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山縣裡,發生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件。

通山縣官為了創造所謂的政績,不顧實際情況,在縣城內大興土木,大規模搞起了建設工程。然而,由於資金不足,他欠下了許多建築材料供應商的鉅額款項。這些供應商們再也無法忍受長期拖欠貨款的壓力,紛紛前來向縣官討要欠款。

但問題是,整個通山縣如今已經窮困潦倒,甚至連官府工作人員的工資都無力支付,更別說償還那些龐大的材料債務了。建材供應商們無奈之下將此事告到了京兆尹府。經過一番審理,京兆尹判定通山縣衙必須儘快歸還所欠的建材款項。

面對上司判決,縣官感到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個棘手的問題。他聽信了下屬的餿主意,決定採取一些非常手段來解決這個難題。

他宣佈對水庫灌溉範圍內的所有農民加收所謂的“保苗稅”,規定每畝地要交稅一兩銀子。同時,他還對紡織戶收取“紡織稅”,規定每臺紡機要交四兩銀子,每臺織布機則需要交六兩銀子。

這讓本來生活就很艱難、剛剛勉強填飽肚子的百姓們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的重負。

他們哪裡有這麼多的銀子去交稅呢?

典史帶著一群如狼似虎的衙役,氣勢洶洶地來到村裡,準備抓些村民殺雞儆猴。

看到官府強行抓人,百姓們心中充滿了憤怒和絕望。

被逼到絕路的百姓們奮起反抗,大家團結一致,拿起農具,與典史和衙役展開了一場激烈的戰鬥。

最終,典史和衙役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狽不堪地逃離了村子。

憤怒的百姓們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迅速組織起來,如潮水般湧向縣衙,將其圍得水洩不通。百姓們情緒激動,齊聲叫嚷著要求縣官給他們一個滿意的說法。縣官被這陣勢嚇得不輕,只能畏縮在縣衙內不敢露頭,無奈之下只得命令手下人偷偷地溜出縣衙,火速前往京兆尹府求救。

京兆尹聽完報信人的詳細陳述後,意識到此事非同小可,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亂子。於是他當機立斷,直接將此事上報至刑部,請求刑部做出明智的決策。刑部尚書深知事態嚴重,不願承擔責任,便索性拉上京兆尹一同進宮面奏皇帝。

皇帝聽了刑部尚書和京兆尹的奏報後,龍顏大怒,拍案而起,怒喝道:“朕賦予你們權力,讓你們代替朕去教化和管理百姓,然而你們卻毫不體恤百姓的苦難,肆意妄為地橫徵暴斂,導致百姓無法生存下去,最終激起了這場暴亂。你們真是朕的好臣子啊!”

皇帝坐在龍椅上,眉頭緊皺,心中暗自思索著如何解決眼前的困境。李盛跳入了他的腦海。上次,正是李盛不動用一兵一卒便成功地平定了盤踞通山縣數年之久的土匪之亂。皇帝希望這一次,他能夠再次出馬,取得同樣的成果。

皇帝立刻下達聖旨,責令李盛率領大軍奔赴通山縣平定民變,並授予他便宜行事的權力。

李盛心裡清楚,這次通山縣的民眾之所以造反,就是因為地方官盲目追求政績,壓迫百姓,完全不考慮老百姓的生死存亡引起的。

如果派大軍彈壓,不但不可能直至民變,反而可能會刺激情緒激動的變民,引發更大變故。

李盛請求皇帝收回成命,他說自已願意僅僅帶幾名侍衛,前去說服變民,求得和平解決這場爭端。

聽了李盛的解釋,皇帝心想:如果天下官員都能設身處地為天下蒼生著想,哪裡會有這麼多變故?於是欣然同意李盛的提議。

當李盛抵達通山縣後,他身著便衣前往了圍困縣衙的人群之中。

那些曾經見過李盛的百姓們一眼就認出了他,他們像是看到了親人一般,立刻將李盛團團圍住。

百姓們跪在地上,向李盛訴說著官府對他們的種種不公行為,他們實在無法活下去了,才導致了這場事件的發生。他們請求李盛為他們主持公道,還他們一個清白。

李盛認真地傾聽了百姓的訴求,真誠地向他們保證,他一定會公平、公正地處理這件事情,給大家一個滿意的答覆。

同時,他也呼籲大家要保持冷靜,不要被不良用心的人蠱惑而釀成大錯,那樣將會無法挽回局面。希望大家能夠相信他,立即解散回家,安心投入生產工作,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百姓們聽到自已心目中的“恩人”說出這樣一番感人肺腑的話語,自然沒有絲毫懷疑。

他們紛紛拜謝李盛後,帶著感激之情離開了現場。

隨著百姓們的散去,原本緊張的氣氛漸漸消散,整個縣城恢復了平靜。

接著,李盛傳見到了縣官毛春,並與他進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談。在這次談話中,李盛傳毫不客氣地指出了毛春所犯的錯誤。

他批評毛春過於注重政績,卻忽視了實際情況和民眾的需求。這種急於求成的心態導致了一系列問題的產生。更嚴重的是,毛春輕信了他人的讒言,私自增加稅收,對百姓進行橫徵暴斂。這不僅激起了民憤,引發了民變,還對社會穩定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李盛調查發現,縣官毛春雖然急功近利,但為人還算老實,並沒有將責任推卸給其他人。此外,他也沒有貪汙腐敗的行為。因此,李盛傳建議毛春主動前往京兆尹衙門認罪,這樣一來,他或許能夠獲得從輕發落的機會。

一場民變就這樣在李盛的操持下,風輕雲淡地解決了。

李盛帶著人來到山民安置點的時候,得到訊息的百姓們早早就等在了那裡,人群中不斷有人發出歡呼聲,李盛剛一下馬,就被一群人簇擁了起來,百姓們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將他高高舉起,彷彿他就是他們的英雄一般。

\"鄉親們!我回來了!\" 李盛大喊一聲,他的聲音迴盪在空氣中,引起了一陣熱烈的回應。

\"大人啊!您可算回來了!我們都快想死您了!\" \"大人!這次多虧了你啊!要不是你,我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了!\" 百姓們紛紛表達著對李盛的感激之情,眼中滿是真摯的情感。

李盛感受著周圍人的熱情與善意,心中不由得湧起一股暖流。他覺得自已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只要能讓這些百姓過上安穩的生活,他願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李盛笑著向大家揮手致意,然後走到一旁,看著這一片熱鬧的景象。

百姓們便捧著各種各樣的東西走過來,有的拿著雞蛋、有的提著雞、有的抱著水果,還有的端著一盤子餃子……他們小心翼翼地把東西遞給李盛,眼神中充滿了期待。

李盛感動得眼眶溼潤了,他知道這些東西對於這些貧困的百姓來說是非常珍貴的,但他們卻毫不猶豫地拿出來送給他。他接過百姓們遞來的禮物,感受著它們的溫度和重量,心裡沉甸甸的。

\"謝謝你們!但我不能收這麼多東西!\" 李盛哽咽著說道。

\"大人,您一定要收下!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百姓們堅持道。

\"是啊,大人,您不收下我們心裡過意不去啊!\" 另一個人也附和道。

\"大人,您就別推辭了!這些都是我們自願給您的!\" 又有幾個人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勸道。

李盛凝視著團團圍住自已的這群熱情的人們,眼睛溼潤了:老百姓太樸實了,只要認定你好,他們可以無條件的把自已最好的給你;如果違揹他們意願想要強迫他們,他們會化水為冰,報以冷酷和堅硬回擊。

他緩緩說道:\"我知道大家的好意,但是我希望大家能夠把這些東西帶回家去,好好享用。你們已經經歷了太多苦難,這些東西應該留給自已吃。只要你們過得幸福快樂,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

聽到李盛的話,百姓們感動不已。他們明白李盛的良苦用心,紛紛點頭表示理解。

\"大人,您真是個好人啊!\" 一個老人感慨地說。

\"是啊,大人,您不僅救了我們的命,還關心我們的生活,真是難得的好官啊!\" 另一個人附和道。

李盛微笑著搖搖頭,說:\"我只是盡了自已的一份力而已,真正應該感謝的是大家,如果沒有你們的支援和信任,我也無法完成這個任務。所以,請大家不要把我當成什麼大英雄。

百姓們聽了李盛的話,紛紛鼓起掌來,表示贊同。他們感受到了李盛的真誠和謙遜,對他更加敬佩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