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流言
穿越和離,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綠竹葳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板車的搖晃中,沈薇的思緒逐漸飄遠。
原主真是個傻姑娘,就這樣在一次溺水中不幸喪生,或許正是她臨死前的後悔與不甘才把自已招來了,為她提供了一次重生的寶貴機會。
在沈薇看來,原主之所以遭遇不幸,或許是因為從小被父母保護得太好了,以至於在面對婆婆和相公的刁難時,不懂得如何反抗。
她的心地又太過善良,即便在自已身處困境之時,見到他人遇險仍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援手,將自已置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這樣一位美好而純真的姑娘,若非遇到了顧家這樣忘恩負義的人家,何至於早早離世?上天的安排,真是令人感到不公。
走到滏陽河附近,看到湍急的河流,周氏仍然心有餘悸。她一再叮囑沈薇,以後不可再輕易下河。
沈薇聽著孃親的嘮叨,心中卻感到一股暖流,這讓她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過世的奶奶。以前,奶奶也是這樣無微不至地關心自已,總是擔心自已會受到任何傷害。
過了滏陽河,那熟悉的村口已映入眼簾。
村口那棵百年大柳樹依舊屹立在那裡,它似乎成了村裡的標誌,也見證了無數村裡人的故事。
村裡人茶餘飯後就喜歡坐在這棵大柳樹底下東家長西家短地聊八卦。
這不,沈薇一家人還未到村口,那些坐在樹下的村民們就已經投來了好奇的目光。
尤其她是坐在板車上被拉回來的,這些人更是八卦之魂附體。村民們猜測紛紛,難道真如傳言所說,顧舉人要休了她?
還未等沈薇一家人走到跟前,好幾個婦人就圍了上來。
“哎,這不是沈薇嗎?怎麼這時候回家來了?”一位委婉的婦人試探著問周氏。
而另一位心直口快的婦人則沒那麼含蓄,直接問道:“沈屠戶家的,聽說顧舉人要休了薇娘是真的嗎?”
另一個則接話道:“那還能有假,上午聽劉家嫂子說薇娘跳了河,不是因為這還能因為啥?”
還有那陰陽怪氣的:“這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還整天往孃家跑,難怪顧舉人要休了她。”
周氏聽到這些傳言,臉色頓時變得鐵青,毫不客氣地回懟:“休要在這兒胡說八道!我家薇娘好著呢,她是為了救一個小孩才落的水,別聽風就是雨。”周氏深知這些傳言對女兒沈薇的名聲不好,更令她氣憤的是那些無端猜測和滿懷惡意的中傷。
眾人聽了,紛紛附和道:“我就說嘛,薇娘可是咱們村水性最好的女娃子,就是要尋短見,也不能跳河呀。”
就在這時,一道尖銳的聲音響了起來:“呦,崔家那小子也不知道揹著誰家小娘子跑了好大一圈呢,對於這樣不守婦道的媳婦就應該休了她,你們說是不是?”
這話一出,周氏更是火冒三丈。她指著躲在人群中說風涼話的沈三媳婦就罵了起來:“你這長舌婦,貫會落井下石!我家薇孃的事,輪不到你在這兒說三道四。管好你的嘴,免得到了陰曹地府,閻王爺拔了你的舌頭。”
這沈三媳婦,就住沈家隔壁,是村裡有名的碎嘴子,平常最愛走街串巷說是非,道長短,散播謠言。論起輩分來,沈三媳婦還算是沈屠戶家的同宗親戚。然而周氏對這位所謂的“三嫂”向來鄙夷不屑。
在農村大部分人家雖都有些重男輕女,但沒有沈三家這樣令人不齒的,因為生不出兒子,她家男人就把自家女兒視作牲口般使喚,而身為母親的沈三媳婦不僅不加以庇護,還變本加厲地磋磨自已的女兒,非打即罵。
沈三家一共有五個女兒,為了繼續生兒子,他們竟把四女兒和五女兒都送去了濟善堂。只有那無父無母的孩子才會被送到濟善堂,像他們家這樣父母還健在,就把孩子送去濟善堂的,在沈家村也是沒有第二家了。
沈三媳婦被周氏罵得臉色一陣青一陣白,卻還不死心,繼續嘲諷道:“哼,也就你們家把這賠錢貨當寶。不下蛋的母雞,就算是送給村西的傻子家,人家也未必肯要!更別提顧舉人現在是老爺了,不休妻,難道還真等著斷子絕孫啊?”
這話一出,現場的氣氛頓時變得尷尬起來。周氏的臉色也變得難看起來,正準備開口反駁,卻見沈薇突然從板車上站了起來。
她二話不說,衝上前去,揚起手,“啪”的一聲,結結實實地給了她一巴掌。這一巴掌下去,沈三媳婦直接愣住了,捂著臉頰,瞪了你一眼,一臉的不可置信。
“不會說話就閉嘴!”沈薇冷冷地說道,“你這種為了生兒子就賣女兒的毒婦,沒事少操心別人家的事,多管管你家那幾個廢物兒子。我警告你,再敢胡亂嗶嗶,讓你吃不了兜著走!”
沈薇深知對付這種嘴賤的人,不用跟她廢話,能動手解決的絕不用動口。
這一幕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她們何時見過沈薇這樣兇殘的一面,沒想到沈家小娘子一年沒回孃家了,剛一回村就整治了村裡的有名的“碎嘴子”。
沈三媳婦捂著臉頰,惡狠狠地盯著沈薇,看著沈薇身後怒目而視的沈家兄弟,卻也不敢再亂說話。
沈薇的這番舉動,不僅讓沈三媳婦閉上了嘴,也讓其他那些愛說閒話的婦人們收斂了不少。她們看著沈薇,眼神中流露出幾分畏懼和敬意。
而周氏和沈家兄弟則看著女兒(小妹),眼中滿是驕傲和欣慰。
沈薇對此毫不在意,轉身回到板車上坐定。沈家人漸行漸遠後,村口才傳來了一陣哀嚎聲和咒罵聲,正是剛剛捱了打的沈三媳婦,這欺軟怕硬的婦人也就只敢在背後發洩她的不滿與憤怒,可是誰又管她呢。
沈薇的心境並未因此受到絲毫影響,她靜靜地坐在板車上,望著沿途熟悉的風景,與腦海中的記憶一一對應。當沈家的宅院映入眼簾時,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一種久違的親切感湧上心頭。
邁進沈家大門,眼前的景象不由讓沈薇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