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揮師東進,一統六國
此刻,我重塑華夏文明 小小魚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大夏帝王的決策力和戰略部署能力又有多麼強大!他要讓全世界的人都看看大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是多麼繁榮。
更要讓那些搶奪大夏文明的西方諸國。
私自販賣大夏文物到外界的漢奸。
都清楚地意識到,臥龍不可辱!秦王發兵攻打魏國楚國。
伐魏大捷。
楚人出身的秦左相國昌平君叛秦歸楚。
在他的帶領下,秦軍大敗。
秦王將相印相府一併交於李斯。
李斯發誓肝腦塗地為秦王效力。
秦王尋找到已經辭官退休的王翦。
請求對方再次出山,並將全部精兵盡數交給對方。
“秦國不能沒有您的坐鎮,寡王也不能失去您這個左膀右臂.”
“如今天下戰亂紛爭,百姓民不聊生居無定所.”
“若是沒有人願意做開闢先河的存在,天下將永陷戰亂困擾.”
“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國家,一旦戰爭開啟.”
“受到戰爭荼毒的一定是那些手無寸鐵的無辜老百姓.”
“王翦將軍真的願意看這天在蒼生飽受戰亂之苦嗎?”
秦王一番憂國憂民的話語,讓王翦深受感動。
因此毅然決定再次領兵出征。
有了王翦將軍的出征,秦國大軍對戰楚軍大獲全勝。
王翦殺項燕,陷楚都,一戰而滅楚國。
秦王的目標遠不如此。
在楚國覆滅後,秦王一聲令下。
“燕國太子丹趁亂逃回燕國,帶回秦國機密.”
“為秦國江山社稷著想,王翦將軍率領三十萬精兵進軍燕國,誅殺燕國太子丹.”
燕國國君為了保住國家,不惜斬下太子丹的人頭交給秦王,卻仍舊無法挽回被覆滅的結局。
王健將軍帶兵出征,僅僅只用了三個月時間就將燕國覆滅。
秦軍揮師東進,不戰而下臨淄,齊國亡。
秦王只用了十年時間,掃平六國,一統天下!天下一統,民心思定,百姓想著迴歸田園生活。
秦王想著如何定國號,立制度。
天下大一統之後,他該思考如何安穩其他國家的子民。
又該用什麼樣的政策,才能夠讓六國的子民悉數歸順於秦國。
“雖說天下大一統,可民心不穩,外患不斷.”
“尤其六國的貴族子民,一旦給他們找到機會定然會再一次崛起.”
“到時候以秦國剛剛收復六國的疲軟狀態,根本無法與六國抗衡.”
“對此,李丞相你有何看法?”
李斯深夜被急詔入宮。
看著正襟危坐於龍椅上的秦王。
李斯心中大為震撼。
此刻已經午時三刻,而秦王卻還在批奏摺。
甚至還能分出心思與他探討國事。
這樣的君王怎能不叫人敬重!聽聞秦王的話語,他靈光一閃。
“如今天下大一統,百廢待興.”
“縱然有這個想法,短時間內也不可能實施.”
“倒不如將他們全都聚集在咸陽城內,安排專人進行看管.”
“在不限制他們人身自由的前提條件下,讓他們在咸陽城北自由出入.”
楚浪聞言點點頭,如今也只能這樣做了。
就算他有心改變現狀,秦國現在的狀況也無法支撐。
就在楚浪還在為如何杜絕內亂髮生而困擾的時候。
以大將軍贏城為首的一大批功成子弟卻在想著儘快分封土地。
“如今大王天下大一統,卻還為準備分封一事.”
“為避免夜長夢多,我們必須做出點改變.”
“丞相李斯連夜被召入宮,直到天亮方才出來.”
“對於大王分封土地一事,他最為清楚.”
“若是能夠將他拉攏到我們這邊,或許會有大勝算.”
“大王幼子扶蘇如今十二有餘,也到了分封的時候.”
“公子扶蘇在外聲名遠揚,是難得的仁君之士.”
“我們或許可以擁立他與大王當庭對講.”
“若能夠得到李斯和公子扶蘇的支援,分封的事情或許就能夠順利進行.”
大將軍贏成與朝中一批功臣子弟夜半暢談。
最後決定拉攏丞相李斯。
以及他教導長大的公子扶蘇。
想要藉助李斯的聲望和扶蘇的威望達到目的。
觀眾看到這裡在公屏上不斷輸出鄙夷的表情包。
在他們看來,親王就是因為壞事做盡。
才會導致手下的子民和兒子生出分封土地立國的想法。
如果他稍微仁慈一點,都不會釀成現在的局面。
因此對於秦王的處境,他們更多的是幸災樂禍。
“活該,早知道如此何必當初呢?”
“之前他怎麼對待他的兄弟,現在他的兒子就有模有樣的學起來.”
“這就叫做上樑不正下樑歪,正因為有秦王這樣的榜樣,才會生出扶蘇這樣的兒子.”
“還沒來得及高興天下大一統,自己成了天下最高貴的存在.”
“手中的土地就要給兒子和有功之臣分走.”
“這豈不就是為他人做嫁衣?”
“秦王統一六國的確有功,可他虐殺同胞,逼死生父,放逐生母,都是這一生不可磨滅的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