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前書》我們還沒有講完,但是在講《哥林多後書》之前,我必須要再提一件重要的事。因為哥林多是希臘的一個城市,雖然屬於羅馬帝國,仍然深受希臘文、希臘思想、還有希臘哲學的影響,就像我們西方文明,主要也是受希臘思想的影響,像“民主政治”這個詞,就是源自希臘文。《聖經》上完全沒有提到“民主政治”,但是我們都喜歡民主政治,這種思想就是來自於希臘思想;而體育運動也是來自希臘,除了保羅舉過一兩個例子,聖經並沒有提到體育運動,但是體育運動在這個國家已經是一種宗教信仰,體育運動源自希臘的伯羅奔尼撒,我們有很多東西都是來自希臘。
希臘思想總是把身體和靈魂分開,他們從來不把它混為一談,這可以說是最糟糕的一點。身體在希臘思想中沒有地位,他們認為身體和靈魂是兩回事,很多基督徒的想法受到這個希臘思想的影響,以為我們的任務只是拯救靈魂而已。其實希伯來思想不是這樣,他們把身體和靈魂視為一體,認定人是身體會呼吸的靈魂,所以拯救靈魂就等於拯救身體,這是希伯來的思想。
哥林多教會的問題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問題是,他們以為身體和靈魂是分開的,所以他們只追求屬靈的內在的事,沒有認清身體其實也是靈魂的一部分,身體和靈魂都是上帝所創造。所以希臘思想認為人一死、身體就死了,靈魂卻自由了,他們說不朽的靈魂住在會朽壞的身體裡。但是希伯來思想卻剛好相反,他們認為我們會朽壞的靈魂需要不朽的身體,所以當朽壞的靈魂住在不朽的身體內,就可以戰勝死亡。
身體非常重要,基督徒不相信靈魂不朽,那是希臘思想,我們相信身體會復活,那是希伯來思想。
哥林多人對身體的許多看法不對,他們把身體和靈魂當作兩回事,所以希臘人對自已的身體有三種作法:第一種作法就是放縱身體,反正不管身體做了什麼,都不會影響到靈魂。第二是漠視身體,就是設法除掉生活中的慾望,這算是一種禁慾主義。第三是崇拜自已的身體,打造一些身材完美的雕像。這種風氣傳進了西方文化,希臘雕像都是裸體,運動員也是裸體比賽,因為希臘人他們崇拜肉體,這樣看待身體是錯誤的。
保羅不得不對哥林多人說:豈不知你們的身子是聖靈的殿,你們對待身體的方式會影響你們的靈魂,領聖餐時喝醉酒已經影響到你們的靈命,而嫖妓等於是把基督和娼妓聯合,因為你的身子現在已經是基督的一部分。
他們對於身體抱持不正確的觀念,所以他們很難相信復活,因為那是身體的復活。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對身體抱持不正確的觀念,因為他們沒有想到身體也是上帝造給我們的一部分。猶太人的禱告書中有一段上廁所用的禱告詞,讚美上帝讓你的身體運作正常,感謝主讓你排洩正常,通體舒暢,哈利路亞。我們會覺得這種禱告很不屬靈,我上過一些基督徒的廁所,牆上都是寫一些靈脩經文,旁邊也堆了一疊靈脩書籍,這樣好像是要讓我忘記在上廁所,而去想一些屬靈的事。但是希伯來人會為身體感謝主。當你年老、排洩功能失常,會後悔當初身體健康沒有好好感謝上帝,那是希伯來的思想,對身體有正確的認識。
身體是聖靈的殿,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你看,全都跟身體有關係,對待身體的方式、頭髮的長短都是靈命的一部分,並不是跟你的靈魂毫無關係的,你是用身體在敬拜上帝。
希臘思想對身體的錯誤觀念帶給哥林多人很多問題,現在有很多基督徒抱持希臘思想,他們不相信屬靈恩賜其實是跟身體有關係,他們覺得敬拜應該只跟內在有關,怎麼可能用身體來敬拜上帝,這不對吧。高舉雙手?太奇怪了,應該用靈魂來敬拜才對,就是這種觀念。說方言是身體的動作,是外在的表現,但我們受希臘思想影響,只注重內在和屬靈,瞭解我的意思嗎?難道用身體敬拜就不屬靈嗎?當然屬靈了,這是希伯來思想,他們敬拜的時候會向上帝舉手,在主面前跳舞,他們相信身體就是要獻給神的。但是我們總是乖乖站著,至於身體,只能使用嘴巴敬拜而已。其實你要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這是《哥林多前書》的重點,有一些屬靈的恩賜是顯現在肉體上,神蹟、醫治都是顯現在肉體上。這好像不太屬靈是嗎?因為是做在人的身體上。方言也是顯現在肉體上,是外在的。
各位,我講這個,是因為哥林多人的主要問題就是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已的身體。這樣根本就是不對的,哥林多人他們以為獨身比結婚要來的神聖,聖奧古斯丁抱持的就是這種觀念,從聖奧古斯丁之後,很多人心裡面常常會覺得性是不聖潔的,這和希伯來思想完全相反,因為已婚的人,才能夠當猶太教師,《聖經》上根本不容許獨身的人擔任祭司。有一些人有獨身的呼召,這是一個屬靈恩賜,但是這種獨身很不一樣,獨身並不比已婚神聖,這是希伯來思想。
這帶出了另外一個重要的正面原則,那就是哥林多人根本就不瞭解愛的真諦。今天的人也把“愛”字用在很多事上,我們也有同樣的問題。保羅談到屬靈恩賜的時候,感謝神賜給哥林多人恩賜,《哥林多前書》第十二章到十四章的內容跟很多教會無關,因為他們根本沒有這些恩賜,所以他們讀《哥林多前書》十三章,是白讀了。其實十二章在講屬靈恩賜,十三章講的是屬靈恩賜,十四章講的也是屬靈恩賜,這是一個連貫的主題。十二章談到什麼叫做屬靈恩賜,十三章談到有屬靈恩賜卻沒有愛,而十四章是最理想的情況:有屬靈恩賜也有愛,但都是在談屬靈的恩賜、說方言等等。不過有些人視而不見,但是白紙黑字寫得很清楚,保羅說你們最缺乏的就是愛。
來看看希臘文中幾個表達愛的詞彙,他們用字比我們要謹慎得多了,我們什麼東西都用愛一個字來形容,但是他們用不同的詞彙來形容不同的愛。
有三種層面的愛,是我們需要了解的:第一種是情愛,發自情慾,被外表吸引,有兩個詞彙可以形容這種愛,一個是正面的,一個是負面的。正面的情愛,詞彙是EROS,比卡迪裡的愛神雕像用EROS命名是錯誤的,應該用AGAPE命名才對,因為是紀念沙夫茨伯裡伯爵無私的愛,而且應該是慈心的天使,而不是丘位元。從EROS這個字衍生出erotic“情色”這個詞。另一個表達性愛的負面詞彙是epithumia,是用來形容最敗壞的情慾。eros不見得有負面的含意,epithumia則有強烈的負面含意。保羅常常用epithumia來形容錯誤的性愛或是雜交,這種錯誤的性愛行為,這種愛是建立在彼此的吸引力之上,有些人會吸引你,有些人不會,這純粹跟肉體有關,跟身材有關,純粹是靠感覺,是有條件的愛,條件就是對方必須能夠不斷的、不斷的挑起你的情慾,吸引力一旦消失,你對對方的情慾就會消失。恐怕有很多婚姻都是建立在這樣的基礎上,吸引力一旦隨著年齡消失,愛也跟著消失,這基本上是發自性慾的情愛。
另外一個愛的詞彙是philadelphia,由phil愛和adelphia兄弟兩個字組成,指的是對別人的好感。這個詞是用來形容喜歡而不是吸引,基本上是志趣相投的感覺。你跟一些朋友要好是因為志趣相投,這種感情親密如同兄弟之情,可以是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之間的情誼。我要順便提一下,eros情愛是發生在一男一女之間,epithumia則可能發生在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之間,也就是同性戀。但philadelphia是一種友愛的感覺,志趣相投,相知相惜,所以基本上是知性的,我不是指學術上的交流,而是指思想上的交流,這是互相依賴的感覺。兩個人互相依賴,依賴對方的想法,還有品味以及興趣。
另外還有一個形容愛的詞彙,希臘人很少使用,因為這種愛非常少見。AGAPE的愛是一種關心、付出的愛,這種愛會去關心別人,這種愛不是因為被對方吸引,也不是因為互相喜歡,這種愛是給予關注,注意別人的需要,我可以這麼說,這種愛是出於意志的行動,是決定要去關愛別人。當你注意到有一個人遭到冷落,就決定去關注那個人。可以是像這樣的聚會場合,有一些人很自然地誌趣相投、互相喜歡,關愛則是會注意到有人遭到冷落,沒有人跟他說話,雖然自已不見得喜歡這個人,但是卻決定去和這個落單的人說話,那是agape的愛,是給予關注的一種愛,也是出於意志的愛,決定要去愛。
所以在三種愛當中,只有一種愛是出於意志,你不能命令兩個人非得要互相喜歡,你也不能命令一男一女非得要相戀,但是你可以命令人彼此關愛,因為這是出於意志的愛。你可以要求自已這樣去愛人,至於你去愛的物件如何,倒是沒有什麼關係。你去愛的那個人,他不見得有魅力,他不也不見得對你有吸引力,他不見得會喜歡你,甚至於也不見得會感激你。你去醫治痲瘋病人,不管他感不感謝你,因為你是用聖愛來愛他們。希臘文很少用這個字,因為很少人有這種愛。你在世上可以找到很多情愛和友愛,但是主動的關愛實在是少之又少,上帝的愛卻是這一種,上帝愛我們並不是因為我們有魅力,也不是因為我們可愛。《聖經》說上帝愛我們是因為祂定意愛我們。上帝為什麼愛猶太人?從舊約聖經可以看到,不是因為他們是好國民,而是因為神是愛,祂選擇來看顧他們,這是一群沒有人愛的奴隸,上帝說:我要關愛他們。
“關愛”比“愛”更接近agape,哥林多人所欠缺的正是這種舍已的聖愛。第一種是情愛,第二種是友愛,這卻是犧牲的愛,願意不計代價去關愛別人,是最偉大的愛,也是上帝給予我們的愛,在我們還在作罪人的時候,上帝就關愛我們了,這是愛的最高層次。
教會中如果沒有agape這種聖愛,當屬靈恩賜出現的時候,勢必會造成分裂。現在有很多教會因為靈恩的事而分裂,就是因為他們缺乏聖愛,不是屬靈恩賜造成分裂,而是因為缺乏聖愛。因為聖愛是犧牲的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失禮的事,不求自已的益處。有聖愛的人不誇耀自已的恩賜,有聖愛的人不看自已比別人強,有聖愛的人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如果你有聖愛,就能善用屬靈的恩賜;沒有聖愛,就會有危險了。各位瞭解嗎?
靈命要成熟,必須有聖愛。如今長存的是信心、盼望和聖愛,情愛不能長存,友愛也不能長存。很多教會的氣氛溫馨,因為大家都志趣相投,很多基督徒在敬拜音樂上,因為志趣相投而組成團體,但是呢,那並不是聖愛。聖愛是儘管志趣不同,卻仍然彼此關心,相處融洽,這是我對《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的一點說明。
好了,各位,現在我要把《哥林多前書》來做一個總結。這個三明治中間的餡是教會中各樣的問題,基督肢體的原則以及愛的原則需要應用出來解決問題。但是保羅在這封信的頭尾,談到兩件很基本的事:第一,他們漸漸忘了十字架。因為希臘人無法接受十字架的道理,為什麼、為什麼把肉體釘在十字架上可以拯救靈魂?又是跟肉體有關。希臘人很難接受將肉體釘十字架,無法接受肉體釘十字架能夠拯救靈魂。但是事實是如果離了十字架,就會因為許多事情而分裂。保羅問他們,是保羅為你們釘十字架嗎?是亞波羅為你們釘十字架嗎?是彼得為你們釘十字架嗎?為什麼要各自擁護凡人領袖呢?他們並沒有為你們捨命,所以我們才要定期領受聖餐來記念十字架,記念耶穌被釘十字架。為你捨命的是耶穌,不是你的傳道人,我們不是跟隨凡人領袖。哥林多教會內有分裂,有些人說他們屬保羅,有些人說他們屬彼得,今天有一些人說他們屬信義會,屬循道會等等,我不再指名道姓了,有很多。在這些分裂中,有一小群人說:我們才是屬基督的。保羅說:這也一樣不好。這個觀點很有意思。
我有的時候去一些大城市,例如說我去伯明翰,這種情況其實不多,但是我在伯明翰這個大城市裡,發現有小教會取名為“正宗伯明翰基督教教會”,好像它們是伯明翰唯一的基督教教會,只有他們屬基督,把別的宗派貼上標籤,認為只有自已是正宗,這樣也是不對的。你這樣講的時候,心態有可能完全不對。保羅說:你們當中有人自稱是屬基督的,這跟自稱屬彼得的一樣不好,因為你是為了要表示與眾不同,但是基督也為他們捨命,千萬不要忘記,基督被釘十字架。
這封信上最後談到哥林多人對復活的懷疑,因為他們相信希臘思想中靈魂不朽之說,所以很難相信身體會復活,天堂如果有肉體就不像天堂了。有些人把死人想成穿白袍飄浮在空中,有一點恐怖的靈異氣氛,請聽我說:我們將來會有新的身體,那是有血有肉的身體,可以摸可以碰,我迫不及待要換新的身體。耶穌復活以後有新的身體,祂能夠吃魚,也能夠做早餐。我們將來就像那樣。將來也會有新天新地,我們將來帶著全新的身體住在新天新地中,上帝會在地上與我們同住。抱持希臘思想的人很難接受這個事實,所以對復活有許多懷疑。
《哥林多前書》十五章是最早記載有人目睹耶穌復活的文獻,《哥林多前書》的主題是身體、身體。
好了,我現在必須結束《哥林多前書》,趕快談《哥林多後書》,我沒有辦法講解整本《聖經》,因為我們的時間實在不夠,我的目的只是給大家一個縱覽,體驗聖經中的每一卷書,激勵你好好去研讀,並且有把握可以讀懂。
現在我們來看《哥林多後書》,這是保羅的書信中最沒有組織的一卷書信,透露個人的很多心境,幾乎就像是自傳,保羅談到自已的生平。如果第一封是針對會友寫的,第二封就是針對傳道人寫的,教會傳道人應該定期重讀《哥林多後書》。
《哥林多前書》談到保羅對哥林多教會的觀感,《哥林多後書》則談到哥林多教會對保羅的觀感,當時哥林多教會和保羅的關係不好,他們的關係有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在保羅離開哥林多教會之後,傳道人離開是對教會的一個測試。我們離開白金漢郡夏方聖彼得的教會後,收到一位女士寄來的信說:親愛的牧師,你離開後,教會的情況變得很好。這樣講實在很可愛,你可以有各種不同的解讀,這樣講也很有智慧。傳道人離開後教會的情況變得如何,對這個傳道人的事工是最大的測試,不是看他在的時候如何,而是看他離開後變得如何。
保羅離開哥林多教會後,教會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來了一些好的傳道人,亞波羅來了,彼得來了,所以教會還有好的傳道人。但是問題來了,他們開始比較這些傳道人:你覺得誰的講道最好?我喜歡上一個傳道人,我喜歡現在的傳道人,我喜歡下一個傳道人。什麼樣子的意見都有,但是各位請注意,絕對不要比較傳道人,這樣做非常危險,因為他們都沒有為你釘十字架。但是第二個階段是來了一些不好的傳道人,這些傳道人來到哥林多教會,自稱是“特別的使徒”,這個頭銜很有意思。他們說:你們很需要我們這些使徒來遮蓋你們,所以我們來當你們的使徒。
今天也有同樣的情況,新的傳道人來了之後就批評先前的傳道人,巴不得貶低保羅,好抬舉自已。告訴各位,遇到傳道人批評前任牧師,你一定要小心,這種人為了抬舉自已,會去批評別人。哥林多教會就遇到這個情況,這些特別的使徒來掌管哥林多教會,他們對保羅有很多惡劣的批評,我們從《哥林多後書》可以看出這兩個階段。
在《哥林多後書》的前半部談到了一些保羅所遭到的批評,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其實《哥林多前書》也曾經談到,他們拿保羅和其它傳道人比較,但是《哥林多後書》談到這些壞傳道人不但拿自已和保羅比較,還公開的批評保羅,說保羅做的不夠,說他們才是真正的使徒,可以幫助大家完全得救。他們批評保羅善變,常常改變計劃,說他膽小,只敢寫信,而不敢來看他們,當著面什麼都不敢講,只有寫信的時候才敢大膽直言,但是面對面的時候卻很不一樣。他們批評保羅沒有使徒的憑據,沒有推薦信,他們自已來的時候,可是帶著大學的文憑來的。
各位,這些人他們用文憑漸漸地掏空教會,這些人他們帶來一些執照可以裱起來掛在牆上,各位可以想象嗎?他們說保羅沒有經過資格檢定,沒有推薦信,所以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中說,我不需要推薦信,你們就是我的推薦信,你們就是我事奉的物件。想測試一個人的事工,不是看資格檢定,或者是受過什麼訓練,而是要看他帶出來的人是什麼樣子,就知道他事工的果效。
他們批評保羅很神秘,說話不夠坦白,批評他態度冷淡,漠不關心。記不記得帖撒羅尼迦?那裡的人也有同樣的批評。他們批評保羅的口才不夠好,批評別人很容易。
我記得曾經有一個人,站在海德公園一角的肥皂箱上傳福音,他發音不標準,念不出H的音,講話不是很有條理,文法又頻頻出錯。有兩個大學生經過那裡,他們停下腳步,批評這個人用錯文法,但是其中一個卻信了主,成了優秀的傳道人,他的名字如今家喻戶曉。是那個人錯誤的文法,帶他脫離批評的靈。我們很容易批評別人口才不好,各位知道嗎?
而最糟的是,他們竟然批評保羅不收費用,他們說這證明保羅講得不好,因為如果他講得好,就可以收很高的費用。當時的休閒娛樂不是看電視,而是聽外地的哲學家演講,越好的講員收費就越高,像撒切爾夫人就一定是天價,收費越高就表示這個講員越好。各位,保羅不收費,所以一定講得不好,他必須要免費演講,不然不會有人來聽。他們竟然說出這種話來,保羅面對這種種批評,就為自已來辯護,他的語氣誠摯、充滿感情。
《哥林多後書》的前七章是保羅的肺腑之言,他誠懇告訴他們說,我當然不收費,因為我希望人人可以免費聽到福音。他說:每個人所建立的工程最後都會經過測試,不管是草木禾秸或是寶石都一樣;我告訴每個跟隨我的人要謹慎建造工程,我打下的基礎就是基督,你們在基督上所建造的工程會經過測試,有些人的會化為灰燼。
這是一卷充滿感情的書信,他掏心掏肺地說:我對你們毫無隱瞞,你們說我去看你們的時候態度膽怯,我第二次去看你們的時候態度膽怯嗎?並沒有。保羅他掏心掏肺地為自已辯護。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寫了許多精彩的話,我很快的舉兩段經文為例。首先,第四章裡面他說:我們四面受敵,卻不被困住,常有疑慮,卻不至於失望,遭到逼迫,但總不孤單,常常被打倒,卻不至死亡。多麼感人的一段話。另外一段寶貴的經文特別能夠激勵傳道人,就在第六章。保羅說:我們不願意成為別人的絆腳石,免得這事工遭人毀謗,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僕人;我們忍受各種患難、貧窮、困苦,我們曾遭受鞭打、監禁、暴民的騷擾,我們勞苦、失眠,又捱餓,我們以純潔、知識、忍耐、仁慈,更藉著聖靈真摯的愛,真理的資訊,和上帝的大能,來表明我們是上帝的僕人;我們以正義作武器攻擊敵人,也保衛自已;我們受尊敬,也被侮辱,受責罵,也被稱讚;人家說我們是騙子,其實我們是誠實的;說我們默默無聞,其實是眾所皆知;說我們死了,其實都好好地活著;我們受刑罰,卻沒有被殺;似乎憂傷,卻是常常喜樂的;我們似乎是貧窮的,卻又使許多人富足;看起來像是一無所有,其實卻又樣樣都有。這些話很叫人震撼,讀了不可能不受感動的,他在為自已辯護,保羅他不容許別人毀謗他的事工,這是一到七章的主要內容。
但是跟一到七章比起來,第十到第十三章是很不一樣的,這裡不是為自已辯護,而是攻擊別人,並且是非常嚴厲的指控。他改用非常諷刺的口吻,因為這些人是假使徒、進來掌管教會,對教會造成極大的殺傷力,他的語氣不再溫柔。剛剛讀到的那段經文,語氣非常溫柔,但是這裡的措詞強烈。
我想我最好讀一段來給你們聽一聽,這樣可以讓你們知道不同的焦點。我來讀這段:“但願你們寬容我這一點愚妄,請儘量寬容我,我為你們所起的嫉妒,原是上帝那樣的嫉妒,因為你們在我的眼中,如同貞潔的童女。我曾經把你們許配給真正的丈夫,就是基督。我只怕你們的心受了欺騙,失去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因為你們竟然欣然接受有人來傳另一個耶穌,不同於我們所傳過的耶穌,還接受不同於當初所接受的靈和福音。我真不敢相信,我竟然不如這些特別的使徒。我的口才雖然不好,但是我說的話都是真理,你們也很清楚我的為人和我所說的話。也許我不該免費將上帝的福音傳給你們,以致於被你們輕看,但我這樣做是為了幫助你們,其實我能向你們白白傳福音,是因為虧負了別的教會,他們為我奉獻金錢,讓我能夠免費來事奉你們,連我在你們那裡缺乏的時候,也沒有拖累你們一個人,這表示我不愛你們嗎?上帝知道絕不是這樣,但我定意要在這件事上自誇,不叫那些自稱特別使徒的人有任何矇蔽你們的機會,特別的使徒?他們根本就是假使徒,行事詭詐,他們自封為使徒,他們的手段,我一點也不感到稀奇,因為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所以牠的差役若偽裝成公義的差役也不算稀奇,但是他們要為自已的行為承受他們的結局。我再說,不可把我看作愚妄的,就算把我看作愚妄的,也請聽聽我這愚妄人的自誇,我說的話不是奉主命說的,乃像愚妄人放膽自誇。既然那些人都是憑著血氣自誇,我也要自誇一下,你們既是聰明人,必定可以包容一下我這個愚妄人。若有人奪走你們的自由,侵吞你們的金錢,侮辱你們,甚至打你們的臉,你們一定都能包容。我幾乎要感到慚愧了,因為我沒有他們這麼勇敢,但他們既有這麼大的自信,我這愚妄人也有這樣的自信。他們是希伯來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以色列人嗎?我也是。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嗎?我也是。他們是基督的僕人嗎?我更是。做這樣的比較實在可笑,但你們看看我的經歷,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過無數次的鞭打,屢次面對死亡,我被猶太人每次三十九下的鞭打了五次之多,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難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里,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還有假弟兄的危險。我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些外在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心靈軟弱,我不為他憂愁呢?有誰失足犯罪,我不急著挽回他呢?如果我必須誇口,我寧願誇耀那些顯示我自已軟弱的事。我們的主耶穌的父上帝,是那位永遠當受頌讚的,祂知道我不撒謊。”
你需要大聲念出來、帶著感情念出來,保羅在控告這些假使徒,為自已辯護,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幫助這個教會,也是為了傳福音。
《哥林多後書》也像三明治,中間在講奉獻金錢,保羅特別關心為饑荒奉獻金錢。他心裡一定在想,如果我可以讓哥林多人不再注意自已,轉而去關心別人,一定對他們有幫助。所以他信寫到一半的時候,開始勸他們為饑荒而奉獻。八到九章針對基督徒的奉獻有很好的教導,如果你想教導奉獻,就要用《哥林多後書》這兩章來教導。
以上談到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第一封信談到保羅對他們的不滿,第二封信談到他們對保羅的不滿,他們不但拿保羅和其他的好傳道人來比較,竟然也和惡劣的傳道人比較,這些壞傳道人來掌管教會,他們抬舉自已,批評保羅,保羅可不甩這一套。
我要強調一點,保羅在這裡講這麼多,並不是要為自已的名聲辯護,而是為他所擁護的福音辯護,因為拒絕接受資訊的人會去攻擊傳講資訊的人,這些人悄悄地破壞福音的果效。
各位回去好好地讀一讀這兩卷書信,大聲地朗讀出來,把感情表達出來,不要像唸經一樣,從心裡讀出來,你心裡就會因此而大受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