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辭行
穿越和離,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綠竹葳蕤 加書籤 章節報錯
沈薇繼續說道:“今日下午,女兒路過滏陽河時,突然聽到有人呼救,看到有個小孩兒在水中掙扎,岸邊僅有兩個驚慌失措的人,卻束手無策。女兒一時情急就跳了下去,結果孩子是救上來了,女兒自已卻被沖走了。”
周氏聽了,一改往日的溫柔,卻是火冒三丈,“就你這三腳貓的功夫,也敢下水去救人,可不許有下次。”
沈薇趕緊討饒“娘,放心吧,女兒惜命的很,再也不敢了。”
周氏恨鐵不成鋼的看了她一眼,語氣稍緩,又追問道:“落水的是哪家孩子,你可看清了?”
沈薇回憶了下:“應是外地的,沒見過,也不知那孩子怎樣了?”
周氏冷哼一聲:“沒聽說誰家孩子出事了,應該是無事。也不知道哪個嚼舌根的傳出來你為那顧清風跳河的謠言,下次讓我看到,非撕爛她的嘴不可。”
沈薇打趣道:“娘,你今天有點暴力呀!”
周氏瞪了她一眼:“還不是為了你這個不省心的小冤家。”
她話鋒一轉,又問道:“也不知道那顧清風哪點好,就把你迷得鬼迷心竅,當初要死要活的非要嫁給她。現在他中了舉人,你也總算熬出頭了,只是你落水,他連面都沒照,實在令人心寒。那顧清風對你到底如何?你以前總是報喜不報憂,這次你必須和娘說清楚。”
面對周氏的提問,沈薇腦海中不自覺的就浮起了顧清風那張冷漠的臉,別說是挺好看的,難怪能迷得原主不顧父母反對執意嫁給他。只是她剛穿過來,記憶還有些錯亂,情況還沒摸清楚,實在是不好回答這個問題。
於是她只好對周氏無奈道:“娘,我有些累了,咱們改天再說這個問題,好不好。”
周氏伸手點了點她的腦袋:“你呀,真是中了那顧清風的毒了。”
母女倆正說著話,沈家兄弟回來了,一家人準備向崔皓辭行。
沈薇這才第一次見到這位救了她一命的崔大哥,怎麼也無法與記憶中瘦小的身影對應上,她不禁多打量了幾眼。
眼前的獵戶大哥身材魁梧,目測得有1米9了,沈薇得仰著脖子看,穿著衣服也掩蓋不住的健碩肌肉,這身材絕對的穿衣顯瘦脫衣有肉呀。
沈家兄弟也都是身材高大之人,可和這崔皓比起來卻都不夠看了。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儘管他體格雄壯,卻並未流露出獵戶常有的粗獷之氣。
相反,他的氣質溫文爾雅,舉止從容淡定,彷彿不是一位常年在山林間穿梭的獵戶,而更像是一位飽讀詩書的文人雅士。與印象中獵戶完全不一樣,眼神堅定而溫和,給人一種莫名的安全感。
周氏拉著崔皓娘趙氏的手,與她道別:“此番薇娘能得救,多虧了崔小郎君,我沈家上下感激不盡,待我家當家的回來,我們再登門道謝。”
趙氏連連擺手道:“周嫂子客氣了,舉手之勞而已,現在看到薇娘安然無恙,我們也就放心了。”
沈薇的二哥也走上前來,恭敬地對著崔皓拱手道:“崔兄弟,你的恩情,我沈家銘記在心。日後若有用得上的地方,儘管開口。”
崔皓是個高大威猛的漢子,面容剛毅,回了一禮:“周大娘、沈兄客氣了。沈小娘子於我有恩,現在不過是回報沈小娘子而已。”
周氏回道:“當初薇娘不過給你半個餅子,這幾年,你們家往我家送的獵物都不知凡幾了。”
崔皓正色道:“雖只有半個餅子,卻也是活命的恩情。我雖送過幾次獵物,可每次沈夫人也沒有讓我空手而歸過。”
沈薇聽了兩人的對話,努力在記憶中搜尋,可原主滿腦子全是顧清風,愣是一點沒回憶起來。
辭別了崔獵戶後,沈薇便跟著一家人回了孃家。
崔獵戶雖也是沈家村人,卻在遠離村落的西山腳下蓋的房子,幾乎已經接近村子的邊緣。
而沈家,則位於村子的最南端。沈家村作為青峰鎮上最大的村落,有200多戶。從崔獵戶家走到村口就需要一刻鐘的時間,再到沈薇家還得一刻鐘。
周氏擔憂沈薇剛落水不久,身體虛弱,恐怕容易感染風寒,不宜過度勞累。於是和崔獵戶借了一輛板車,沈薇推辭不過只好坐在了板車上。沈家的兩位哥哥則輪流推著車,向村子緩緩行去。
沈薇坐在板車上,趁機梳理了下腦海中關於顧清風的記憶。
顧清風和崔皓一樣是外來戶。十五年前朱氏帶著年僅9歲的顧清風來到保寧村落戶。
保寧村是一個新村,保寧村原來不叫保寧村,而是像沈家村一樣叫趙家村。
然而,十五年前的一場洪澇,讓趙家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人口銳減,說是十室九空也不為過。後來,周縣令從外地安置了一些流民來此,人口不比較雜,趙家村才得以重新煥發生機,也因此更名為保寧村,有保佑安寧之意。
崔皓和她娘朱氏就是那時候遷過來的。而沈家村,在那場洪澇中雖然也損失慘重,只是相比於趙家村的十室九空要稍好一些。
一是因為沈家村背靠著青峰山,當時的村長果斷帶著村民放棄家產轉移到了青峰山上,有那捨不得家產晚走了幾步的就被洪水沖走了。
二是村裡的大戶白家的幫襯,白家是沈家村的地主,在災難來臨時,拿出來了全部的家當,從外縣調集糧食,幫助村裡的人度過難關。即使這樣,沈家村也沒了有一半人。
相比於其他一窮二白的流民,朱氏手中有些積蓄。在剛經歷洪澇的青峰鎮地價低廉的時候,朱氏果斷出手置辦了房產和土地,初來乍到的顧家因此在村裡風光一時。
只是不知為什麼,朱氏一門心意要讓顧清風考科舉。
顧清風也確實爭氣,15歲便中了童生,16歲成為了村裡唯一的秀才。他長得精神,書生氣質,跟村裡那些只知道到處瘋跑的小子們比起來,他簡直就是鶴立雞群。
因此,村裡的小娘子們一個個的都暗戳戳地使勁,想要嫁入顧家,原主便是其中之一。但她當時只有12歲,年齡尚小,還不到成親的年齡,再加上她是屠戶的女兒,心中難免有些自卑,覺得配不上如此優秀的顧家哥哥。
要知道當時,當時只要家有適齡女子的家庭,就沒有一個不肖想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