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三月的尾巴,高粱也被種進了地裡。
高粱成熟時間要長上一個月,不出意外的話這次種上的高粱得到七月末才能收穫。
試驗田這邊的幾個農戶已經習慣了這個小姑娘天天往田地這邊跑。
縱使是看祝嬈年紀小,也沒人敢在種地這件事上敷衍。
他們都是因著旱災走投無路才將自已賤賣出去的,主人家對他們好,他們也懂得珍惜。
寧北郡中,第二批糧種也被分發了下去。
這次發出去的糧種主要是玉米種子。
如今沒有化肥,又是相對乾旱的季節。
在祝嬈寫的玉米種植注意事項裡,曾寫明瞭一株玉米只能留兩到三個穗子,留它們發育結果,其他的穗子都得掰掉,否則會影響到整株玉米的生長情況。
若貪心,都將穗子留下,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所有玉米穗都不結果。
朝廷的人不敢怠慢,仔細按著祝嬈寫的事項精心照顧著種下地的玉米。
最後趕在入冬前,迎來了一波大豐收。
玉米容易留種,一根玉米上就是上百顆種子,去年收穫的那批玉米種便足夠寧北郡中受乾旱影響大的地區種植。
戶部時刻關注著北方几個郡縣的情況,預備著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及時發放賑災糧,以免流民成潮,引發更大的災難。
好在,年前發下去的土豆讓這幾個郡縣中不少人熬過了這個冬天。
流民依舊有,餓死的人也不少,但災難範圍並不大,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和混亂。
現在又一批免費的糧種發放了下來。
在年前便收到了土豆的那些農戶,他們承了朝廷的恩,在這批玉米種子發放下去時更是感恩戴德。
都不必官兵催促,家家連夜育苗播種,第一時間將玉米種了下去。
播種的時節正好是四月底,趕上了春玉米種植的時節。
京城中,大司農拿著那本祝嬈寫出的冊子,那雙眼睛不可置信地大睜著。
他用顫抖的手,將這些紙張翻看了一遍又一遍。
身旁伺候的婢女看大司農枯坐在書桌旁,翻來覆去地看那些紙,面色泛著一絲病態的赤紅。
她正想詢問大司農是否需要請太醫時,就見大司農忽地將臉埋在手中。
那個正值壯年卻頭髮斑白的男人,那個身形高大,肩上扛著長州國數萬萬百姓糧食生計的男人,如今佝僂著身子,肩膀微微顫抖著。
婢女正要上前,便聽到大司農喉中發出一聲壓抑的抽泣聲。
漸漸地,低低的抽泣聲變成嚎啕大哭。
哭聲夾雜著幾句“天佑長州百姓”。
古代訊息滯後性強,待大豆可以榨油的訊息再傳回寧安鎮時,已經是六月份了。
從過年至今,已經半年了,北境再未下過一場雨。
蘭平河已經在枯竭的邊緣。
遠遠望去,蘭平河原先的河道上,只有淺淺一層水流,周圍是烏黑的淤泥,泥地裡,頑強生長著幾株野草。
今天是試驗田豐收的日子。
開春時種下的粟米和黍米都可以收穫了。
這次每種糧食都種下去了三畝,收穫的糧食足夠朝廷再去育一次種了。
試驗田這邊的百畝田地,因地理條件好,臨近寧安鎮,又是在蘭平河流域,開春後不久便全都佃了出去。
如今這百畝田地周圍已經建起了不少房屋。
豐收是件大事。
祝家所有人難得都在田地邊聚齊了,周圍不少佃農都圍了過來,有的過來看熱鬧,有的幫忙收割。
人多力量大,小半天的時間就將這六畝地都收了下來。
祝家對來幫忙的佃農也大方,給他們都包了個紅包以表感謝。
收割之後,便是晾曬脫粒。
最後算得黍米畝產在兩百斤左右,粟米畝產在四百斤左右。
這兩種糧食的果實形態相似,顆粒都極小,因此在產量上並無優勢,即使是在現代,經過幾代育種,這兩種糧食的產量也不會比如今的產量高上多少。
但有劣勢就必然有優勢。
粟米黍米二者都極其耐旱耐寒,生命力頑強,適合乾旱少雨,溫度又相對更低的北方種植。
祝嬈還刻意做過抗旱試驗。
她每種糧食各挑了一畝地,叮囑農戶減少澆水量。
在極少水量的情況下,這兩畝地中的黍和粟米依舊茁壯成長,對產量的影響非常小。
祝嬈相信,除去她的幸運值影響之外,這兩種糧種的抗旱能力也是足夠的。
如今北境歷經一年乾旱,不少地方土地都已乾裂,在這種情況下,若是要種些什麼下地,只能選黍和粟米了。
這一批糧食依舊是委託雲璞瑜送去京城。
醫館書房中,祝文光立在秦遷身旁,等著他批改他的文章。
長洲的童生試是在每年七月份舉行,如同祝嬈前世那個世界一般,童生試是科舉的門檻,唯有考過了童生才能步步高昇。
秦遷看過他的文章,照例誇獎了他一句。
按照祝文光的如今水平,透過童生試是輕而易舉的。
得到秦遷的誇獎後,祝文光態度謙和地同秦遷道了謝。
祝文光許是同雲璞瑜一塊兒待久了,行事作風與雲璞瑜愈發相似,就連那溫潤儒雅的樣子都像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唯獨在祝家人面前,還會有幾分小孩子的頑劣。
尤其是在祝嬈面前,同她剛穿越來時見到的那個咋咋呼呼的哥哥沒有什麼區別。
祝嬈踏進書房時,便見雲璞瑜愜意地半倚在座椅上,手中拿著本遊記,兩位先生都站在她家哥哥身旁,替他改寫文章。
這強烈的對比讓祝嬈都覺得自家哥哥抗壓能力是真的強,就這樣都還能堅持學下去。
她幾步走到雲璞瑜身邊,氣鼓鼓地將他手中的遊記抽走。
“怎的雲公子如此悠閒,不去學習,還在這裡看閒書。”
雲璞瑜也不惱,轉身從書架上又抽了一本書,一邊看一邊說:“勞逸結合,勞逸結合。”
祝嬈氣得牙癢癢,卻又不能拿他怎麼辦。
只能往另一張椅子上一坐。
“前些日子黍和粟米都收上來了,種植事項我也都寫好了,你儘快給送去京城。”
這半年時間,祝嬈同雲璞瑜的關係也熟稔了許多,講話少了許多彎彎繞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