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下的時候,賈母帶著府內姑娘、丫鬟和婆子們去清虛觀打醮。

沒想到驚動了眾多親友和素日來往密切的官員。

大家以為這是賈母做什麼正經齋事,發什麼大願。

於是眾人都往清虛觀裡送禮。

賈母看陣仗鬧大了才後悔,

“不過是我看孩子們天天在家裡悶得慌,找個由頭帶著她們出來逛逛。

沒想到就驚動了大家!

鳳哥也不提醒我!”

王熙鳳說:“哎呦,老祖宗!

大家送來的香油啊、寶燭啊,都讓張爺爺給供奉上!

大家可都想沾沾老太太的福壽呢!

您倒好,還想偷偷地打醮!”

賈母聽如此說,十分歡喜。

掌管清虛觀的法官張道士是以前榮國府國公的替身。

先皇御口親喚為“大幻仙人”,當今皇上封為“終了真人”,非一般的道士可比。

如今海清河晏,全國上下尊佛通道。

皇室常常賞賜道冠、道袍、法器給諸位王公大臣。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這個清虛觀香火極鼎盛。

這位鳳哥稱為“張爺爺”的道長,更是行走於王公藩鎮的府衙之內,極受尊崇。

節後,張道長便去各個府內更換“寄命符”和送“長生符”。

送到北靜王府的時候,正好遇到老太妃由北靜王陪著,想找個“積古”的人說說話。

這兩位都是經歷了改朝換代的人,話匣子一開啟就從天南聊到海北,止也止不住。

張道長說:“娘娘還記得榮國府上的姑小姐?”

老太妃說:“記得呀!

當年是多麼金尊玉貴的一位小姐。

後來婚配了前科的狀元,叫個什麼來著?”

老太妃看向旁邊陪坐的北靜王。

北靜王忙回答說:“回母親,是前科的探花郎,姓林,名諱如海。”

老太妃笑著說:“是是是!

那麼一對秀麗的人物!”

張道長嘆口氣說:“唉,可惜天不假年!

那位姑小姐年紀輕輕地,就走了!

貧道翻出她當年歸寧時在道觀寫下的禱詞,還有手抄的《道德經》。

嘖嘖,那簪花小楷真是世上少有!”

太妃說:“那時候人都心誠。

萬事親力親為。

不像現在,捐些香油錢就算數了。”

張道長說:“娘娘說的是。

那位姑小姐寫著祝禱母親福壽康寧,將來回來還願要掃一座塔,踏三座橋以示誠意。”

老太妃說:“唉,物是人非。

那人不在了,許願也是白許了不是?!”

張道士說:“不白許!

那位姑小姐有一女,如今就在榮國府住著。

倒是可以替母還願的!”

老太妃說:“我記得以前城裡還有座塔,後來下雨,土地塌陷,那塔也沒得幸免。

那要掃塔,得去城外找座塔!

還得踏三座橋,這可得花上功夫去找不是?”

張道長說:“是啊!

要不說是宏願呢!”

這時,一直在旁邊默默聽他倆說話的北靜王忽然開口說,

“母親倒是忘了!

咱們莊子上就有座三層的琉璃塔。

說到橋嘛,大橋小橋都算上,豈止三座。

我們請林小姐到莊子裡住上幾天,掃塔、踏橋,替母還願,不必費什麼周張,萬事都是齊全的!”

老太妃和張道長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這話咋聽有理,細琢磨又說不上哪裡不對。

張道長那麼乖覺的人順水推舟地說:“王爺說的極是!

老道還要去榮國府送寄名符。

姑小姐還願的事須得跟賈府的老夫人提一下。

王爺的想法這麼周到!

跟老夫人一說,老夫人必定歡喜!

我這裡先替林小姐謝過了!”

北靜王聽如此說,心裡很是舒暢。

張道長告退之後,北靜王就召喚了掌府官以及內府掌事來,吩咐安排人員去田莊上打掃庭院,墊土薰香諸事。

兩個掌事心裡嘀咕:

這真是平地起旋風!

八字還沒一撇呢!

到底等人家說要來,再準備也不晚。

都說剃頭挑子一頭熱,這一頭豈止是熱啊,簡直是要燒開了。

等到張道士把黛玉母親賈敏寫的禱詞和手抄的《道德經》捧到賈母面前的時候,竟然使得賈母嚎啕大哭。

平日裡有黛玉在她眼前承歡膝下,黛玉的俏皮伶俐,音容笑貌帶給她老人家的都是安慰和歡愉。

恍惚覺得自已最疼愛的那個女兒依舊在眼前並沒遠離。

偶爾想起賈敏不在人世了,也只是有點心酸。

如今見到了賈敏多年前的手書,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苦痛湧上心頭。

“我的玉兒啊,你母親竟是哄我!

燒的什麼香,磕的什麼頭!

她自已先走了,撇下咱們娘倆!”

黛玉哪裡經得住這樣的話,用手帕捂著臉,伏在賈母的肩頭不住地嗚咽。

賈母依然是嚎啕大哭,

“蒼天啊,沒長眼啊!

她年紀輕輕地就沒了。

怎麼不把我這個老婆子帶走。

偏偏我又咽不下這口氣!

白白活著煎熬!”

在旁邊的人都看不下去了,王熙鳳趕緊過來勸:“老祖宗,不看別的,看著林妹妹的份上也別太難過了!

妹妹可經不住這些話啊!”

賈母這才漸漸收了哭聲,把黛玉摟在懷裡輕輕拍著。

張道士也拭一拭眼角的淚,張口說:“姑小姐當年許下的大願,只要老祖宗平安,她就說要掃塔踏橋以還此願!”

賈母還沒開口,黛玉眼含熱淚說:“老祖宗,我母親當年誠心許願怎能空許。

就讓我代母親還願吧!”

張道士忙說:“代母還願真是孝感天地呀!”

賈母搖搖頭說:“老神仙,使不得!

我這外孫女平時也是三災八難的。

她拿起針線我都怕她勞累!

掃塔踏橋她哪裡承受得了!

我們多供奉些香油錢罷了!”

張道長說:“咱家的小姐金尊玉貴,老道豈有不知的道理!

只是可巧今天跟北靜王府的老太妃說起這事。

老太妃說城外的莊子裡有座七寶琉璃塔,小橋豈止三座。

讓小姐住在莊子上,塔可以慢慢掃,橋可以慢慢踏,不急在一天兩天。

節下各種供品都是齊備的,也不麻煩。

依老道看來,這莫非是上天早就安排好了。

孝感天地不是說說而已!”

黛玉聽張道長如此說,趕緊從榻上走下來,跪在賈母面前說:“請老祖宗應許吧!

我替我母親還願,就像她在老祖宗面前盡孝一樣!”

賈母眼含著熱淚說:“你母親要是還在我身邊,不是比什麼都強!”

說著,娘倆又抱著哭做一團。

賈母派人給北靜王府送信要借城外的莊子一用,一併送去諸多禮品。

北靜王得到了準信,立即派人幾車幾車地往莊子上送東西,包括且不限於道冠、道袍、古董、書籍、字畫、鳥禽等!

內廷掌事心裡直嘀咕:這到底是還願還是搬家呢!

別人都不忙,咱家王爺這是張羅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