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愛情是杯酒,越陳越香
江湖密宗之最後的解靈人 墨羽青衫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在那段被歲月輕撫,卻深深刻畫於楊玉環心海的記憶裡,有一幅畫卷緩緩鋪展,我悄然踏入,如同揭開了一層面紗,窺見了那段塵封往事的細膩與哀婉。
這段記憶處於她記憶資訊的核心部位,這一定是一段被楊玉環視為珍寶的過往,我滿懷期待地解鎖了這段久遠的記憶之門,渴望探尋其間的每一個細節。
高力士,他深諳宮廷權謀與主子心思,為了能讓楊玉環名正言順地陪伴在唐玄宗身側,不惜絞盡腦汁,終於策劃出了一出精妙絕倫的戲碼。
他巧妙地引導壽王妃——楊玉環,親筆上書,表達了自已願放棄塵世繁華,出家修道,只為替唐玄宗的母親、已逝的竇太后祈福的深切願望。這份情真意切的請願,讓李隆基無需多言,只需輕輕一點頭,便成就了這段跨越禁忌的情緣。一道由高力士精心撰寫的敕文隨即頒佈,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楊玉環賢惠孝順的高度讚譽,以及對她矢志不渝修道之心的深切理解。於是,楊玉環被正式冊封為女道士,賜號“太真”,入住於大明宮內新建的“太真宮”。
自此,楊玉環身著素雅的道袍,頭戴莊嚴的道冠,以全新的身份穿梭於宮禁之間,伴隨在李隆基的左右。這一巧妙的安排,不僅巧妙地避開了世俗的耳目,更為兩人提供了難得的獨處時光。五年的光陰,對於楊玉環而言,既是作為女道士的清修歲月,更是作為李隆基深情伴侶的甜蜜時光。在驪山的華清池畔、長安的興慶宮中,他們形影不離,成為了宮中人人皆知的“太真妃”,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寵愛與幸福。
然而,幸福的背後往往隱藏著不為人知的代價。742年,李隆基改元天寶,這一決定背後卻蘊含著深深的憂慮與無奈。天寶之年,似乎預示著君王從此沉迷於兒女情長,疏於朝政,大唐盛世的輝煌也悄然步入了尾聲。楊玉環,這位美麗的女子,不幸成為了這一歷史轉折點的象徵與犧牲品。
又過了幾年,當唐玄宗認為時機已成熟,社會輿論已逐漸淡忘了壽王那場盛大的婚禮,也模糊了太真妃的真實身份時,他終於決定給予楊玉環一個更為尊貴的名分——楊貴妃。為了徹底斬斷過往的糾葛,他巧妙地編織了一個謊言,聲稱要追封楊貴妃已故的父親楊玄琰為太尉,以此掩蓋楊玉環曾是壽王妃的事實。因為之前冊封壽王妃時詔書上清楚的寫著:“爾河南府士曹參軍楊玄璬長女……公輔之門,清白流慶,誕鍾粹美,含章秀出。固能徽範夙成,柔明自遠;修明內湛,淑問外昭。”
儘管這一做法不過是自欺欺人,但對於那些對宮廷內幕一無所知的百姓而言,這樣的障眼法卻足以混淆視聽,讓楊玉環以全新的身份繼續享受著宮中的榮耀與寵愛。
與楊貴妃朝夕相伴、靈魂共舞的那些日子,唐玄宗忘記了他的帝國、忘記了他的臣民,全身心沉浸在了晶瑩剔透的藝術和愛情之中。
儘管唐玄宗對楊貴妃的專寵超過了普天下的任何一個女人,但是後宮畢竟是一座百花競放的大花園,唐玄宗作為一個男性,好色也是天性使然,所以有時候也難免會對一些較為出眾的嬪妃產生好感。
楊貴妃雖然也知書達理,秀外慧中,但到底還是一個女人,吃醋是難免的。
在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的第二年,唐玄宗應該是高檔的山珍海味吃膩了,就想嘗一嘗鄉野小菜了。一連兩日留宿在一個嬪妃那裡。
楊貴妃在寢宮內,怒氣衝衝地來回踱步,手中緊攥著一塊錦帕,幾乎要將它擰成麻花。“這皇帝,竟敢如此冷落我!”她心中暗想,眉頭緊鎖,眼神中滿是不甘與委屈。侍女跪在一旁,大氣不敢出,只偶爾偷偷抬眼觀察貴妃的神色,生怕一個不小心觸了黴頭。
“去,給我打聽打聽,皇上這兩日究竟宿在了哪裡?”楊貴妃終於發話,聲音裡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侍女連忙應聲退下,不多時便匆匆返回,臉色複雜跪在在貴妃面前低聲說了了幾句。
聽完侍女的彙報,楊貴妃的臉色瞬間變得鐵青,手中的茶杯被她猛地擲向地面,瓷器碎裂的聲音在寢宮內迴盪,伴隨著她壓抑不住的怒吼:“好一個風流天子,竟敢如此欺我!”
楊貴妃醋意上頭,頓時失去理智,先是在寢宮亂髮脾氣,後來把皇上賜予她的物件砸了一番。在楊貴妃寢宮服侍的一個小太監,較為聰明伶俐,就偷偷地把事情通告給了高力士。
高力士躡手躡腳的來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已年過六十,雖有宮廷御醫的百般調理,但也難以抵抗年齡帶來的身體虛弱,尤其是這兩日的男女之事較為頻繁,讓年事已高的唐玄宗有點吃不消,現在正虛弱地躺在床上,那嬪妃這兩日被唐玄宗高超的房中之術滋潤得容光煥發,正在殷勤地給唐玄宗按摩放鬆著。
高力士不動聲色得給唐太宗使了個眼色,唐玄宗立馬就明白了高力士這是有事找他說。就給那個正在專心服侍皇上的嬪妃說:“愛妃,朕有些勞累,你先下去,讓朕休息一會。”高力士屏退所有的侍從人員,輕聲給唐玄宗說了楊貴妃那邊的情況。唐玄宗聽後,大為不悅,對高力士說:“朕後宮嬪妃眾多,亦不屬於她一人。”
在高力士的勸說下,唐玄宗終於決定親自前往楊貴妃的寢宮。一路上,他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楊貴妃的爭寵的無奈,也有作為帝王威嚴受到挑戰的氣憤。
踏入楊貴妃的寢宮,只見滿地狼藉,貴妃正坐在床邊,淚水漣漣,見玄宗進來,也不起身行禮,只是冷冷地看著他。
“愛妃,你這是何意?”玄宗的聲音中帶著幾分責備,但更多的是無奈。
楊貴妃抬頭,淚眼婆娑地望著玄宗,聲音哽咽:“陛下,臣妾不過是想求得一份真心相待,為何如此難?”
玄宗見狀,心腸頓時軟了下來,他走到楊貴妃身邊,輕輕拭去她臉上的淚水,柔聲道:“朕知你委屈,但後宮之事,豈能盡如人意?你且放心,朕心中自有你。”
然而,楊貴妃的情緒並未因此平復,反而更加激動,不知她是無心還是有意提起了壽王,說壽王昔日待他如何如何專一,如何好如是等等。
唐玄宗能容忍她的胡攪蠻纏,能忍受她的吃醋撒潑,唯一不能容忍的就是拿他和壽王進行比較,那是他人生中無法抹除的汙點。楊貴妃這下算是觸碰到了唐玄宗的逆鱗,他頓時怒不可遏,命令高力士把楊貴妃送回壽王府。
這次唐玄宗是鐵了心的不要楊玉環了,無論高力士怎麼求情都無濟於事,高力士無奈,只能先將楊貴妃送走。
真的把楊貴妃送到壽王府了嗎,當然不能了,高力士跟隨唐玄宗多年,可以說他比唐玄宗更瞭解唐玄宗,他不動聲色得將楊貴妃送到了他堂哥楊國忠的府上,對外宣稱,貴妃娘娘思念家人,回家省親了。
楊貴妃被高力士悄然送至楊國忠府邸,心中五味雜陳,既有對唐玄宗怒意的驚愕,也有對自已言行失當的懊悔。她坐在精緻的閨房中,望著窗外月色,心中默默思量:“帝王之心,亦是肉長,我怎可如此輕易觸碰他的痛處?”淚水無聲滑落,滴落在繡花手帕上,暈開一片漣漪。
而另一邊,唐玄宗在宮中大發雷霆,實則內心卻如翻江倒海,難以平靜。他時而踱步,時而怒視著案頭的奏摺,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高力士在一旁默默觀察,心中暗自盤算如何化解這場風波。
唐玄宗上午剛把楊貴妃趕走,下午就後悔了,但他又礙於天子的臉面,不願意開口把她接回來,於是就找藉口大發脾氣。一向溫和的玄宗皇帝,今日一改往常,凡身邊侍從犯點小錯,他就大發雷霆,令侍衛狠狠地鞭打。
聰明的高力士,深諳唐玄宗心海之波瀾,遂巧妙運用反語,言道:“貴妃娘娘雖偶顯稚拙,不慎觸怒了天顏,但念及她多年承蒙聖恩,即便是需略施薄懲,也應是宮闈之內,秘而不宣,以維護皇上之威嚴,免使外間妄議後宮之和諧。”此言一出,唐玄宗順坡下驢,即刻夜命高力士悄然將楊貴妃迎回宮城之中。
楊貴妃歸來,一見唐玄宗她就跪伏於地,梨花帶雨地痛哭,向唐玄宗請罪。唐玄宗見狀,心中的怒氣早已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對愛妃的深深疼惜。他親自上前,溫柔地扶起楊貴妃,並以最溫暖的話語撫慰著她那顆受傷的心,兩人重歸於好。
唐玄宗和楊貴妃雖貴為天子貴妃,但是和世間尋常夫妻間亦無二致,雖偶有爭執,也會小打小鬧,卻也能床頭打架床尾和。每一次的爭執與和解,非但沒有削弱他們的情感,反而如同催化劑一般,讓他們的心更加緊密相連,愛意愈加深厚,彼此間的恩愛與依賴,也在這一場場風波之後,變得更加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