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裡給他們一週有薪假辦理證件。回家前他開心的給爸爸媽媽打電話,爸爸剛好從外面跑了幾圈回來,情緒不高,聽了李漂說的,有些難以置信,反應道:“蠻稀奇的,冒搞錯吧。”
“沒錯呀,過年後經理給我說過,只是沒有確定沒給家裡說這事。現在國外的邀請函已經來了,廠裡催我們回家辦理。有5、6個人同去。明天下午回家吃晚飯。”李漂給爸爸媽媽道。
爸爸媽媽確信了這個訊息,開心的很直誇:“伢子好樣的。”說完又道:“工錢會大漲吧?不漲工錢就沒有什麼用囉。”對他們來說去外面看世界是好事,更重要的是收入能增加,發家致富是他們這輩子的執著。
為了節約時間,從廠子附近的火車票代售點,出10塊手續費,當場就能買到票。晚上9點多從平湖火車站到長沙的車,第二天下午可以到家趕上晚飯。
下了班,大家都忙著回家。梁主管和機械部的同事都是廣東廣西人,坐汽車幾個小時就能到家,只有李漂家離得遠。趕到平湖火車站,在車站附近小賣部買了瓶水,2包康師面路上頂一下肚子,就進候車室喘口氣了。
晚飯在食堂裡吃的,喝了點水,沒多久就檢票上車了。
人總是那麼多,集中在這塊廠子林立的土地。從80年代開始,這裡逐漸出現香港過來的老闆在這裡辦起了簡單的“三來一補”企業,做些初加工,廉價的勞動力、優惠的稅務讓這些人嚐到了甜頭。90年代中期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發財的機會,從香港、臺灣帶著無數的資金進到了這塊土地。陸陸續續的甚至帶動國外的企業進來,主要是韓國、日本人來這裡辦廠,也有些歐美的老闆也來這裡投資。
有錢賺的地方人就多,全國各地的勞動力集中到了這裡,以至於車站裡,火車上總是來來往往的人特別多。不過和過年時候的人數比起來還是少了很多,起碼加班車就沒有了,春節回去坐的貨改加班車就沒有。李漂想,照這樣下去估計回家還的加大馬力生產火車,或是提高火車速度、增加運輸線路,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火車以時速最高也就200多碼的速度行走,中途還的停靠10來個站,讓沿途的人流,物流得以流通,帶動鐵路經濟發展。這也會耽誤總體列車執行時間。
下午總算到的了長沙。李漂沒有出站臺,下午有趟慢車回縣裡,正好接的上,他和一些人就在站臺上等著,不到2小時就打聽到慢車停靠在另外一個站臺,這些人從地道里轉過去,看到綠色的火車正緩緩的來了。車門一開大夥們就趕緊上了這趟車,陸陸續續有些人,拖著重重的行李進來。不久從車站候車室裡放出來的大軍就衝了過來,一下子就把火車廂裡擠的滿滿當當的。李漂這夥人就只能站起來擠在過道里,車廂兩頭的空間裡。
1個多小時火車就到了縣裡。李漂下車在細雨綿綿的4月天裡回了家。爸爸打著傘在站臺尾部接的他,沿著鐵路走幾分鐘就到了家。家裡媽媽準備了飯菜,見爺兒倆回來忙著開餐。
“這次回來一是辦護照,二是邊防證也得再重新辦一個。”李漂對爸爸媽媽道:“剛出門打工的時候身份證是雲山村的身份證,和後來改的完全不同了,還的用回原來的那個辦理證件,只怕好麻煩的。”
爸爸媽媽也有些懵,不過爸爸很快就道:“應該是沒事的,鄉里鄉親的,只要村裡願意幫忙打個證明,就好辦了。”爸爸去臺灣辦過手續,有些經驗道:“我帶你去跑一跑,找找熟人。”
第二天一大早,爺兒倆坐了6點多的慢車花了20分鐘回了鄉里。下了火車,倆人打了傘,沿著馬路不急不慢的邊走邊聊,走了10多里鄉間大路到了雲山村。
爸爸帶著他直接去了村裡的隊長新叔家。新叔家的房子建在一個小山頭邊,朝東面的山腳下有一個大水庫。三面環山,另一邊是稻田。這裡人家少,新叔家裡餵了兩條大狗,一條白色,一條黃色。有人從家門口的小路經過,這倆大傢伙就衝著陌生人狂吠。引得主人出來檢視。
父子倆剛到就聽見一陣:“汪汪汪”對狗叫聲,主人從裡面走出來,看到來人,趕緊道:“走開走開,是熟人,不能咬。”
狗狗們好像聽的懂,忙搖著尾巴,嗚嗚幾聲走開來。看著主人和客人談話。“請坐請坐。”新叔對父子倆道。
“伢子廠裡要他到外國學習,有個事情要麻煩你幫忙。”榮師父道。
新叔聽到這個事情,連連稱讚道:“出國學習是個好事啊,要什麼證明的我幫你打?”
“無犯罪記錄證明”,李漂道:“證明咱們在雲山村幾十年沒有幹過違法犯罪的事情就可以,公安局要求必須提供。”
“你倆坐坐,喝杯茶,稍等一下,這個我知道,上回榮師父去臺灣也是我開的這種證明。”新叔道:“咱們周圍村裡也就你們爺兒倆有這種好命的,可以到外面去看看。”新叔有些羨慕。新叔的兩個兒子年紀比李漂小一點,學習成績很好,就盼望他倆考了好大學,做老爸的臉上也有光。
新叔的老父親牛老館以前也是隊長,家裡養了2頭牛,農忙要請牛耕地的都願意找他幫忙,以前李漂家的地年年都找牛爹爹幫手,牛爹爹最愛喝一口白酒,也容易吃醉酒,不少回喝多了走路不穩摔進了路旁的稻田裡,鄰居們見了又是好笑,又是可憐他。每每就勸“牛爹老館,少喝酒囉,蠻死在外面沒人吃到呢。”60多歲的人,就因貪杯,摔了一跤,受了寒氣大病了一場,沒多久走了。
新叔對榮師父一家的事都很清楚,他之大榮師父為了兒子花了不少錢。孩子出息了他都替他高興。很快就把證明開了過來,蓋了村裡的公章。李漂只要帶上這個去鄉里加蓋公章就可去縣裡辦理護照了。
父子倆順便回到村裡的家。雲山村的這個房子是榮師父80年蓋的,當時正面用的是紅磚,側面和後面用的是泥磚,刷了白色的石灰,蓋的是黑瓦。有人長期維護用幾十年時間是沒有問題的。離開這個家去縣裡已經6、7年了。家裡的稻田,開始的幾年也種了,李漂離開家去外面上學以後,爸爸也常年在外,媽媽一個人就沒有辦法再搞了。此後,每回爸爸從外地務工回來,春節期間都會回來看看。這種季節的時候回家的比較少,雨下的多,長期沒住人房子都有些破舊了,屋頂有些漏水,爸爸說:“抽個時間要換一下屋頂的瓦。清理屋簷溝裡的枯枝落葉。不定期的要來維護一下。等我老了就回這裡住。如果發了財就在星峰村蓋一棟新的水泥房,把爹爹接回來,也算是圓了你爹爹的夢,養老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