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輝煌鼎盛的大唐盛世,政治清明,文化璀璨,經濟繁榮,軍事強盛,共同構築了中華歷史上無與倫比的輝煌篇章。

而大唐的文化能屹立在中華文化的頂峰,還真的要感謝唐玄宗和楊貴妃這對文藝模範夫妻。

“名花傾國兩相歡,君王帶笑常相看。春風化雨解千愁,沉香亭畔共徜徉。”當這首妙筆生花的詩作首次映入楊貴妃眼簾時,她非但沒有因司空見慣的讚美而麻木,反而被其深邃的情感與絕妙的詞句深深觸動,心中湧起前所未有的波瀾。這首詩不僅僅有對她絕世容顏的頌揚,更有對她與玄宗之間深情厚意的深刻描繪,讓她沉醉不已。

楊貴妃滿心好奇,向唐玄宗探詢此詩作者何人,唐玄宗望著懷中佳人眼中的光芒,滿溢著自豪之情:“此乃我大唐奇才,詩仙李白之作。”楊貴妃聞言,更顯小鳥依人,她輕輕依偎在玄宗身旁,以溫柔的語氣提議:“此人才華橫溢,陛下何不賜以官職,既顯陛下禮賢下士之心,亦能激勵天下士子,共襄盛世文化之繁榮。”

唐玄宗對楊貴妃的每一句話都倍加珍視,見她對李白如此感興趣,便立刻下令,速速擬旨,正式任命李白為翰林待詔,以示對這位才子的高度認可與賞識。

隨後,唐玄宗望著楊貴妃眼中閃爍的好奇與興奮,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半是戲謔半是寵溺地問道:“愛妃,你可曾聽說過這位才子姓名背後的故事?”話語間,他故意賣了個關子,引得楊貴妃更加好奇。

楊貴妃聞言,瞬間化身為一位純真無邪的少女,眼眸中閃爍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她瞪大了眼睛,全神貫注地等待著唐玄宗即將講述的每一個字。

唐玄宗見狀,心中湧動著無盡的柔情與滿足,他輕輕地在楊貴妃光潔的額頭上印下一吻,將她緊緊擁入懷中,彷彿要將這份溫情永遠鐫刻在心間。

“愛妃莫急,且聽朕細細道來。”唐玄宗的聲音溫柔而充滿磁性,他緩緩講述道,“相傳李白降生之夜,其母夢見太白金星化作一道璀璨金光,劃破夜空,直落其腹。因此,他父親便為他取名‘李白’,字‘太白’,寓意著他如同星辰般璀璨。此人才華出眾,且性格豪邁不羈,超凡脫俗,彷彿真有星宿下凡之姿。”

說到這裡,唐玄宗竟不由自主地模仿起老神仙的姿態,舉手投足間透著一股仙風道骨,逗得楊貴妃忍俊不禁,發出銀鈴般的笑聲,整個宮殿都彷彿被這份溫馨與歡樂所充盈。

然而,對於面對這份突如其來的翰林待詔之任,李白的心中卻泛起了層層漣漪,難以掩飾其內心的複雜情緒。這職位,雖看似榮耀加身,實則束縛了他的理想與抱負。因為這是個沒有任何職權的侍從官,說得不好聽點,就是天子豢養的寫詩作賦的侍從而已。雖整天被錦衣玉食供著,但是李白進入仕途的理想是像宰相一樣治國經邦、濟世安民。如今雖獲天子榮寵,卻是一個不尷不尬、不倫不類的文學侍從。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他是一個把內心的自由愉悅看得比外在的功名利祿更重要的人。

於是,他開始以一種近乎放縱的態度,將自已沉浸在酒香與詩韻之中,尋找著心靈的慰藉與解脫。他本是愛酒之人,如今更有理由把自已泡在酒池裡了。即使在皇家森嚴的宮殿,他也經常喝得酩酊大醉。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就這樣,李白喝著喝著,就有了“酒仙”的雅號,後來的杜甫更是寫詩稱讚道:“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在楊貴妃的殷切期盼下,唐玄宗特旨安排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會面,讓這位風華絕代的佳人得以與詩壇巨匠李白近距離交流。

在唐玄宗特別安排的見面會上,李白又把自已喝得暈暈乎乎的,還向唐玄宗口稱:“臣所有的詩詞皆是美酒佳釀化作而成。”

唐玄宗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因李白的放蕩不羈引得他哈哈大笑,楊貴妃見李白不僅才情高遠,更是瀟灑豁達,心中也甚是喜歡,就讓高力士取來醇美御酒,讓李白喝個痛快。

李白毫不客氣端起酒杯一飲而盡,拿起筆墨不假思索就是一首傳世佳作:“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一首詩寫完,李白索性坐在地上隨意地倚在了書案上。並令小太監倒酒,豪飲了起來。

李白的詩作隨即傳至唐玄宗和楊貴妃那裡,這雖是一首讚美楊貴妃的應景詩,但李白卻寫出了蕩氣迴腸,意境深遠的佳作。

唐玄宗和楊貴妃大喜,再賜美酒,令李白再寫一首。

李白醉意朦朧中,也明白皇帝在試他的本事,就對唐玄宗奏道:“臣今天已然喝醉,倘若陛下賜給我無畏的膽子,定能發揮出臣的微末之技。”

唐玄宗和楊貴妃相視一笑:“朕今天便應允你啦,你但且去做,朕定與你撐腰!”就叫兩個內侍扶住搖搖晃晃的李白,再讓兩個內侍按住朱絲為欄的稿紙。

李白向皇上道謝之後搖搖晃晃的看了下週邊人大聲說道:“楊相國,快給我研墨!高公公,快把我的靴子脫了!”

楊國忠是楊貴妃的哥哥,大唐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大人,而高力士是當時最得寵的宦官,這兩位是皇上的心腹寵臣,別說朝中大臣,就是當朝太子也沒資格這樣無禮,李白豈不是狂妄到不想要腦袋了!但唐玄宗當時心情特別暢快,又見到李白的律詩能在醉意中寫得那麼完美,就讓楊國忠和高力士去伺候李白。

高力士給李白脫了靴子,李白在席上坐下。楊國忠捧過研好的墨來。李白拿過筆,略一沉吟,便一氣呵成,刷刷刷,手不停筆一首流傳千古的驚世詩作渾然而成:“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詩寫完,李白藉著酒興,躺在大殿的地上,倒頭便呼呼大睡了起來。

楊貴妃反覆吟誦此詩,愛不釋手,其驚豔之處,令她心馳神往。

唐玄宗則一邊讚歎李白的才情,一邊看著楊貴妃的喜悅之情,心中更是歡喜不已。他立即命樂師為詩譜曲,傳唱宮廷內外。

楊國忠和高力士哪兒能忍下這口氣,雖然表面上硬著頭皮侍候李白,心裡早把這個不知道是酒仙還是酒鬼的傢伙咒罵了無數遍,準備伺機收拾李白。

過了兩天,楊玉環一個人唱那幾支清平調玩的時候,高力士乘機說:“我還以為娘娘對李白恨之入骨呢,怎麼您會唱他的詞?”楊玉環很奇怪地問:“他一個翰林學士,怎麼能使我恨他到這個地步呢?”

高力士說:“其中一首《清平調》裡有‘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那不是把您比作穢亂漢宮、誤國誤民的趙飛燕了嗎?”

楊貴妃一聽,雖然並不盡信高力士之言,但是也難免對李白產生了不好的印象,從此,每當唐玄宗想重用李白時,楊玉環雖沒有出言阻止,但是當他每每看到楊貴妃有些不悅的表情,也就只能作罷。

李白等了很長時間不見皇帝重用,便猜到一定是有人從中作梗,就乾脆向唐玄宗辭去那隻能逗君王開心的翰林差事。唐玄宗雖然愛惜李白的才能,但是楊貴妃的心情對他來講更為重要,於是就賞給李白許多黃金讓他出京遊歷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