”

我說道,“怪不得,你反反覆覆看了這麼多遍。不過,這個場景,光是聽你講就比自已看小說可要精彩、形象多了。”

朱可可壞笑著說,“你們兩個都可以嘗試一下,感覺蠻有趣的。”

我們兩個被他如此一說,嘿嘿的樂著,心中默然,嘴中卻直罵他太過流氓……

朱可可解釋道,“我看這麼多遍,也不全是這個原因。而是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它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寫的長篇小說,故事背景正是我們現在這個時期,青春期彷徨與探索的階段。

起初看這本小說時,很容易讓懵懂的青春更加的迷亂、放縱。裡面關於情情愛愛的描寫分外細緻、露骨,渡邊和直子的男女之情、玲子和她學生的女女之情等等,很容易讓人誤入歧途、深陷其中。

然而,當你再次閱讀時,你卻可以體會到更深層次的感受:生與死的感悟,伴隨著生死帶來的無以名狀的深深孤獨感……

裡面還有很多富含哲理的話語,例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四季更迭,我與死者的距離漸漸拉開,木月照舊十七,直子依然二十一,永遠的;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朱可可憂鬱的神情,低沉、平淡的語氣將我和黃大力緊緊的代入其中,仔細傾聽著,啤酒也一度忘記了喝……

朱可可講完了,我們三個人再次陷入了安靜,只聽到吹拂過耳畔的風聲。

我喃喃的說著,“怎麼光是聽,就覺得好壓抑呢!”

黃大力也在旁邊附和道,“是啊是啊,朱哥,咱要少看點。此刻,我都覺得你比以前憂鬱了很多。”

朱可可收回剛才的表情,恨鐵不成鋼的說道,“你們兩個真沒文化,一天天竟知道談情說愛,太淺薄、輕浮了,這是文學,是藝術,你們懂嗎?”

看著剩餘很多的啤酒,我們頻頻舉起酒杯,為文學、為藝術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