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撕掉仁義的標籤?

周瑜的眼神中,閃爍出幾分陰狠,咬著牙道:“主公,你這雙耳被誰所傷,不知主公是否還記得。”

提到劉備最引以為傲,現在卻被當做最恥辱的兩隻耳朵。

劉備心中怒火中燒,直衝天靈蓋。

那是劉備一生的痛,一輩子都不願意提起來的傷心事,

若非周瑜是他劉備的女婿,更是劉備麾下最為器重的謀士,劉備還需要靠周瑜來謀定天下。

就憑周瑜問出那番話。

只怕劉備早就提著大寶劍,將周瑜五馬分屍了。

“我自然記得。一輩子都記得。”

“這是陶商那狗賊,給我劉備帶來的恥辱。”

“此仇不報,我劉備誓不為人。”

劉備咬牙切齒,心裡那個恨。

聽到此處,周瑜的語氣,也變得逐漸冰冷刺骨。

“曹操當初可以藉著為父報仇的名義。發兵徐州,甚至屠戮徐州百姓,主公也可以此為藉口,徹底丟掉仁義的名頭。”

此言一出。

劉備徹底傻眼了。

旁邊的田豫,更是驚的從座位上站了起來。

滿臉不可置信的望著周瑜。

“公瑾,你……你說什麼?你想讓我屠城。”

屠城這兩個字,原本壓根就不應該,出現在劉備的字典當中。

劉備也從未想過。要幹出這樣的事情。

因為一旦做出這等天怒人怨的事情,只怕劉備的名頭,也會被徹底的摧毀。

縱然前幾次,劉備為了應對陶商的追擊。

的確是誆騙百姓,將百姓當做人肉盾牌,從而擋住陶商。

可劉備也只是藉著,誆騙百姓的名義。

縱然那些百姓被殺,也是陶商乾的。

既能夠保住他劉備的性命,又能讓陶商揹負屠戮百姓的惡名。

劉備才會隨意為之。

眼下。

那可是要讓他劉備,幹出這等天怒人怨的蠢事。

周瑜卻不以為然的冷笑一聲:“唯有此法,才能夠讓主公在短時間之內,將仁義之名,盡數摧毀,更能讓主公得到蛻變。”

劉備都感覺。自已的大腦有些不夠用了,滿臉迷茫的望著周瑜詢問道:“公瑾,你……你這番話是何意思?”

“主公因為陶商,不斷的逼迫你,不僅搶佔徐州,抓了主公二弟,殺害主公三弟,搶奪主公愛妾,更是摧毀了主公最引以為傲的雙耳。”

“心中憤怒之下,從而失去理智,進而有了屠城的舉動。”

“此舉雖會招致罵名。看似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

“待到主公徹底崛起之後,再想辦法,開設祭壇,親自祭奠這些亡靈瓷的做法,與那些帝王下罪已詔,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是有僧人曾經說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

“主公這些年以來,一直都以仁義為先,僅僅一場惡名,將會令主公以前所有的仁義,被全部摧毀,從此以後將不會再有任何人,記得主公作出仁義之舉。”

“而曹操數次征討徐州,更是屠戮彭城,以至於天怒人怨,那些世人不一樣去追捧曹操。甚至還有不少人為曹操歌功頌德。”

“為何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因為好人只需要做一件惡事,就會被人認定為惡人。”

“而惡人則需也只需做幾件好事,同樣也會被人當做浪子回頭、改過自新的典範,一樣會受到人的尊重。”

對於劉備打著的仁義幌子,口中說的仁義道德,周瑜根本不屑一顧。

亂世當中講究的是成王敗寇,過多的仁義,又有何作用,

所謂仁義,不過是那些成功者,為了掩蓋自已的惡行,從而做出的一系列歌功頌德的事情,

可週瑜也清楚。

劉備打著仁義的幌子,已經進行了幾十年。

不管他是否做過仁義的事情。

可在劉備的心中,他早就將自已。當做仁義的化身。

想要讓劉備改變這一切,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周瑜必須要趁此良機,給劉備灌輸一些人生哲理。

只有讓劉備徹底撕毀仁義的面具,變得不擇手段來,才能讓劉備蛻變成一位真正的梟雄。

只有那麼一位梟雄,不斷的成長起來,才有機會打敗陶商。

縱然此時,袁紹十來萬大軍兵臨青州,而劉備趁著徐州空虛前去偷家。

是否能夠成功,周瑜都沒有任何的把握。

所以周瑜必須要做好兩手打算,做出萬全之策。

讓劉備在此次討伐陶商過程當中,哪怕是失敗了,仍舊有東山在一起的資本。

唯有如此,劉備方才能夠再接再厲,屢敗屢戰,從而打敗陶商。

聽到周瑜的一番話,也讓劉備陷入了沉默當中,

開始思索起,周瑜這些話的利害得失。

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深入思索。

劉備的眼神當中,充滿著堅定。

“公瑾之言,真讓我劉備茅塞頓開。”

“既然如此,所有的一切,按照之言,開始謀劃吧。”

“相信不久的將來天下諸侯,天下的百姓,將會見到一個不一樣的劉備……”

“慢著!”

還不等劉備繼續說下去,一旁的田豫忍無可忍果,站出來苦苦勸說道。

“主公的良苦用心,在下自然清楚。”

“可對於公瑾先生與主公的做法,在下卻不敢苟同。”

“亂世之中,雖然不能過分的追求仁義,可主公也不能因想要拋棄仁義,從而幹出屠城這等事情。”

“屠戮手無寸鐵的百姓,自古以來,乃天人唾棄的事情。”

“縱然主公將來能夠獲得成功,只怕也會被後世唾罵。”

“這……”

劉備陷入了沉默當中。有些無言以對。

他只好將目光,放在周瑜的身上。

他也想看看,此時此刻,周瑜還有什麼話說。

田豫的言論,似乎早就在周瑜的預料之中。

面對田豫提出來的質疑,周瑜卻不緊不慢的回應。

國讓之言,也是設身處地的為主公考慮。”

“主公此舉,並非是為了自已的名頭,乃是為了解決陶商等各路諸侯,幫助天子快速地平定天下,還天下一個太平。”

“此舉雖然會犧牲一些無辜的百姓,可只要儘早的結束亂世,就會讓更多的百姓獲救。”

“犧牲一部分百姓,換取絕大部分百姓安居樂業,主公雖然心有不捨,甚至會遭到罵名,也心甘情願的去當這個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