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雲巔附近的老尖山,連綿延延,球球彎彎,老尖山雖不及那泰山,峨眉,黃山,華山,等名山那般氣勢磅礴,險峻奇偉大,風景如畫,放眼望去,滿山飄揚著迷人的野花,黃,紅,藍,白,紫,的花兒,接連成片,擁簇成團,爭豔開放,蕩起一股鮮花的潮汐,掀起一層彩色的波瀾,偶爾雲霧漫來,老尖山宛如人間仙境,世外桃源,令人神馳意想。在老尖山腳下的歹莫湖,景色又是一番風味, 景色又是一絕。這裡湖水明澈,樓亭別緻,湖光塔影,映輝成趣。但見碧綠的湖水,金黃的湖灘,粉紅色的藕花,五顏六色的扁舟,湖邊埋頭垂釣的老翁,水中撲打戲水的頑童,嘻嘻歡笑的浣紗姑娘,給歹莫湖帶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湖邊垂柳成行,芳草如茵,四周飄溢著歹莫湖花草的清香。真是“柳絮飛來片片紅,夕陽方映桃花塢”。

歹莫湖邊外五里有個吳家莊。吳家莊有個吳仁貴員外,是歹莫附近管、趙、吳、張、馬五大員外之一。吳家莊方圓一百多頃田地,光吳府就獨佔一半。遠遠望去,吳府恰像一座巍然聳立的宮殿,四周紅牆碧瓦在日光下分外明亮奪目。府內,亭臺樓閣,長廊迴轉,曲徑通幽;八角形的涼亭,雕樑畫棟,碧瓦參差;古色古香的正廳、客廳、書廳,主、賓、僕住房,把吳府分隔成三個大天井院。花木扶疏,鳥聲啁啾,梧桐透碧,氣象煞是清雅。

這一日,吳員外與夫人張春豔在客廳談論五月初五如何去歹莫湖遊船賞景,八歲的小公子吳旭楓自在一邊玩耍。正說得高興,忽聞府門外叫嚷、吆喝聲不絕於耳。吳員外吃了一驚,側耳細聽,叫嚷、吆喝聲越來越大。

吳員外正待起身探問究竟,一個家奴已慌慌張張奔了進來。家奴面如土色,結結巴巴地道:“老爺,大……大……大事,不……不……不好。”吳員外鎮靜地問道:“慌什麼,慢慢講來。”家奴喘了一口氣,說道:“吳管家和十幾個家奴與老廟山寺的逍遙和尚打了起來。”

“與老廟山寺的逍遙和尚打架?”吳員外暗暗吃驚,心想,那逍遙和尚與老夫平時無怨無仇,不知吳管家

因何事得罪了他?這逍遙和尚武功高強,使一枚無極棍,別說是十幾個家奴,就是吳府的人都上,也不是他的對手,看來,吳管家要吃大虧的。想到這裡,吳員外邁步向外疾走。

吳員外來到府門口,早已看見三、四個家奴躺在地上爬不起來,吳管家和另外七、八個家奴還在圍攻逍遙和尚。

那逍遙和尚雖然處於包圍之中,卻全然不懼,絲毫不落下風。只見他身隨拳走,快速無倫,雙拳揮擊,指東打西,指南打北。家奴雖多,叫嚷吆喝之聲震耳,卻不敢上前進招。猛然間,逍遙和尚發起野來,一聲長嘯,只見他抖身躍起,頃刻間在空中飛出數丈,宛如一隻雄鷹凌空飛翔,兩腿彈出,雙拳同時揮擊,只聽“砰砰”連聲響,四名家奴“啊喲”、“好呀”亂叫,接著便是“撲通”、“撲通”的倒地聲。這一招“大鵬展翅”,又稱“飛天連環腿”,是逍遙和尚的看家絕招。動作敏捷,快如閃電,別說是四名武功稀鬆平常的家奴,就是武林強手稍一疏忽,也難躲過。逍遙和尚與吳府的家奴雖然打得難分難解,但他因為佔了上風,這一招又擊倒四人,所以手下留情,只用了三成力,被擊倒的吳府家奴雖沒有傷筋斷骨,卻也是疼痛難忍。

吳管家見十多個人都敵不過逍遙和尚,且還傷了七、八個家奴,心中又氣又惱,又怕又恨。慌亂之中,他隨手抓了一把泥土,趁逍遙和尚不防備,手一揚,泥土竟往對方臉上甩去。好一個逍遙和尚,武功果然非同一般,真是了得,他瞧見一團泥土迎面飛來,也不迴避,身形往上一提,一招“泥鰍擺尾”,泥土從胯下飛過。同時一聲長嘯,身不著地,朝吳管家猛撲過去。

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吳員外一聲斷喝:“住手!”逍遙和尚聞聽有人高喊住手,猛然一驚,但身子在空仍然朝前飛去。吳管家一看大勢不妙,臉上血色全無,慘白如紙,“啊喲”一聲尖叫,和身往後便倒。逍遙和尚雙腳落地,陷入土內三寸有餘,正是吳管家剛才所站的位置。

吳員外邁步上前,朝逍遙和尚拱手施禮,笑道:“原來是逍遙大師,老夫有禮了。不知大師因何故與我家奴打將起來?”逍遙和尚一看是吳員外,連忙雙手合華還禮,隨後哈哈大笑,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吳員外請勿見怪,貧僧與貴府家奴打著玩的。”

吳員外心中不樂,暗道:打著玩能有這樣的打法?確若真打,又該如何?只是懾於對方的威勢,口中卻笑道,“逍遙大師光臨寒舍,有失遠迎,恕老夫失禮。大師有何貴幹?請指教。”逍遙和尚聞聽,冷冷地道;“吳員外乃是貴人多忘事。”吳員外一時不解其意,道:“大師遠道而來,老夫的確不知何故?望大師直言相告。逍遙和尚將頭仰了天打個哈哈,說道:“貧僧無事不登三寶殿。”用手一指吳管家,厲聲道:“你問他!”

吳管家答道:“老爺,他說夫人八年前的今天在老廟山寺曾許一願,如生一子,奉送紋銀千兩。

吳員外心中吃驚,這事蹊蹺,我怎不知,心念電轉,待問過夫人 便知端曉,隨後吩咐吳管家道:“回府問過夫人可有此事否?”吳管家答應道:“是。”隨即吳管家轉身進了吳府,吳員外朝逍遙和尚又是拱手一揖,,道,“逍遙大師,吳某家奴有眼不識泰山,多多得罪,望大師看在老夫面上,多加原諒,逍遙和尚哼了一聲,臉現不悅之色,貧僧為這千兩白銀,忍性等了八年,貴夫人不守信用,今日來討白銀,山豈料你吳府家奴口出狂言,倚仗人多勢眾,欺侮貧僧,可惜,貧僧略施小技,就將你的家奴打個三魂出竅。哼啍, ”逍遙和尚“哼”了一聲,若不是看在吳員外的面上,貧僧定將他們的狗腿都打斷,方洩我心頭之恨!”

常言道:打狗須看主人面。逍遙和尚旁敲側擊指桑罵槐,明裡是在謾罵眾家奴,暗裡自是在羞辱吳員外。吳員外如何聽不出來,只氣得滿臉通紅,怒火中燒。但他知道自已手無縛雞之力,眾家奴也非逍遙和尚的對手,有氣只能往肚裡吞,免得再惹麻煩。他強裝笑臉,笑吟吟地道:“逍遙大師,此事一切由老夫承擔,定重責家奴。望大師暫息雷霆之怒,且到府中吃杯香茶。”

逍遙和尚大手一揮,道:“罷了,今日茶且不吃,討了自銀,貧僧還有要事急辦。”一言未了,吳管家慌慌張張從府內奔了出來,悄聲細語地向吳員外道:“老爺,夫人說此願是她許,但不是一千兩白銀,而只是百兩。念逍遙大師八年沒來取,奉謝二百兩。”

吳員外聽罷,心中又是一驚,今日遇上冤家了,逍遙和尚將百兩說成千兩,來勢洶洶,如不奉送,定然少不了一場惡鬥。他暗暗嘆了一口氣,肚內道:罷了,君子能忍小人氣,宰相肚裡能撐船。來日方長、今天暫不與他計較。隨即吩咐吳管家道:“取白銀一千兩來。”吳管家聞聽發愣,吳員外揮了揮手,道:“快去,快去!早早了結這場冤仇。”

吳員外雖然被詐,不惜千金外拋,但求無事,豈不知“一朝結冤恨,輩輩是仇人”。逍遙和尚今日來吳府多詐了九百兩白銀,竟結下了不解之仇,到後來和吳家之人見一面打一場,越打仇越深,直到逍遙和尚吐血而亡為止。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不多時,吳管家捧出一千兩白銀,吳員外將白銀雙手遞給逍遙和尚,說道:“大師,恕老夫無知,今日奉上,請大師笑納。”

逍遙和尚收了白銀,哈哈一陣狂笑,口中唸唸有詞:“人生如夢,夢境無窮。夢、夢、夢、窮、窮、窮,誰道富貴不淫?竹籃打水一場空。年華似流水,自信幾何人生?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來日富與窮。”一詞念罷,連個“謝”字也不道,操起無極棍,揚長而去。

吳員外不禁一陣惆悵,搖搖頭,默默不語,走回府內。

五月初五端陽節。

歹莫湖一片節日景象。湖岸林中鳥語花香,群鶯飛舞;斷橋、湖岸之邊人群熙攘,往來遊玩;沿湖遍插芙蓉,湖中種五色蓮花,滿湖錦雲爛漫,香氣襲人。湖中彩船鱗次櫛比,富麗堂皇,小舟蕩槳,歌聲悠揚,音樂鼎沸,人聲喧鬧,笑語不絕。

吳員外的綵船更為壯觀,此船長五丈有餘,寬二丈,高三丈,五色燦爛,光華奪目,宛如一座水中官殿,房廊縱橫,欄簷相連。主亭高有兩丈餘,雕樑畫棟,美輪美奐。主亭四周還有四個賞景亭,古樸高雅,堂皇富麗。

吳員外與管、趙、張、馬四位員外在綵船主亭之中品茶賞景,品的乃是皇廷御用普洱茶。這歹莫有名的五大員外,端陽佳節遊歹莫湖,為何只品茶而不喝酒呢?

原來,普洱茶堪稱雲滇四絕之一。你道哪四絕?乃是菸絲、普洱茶,野生菌,鮮花。這為四絕。由於雲巔氣候特殊,對動植物生長特別適應,故有動植物物王國之美稱,有淳香的煙土,鮮美的野生菌,,還有漂亮的各種鮮花,雲巔普洱茶,分生,熟,以春芽玉女採摘為最為上品。春芽茶具有顏色碧綠、香氣撲鼻、味甘爽口,形狀像鳥雀舌頭,色、香、味、形俱佳。此茶又分為:明前、雨前、旗、梗片四檔,明前茶為名貴,稱為上品。“管、趙、吳、張、馬五大員外家住雲巔歹莫附近,普洱茶是雲巔人民的榮耀,今日喜遊歹莫湖,自然以賞景品茶最為風雅。

綵船主亭,分賓主落座。吳員外作揖施禮,說道:“諸位員外,今日遊湖賞景,相邀品茶,老夫早備明前,望各位稍候片刻,待水煮開,細細品賞。”

四員外一一站起,把自已帶的禮品獻上。這些禮品是:野生菌王,各式鮮花,特級淳香菸絲,馬員外的禮品更為奇特,乃是雲巔名貴佳茶,有紅茶、綠茶、餅茶、小沱茶、等。吳員外看過禮品,讓吳管家收了,又向四位員外一一拜謝。

不多時,水煮開了,待涼一會,山泉水泡普洱茶。只見杯中水色清冽,淺黃透碧,茶葉青翠嫩綠,不少一芽一葉,立如春苗破土,有沉有浮,沉浮交錯,緩緩下沉,妙趣橫生,一股清香沁人,果然是好茶!

吳員外端起茶杯,連忙說道:“諸位,請!”各位員外端起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果然是清醇沒肺腑,迴腸蕩氣香。王員外說道:“好茶,好茶!”馬員外連聲讚道:“此乃珍品也!”

且不表五位員外在綵船主亭品茶賞景。單說那雲巔城城有兩個水鬼,一個人稱“浪裡蛟”阿三,另一個是“海里龍”巖勝。這二人今日趁興也來西湖賞景,每人駕一小舟,蕩槳遊玩。二人駕舟遊玩,至吳員外綵船附近,恰好聽到馬員外連聲讚道:“此乃珍品也!”浪裡蛟阿三、海里龍巖勝最善於雞鳴狗盜,穿穴行竊之技,又仗著一身水上功夫和會些拳腳,到處惹事生非,二人一聽“珍品”,知道此船是富家之船,不由動了心。浪裡蛟阿三悄聲說道:“巖勝弟,今日你我兄弟遊玩西湖,甚是樂哉,吃酒無銀兩豈不空肚皮?”海里龍巖勝明白阿三話中之意,隨即道:“三哥,待我上此船將他珍品盜來,足夠你我二人快活一陣。”阿三道:“巖勝弟慢來。青天白日,比不得晚上動手腳,我有一計,包你我二人定得重金。”言罷,附耳對巖勝如此這般道出了自已的計謀。二人商定已畢,阿三蕩槳駕舟南往,巖勝將小舟搖到吳員外綵船北面。

吳夫人與八歲獨子吳旭楓在眾丫環相陪下,到北賞景亭細觀西湖美景,高瞻低眺,沉醉在旖旎的明媚風光之中。忽然,她眉宇緊蹙,雙目盯住一小扁舟。舟上橫臥一人,此人乃是海里龍巖勝。只見他上身懸在舟外,雙腿掛住船沿,以手代槳,,小舟竟輕悠悠,不偏不斜慢慢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