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醫生秘而不傳的養生秘籍 張霆 加書籤 章節報錯
不少人都覺得,自己現在的身體很不錯,能吃能喝,沒什麼大病,根本不需要養生。
但事實根本不是這樣的。
如今,社會日趨複雜化,多元化,人們的社會壓力空前巨大。
幾乎所有人都處於亞健康狀態,如果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得不到及時、良好地調整,那麼勢必會久積成病。
打個比方來說一下,我們的身體就好像一輛汽車,誰都知道,汽車每行駛幾千公里就要保養一次,否則,發動機以及一些零部件就會加速磨損,汽車的使用壽命就會縮短。
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的身體在一定時期內得不到保養維護,組織器官就會出現功能失常,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假如這個時候你依然置若罔聞,就會導致組織器官出現器質性病變,即產生疾病;要是到了這個階段你還不知道重視,慢性病甚至是絕症都有可能找上你,你再想要幸福和長壽,那就等於痴人說夢了。
當今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句話,“年輕時用命掙錢,老了花錢買命”,說的就是這樣的現象。
為什麼這樣的悲劇會發生在我們身上?就是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注重養生,不明白養生對於生活、生命的重要意義!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發現:絕大多數人不是死於疾病,而是死於無知(忽視自身健康佔總死亡率的70%以上,疾病多是自己造成的)。
大家都以為,如果生了病,只要去找醫生就可以了。
其實醫生也只是治好了你病發時的症狀,使你不至於因病致殘、致死,但你的身體並沒有完全恢復到健康狀態,還需要後續的調養和保健,否則很可能因為身體機能的下降而引發其他疾病。
既然如此,我們為何不及早進行預防和保健,減少疾病的發生以及對身體的損害呢?健康,其實是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的,只有進行科學合理的自我保健,才能獲得理想的健康。
早在5000多年前,我國第一本醫書《黃帝內經》中就曾提到過:“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是說,一個真正高明的醫生,不會等到疾病已經發生了再設法救治,而應在疾病尚未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
這就是我們所提倡的養生保健理念。
真正一流的生活,需要你有一個健康的身體為基礎,失去健康,也就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本錢。
所以,無論從哪方面講,我們都需要養生!本書從人體的各個方面談養生,為讀者介紹如何根據體質去養生,為廣大讀者講述了常見的、歷經千百年歷史的傳世良方,以及如何在細節之中談養生。
本書可以說內容具體、豐富,涉及面廣,適合各個年齡段人。
本書並沒有專一介紹某種養生方法對於身體健康的影響,而是從飲食、季節、按摩、生活等方面來全面介紹,內容非常全面,語言通俗易懂。
可以說一書在手,健康不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