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性合一"真象
不要以為表象的做祈禱就是謙誠的“基督”信徒了,跪拜等肢體表現就是尊敬佛,這不是完全的定義。應該把身心狀態調整到心引領性,性歸於心,自身心體就是真正真實的“一教一派”。當身心中的氣脈充足通順,身外的一切事物將處在與內心平衡狀態,能遵從自然規律不再貪戀外在的物質需求。平穩的情緒與內心的滿足感也將與塵世喧鬧無關,逐漸自身能量能平衡一切事態,真正能分辨出身外物與感受內心的清靜,那種清醒感促成雙向重疊的理性契合度。所以,之初的性情與後天經歷的心生行為相合一。人們常說感恩一切用“衣食父母”來形容,而真正的感恩心不在於感官上的相互比較來滿足暫時的快感,而是完全能從內在心靈性情合一時的純粹表現,不管外面有什麼誘惑,也能清醒清楚所需求的直到應對自如,更不會產生困惑迷茫感,內在的醒悟結合外表的輕鬆態,在空間中到處都能收納到精氣,不再依賴處在的虛空境界,也不會拿貪物慾當金鍍的感受,內心的清明會自然的斷除妄念頭,生活上順應了自然規律,白天清醒,夜晚能眠,逐漸形成輕食淡飲,身心與生物節律的合一,當遇到純天然無新增劑的飲食物,會由衷的產生感恩之心,感官對食物若渴感就有了敬畏之心。所以,此時必定會由衷的感恩“造物者”的偉大,也就是正知正覺正念的心性,當人人都能用正靈般發光,到那時我們的家庭和睦,社會和諧,祥和的氛圍即是文明時代的產生,也是我們共同生維的開始。
當 “心性合一”後,人是不會再盲從或被物質欲所束縛,而是在乎能感知內心的平衡,安逸所產生的幸福滿足感。從對接應——相互衝——對接應——互相沖的迴圈中,事物體效能必經的一個過程,比喻一個最基本的自然現象,水升為氣相互對應又成水;水降為氣相互對應又成氣;氣升為水相互對應成氣;氣降為水互相對應成水,只要一切能對接應、相互衝對,皆能處在平衡相生互長的狀態,人體中的腎陰陽之氣,就是這樣一個透過脾氣平衡運化,而轉化腎水氣再平衡執行的過程,所以腎氣充足,脾氣量足就是全體的主能量場,能調節體內器官組織平穩執行,增加和推動內臟功能的氣場,所謂這個氣場主能調動情志平穩,疏洩自如平衡於體內外相互處在一個互補互調的狀態,在平衡平穩中調整能量,儲存能量,當能量滿足機體所需,此時的心情是滿滿的滿足感,清醒而不混沌,在看待一切事物上會有從容與自然之態,不會再受外界所誘惑,而是會運用結合全部調整,知世見境僅用一個意念就會明瞭,而收穫正知正覺的果,一切一切不會在浪費中庸碌的走過!能主動調適心念合為、追求簡約,輕鬆的生活觀,不會被一些虛空的現象所束縛,能轉念為之初的本性與教的本質,主要是心性從此回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