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淵亭拿到阮玲瓏的口供,先趕往杜國大將軍府。大將軍辜封的兒子被害了,他是最想知道真相的人。

辜封看到上門的是孟國使團中那個獻滅國計的馬伕,不敢輕視,問“阮玲瓏何在?”

邵淵亭答,“稍後會送往刑部!”

辜封沉吟道,“若果真如此,老夫將奏明聖上,還孟使清白!”

邵淵亭長揖到地,“謝辜大將軍!”

從大將軍府回來,邵淵亭即刻帶著阮玲瓏直奔刑部。

刑部尚書姜東石簡直難以置信,“這是一個青樓女子設的局?”

升堂一審,阮玲瓏所說的細節全對上了,姜東石怒罵,“該死的東西,你這禍闖大了!”

邵淵亭拱手一禮,“請姜大人即刻下令放人!”

姜東石答道,“此事尚須聖上定奪,本官做不了主!”

邵淵亭:“那就請姜大人讓在下與四皇子一見!”

姜東石沉思片刻,拒絕了,“不必急在一時,待我奏明聖上再說!”

邵淵亭急了,“在下得到資訊,今晚有人慾對四皇子下毒,若孟國使者在杜國天牢出事,姜大人也脫不了干係!”

姜東石一怔,“竟有此事?我馬上下令嚴查!”

邵淵亭拿出一張絲絹,“那就請姜大人將此信轉交四皇子!”

姜東石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

四皇子勳鑑:殺辜霆之的真兇已找到,阮玲瓏已認罪並交給杜國刑部,四皇子不日將洗清冤屈。今晚有人慾對四皇子下毒,還望多加提防,勿飲勿食為盼!

姜東石將信遞給手下,“速給孟使送去!”

邵淵亭告辭。

此刻,四忠已帶人救出阮金玉,正送往城外。邵淵亭又飛鴿傳書,通知潘勁派人去救阮氏兄弟及其家人。

………………

杜國。

杜帝接到辜封和姜東石的報告,不覺為了難。

一天之內,先抓人後放人,先驅逐使團後取消驅逐令,這不是出爾反爾嗎?我乃堂堂一國之君,一言九鼎,如此反覆無常,成何體統?

杜帝將辜封和姜東石一通申斥!

當初若不是看在辜封的面子上,自已也不會那麼堅決!

刑部不是審過孟使嗎,怎麼連案情都沒搞清楚?失職!

倘若是國內事務,杜帝斷然會將錯就錯,然而此事關係到與孟國的邦交,權衡再三,杜帝不得不自已打臉。

“傳旨,釋放孟國使者,取消驅逐令,將孟國使團重新接回驛館安置!”

大將軍和刑部尚書誤導聖上,自然要處罰。

“傳旨,辜封降級留用,罰俸三年!姜東石降級留用,罰俸兩年!”

那個教坊司的阮玲瓏竟敢破壞兩國關係,更加不能放過。

“嚴加審訊阮玲瓏,務將同黨一網打盡。阮氏誅三族。教坊丞及相關責任人革職,交部議處!”

杜帝發洩一通之後,忽然想起此事還有一個首尾,於是急召禮部尚書梅苦寒。

梅苦寒一聽,傻眼了!

杜國驅逐孟國使團的訊息,禮部已六百里加急傳往孟京,現在事情翻過來了,如何是好?

梅苦寒風急火急趕回衙門,一面派八百里加急信使去追前面的六百里加急信使,一面趕緊補發一道解釋照會,雙騎同出。

如若追上則兩個信使一齊回來,追不上則將解釋照會直送孟國禮部。

部署完畢,梅苦寒不停地唉聲嘆氣,兩國邦交出現如此紕漏,著實有損顏面!

………………

孟國。

孟帝頭天接到四皇子《醉臥美人膝》圖,次日又接到四皇子在杜國殺死大將軍之子,身陷囹圄,杜國驅逐孟國使團的訊息,氣得血衝腦門!

“孽子,有辱國體!”

孟帝即召皇庭衛總督鄔易仁入宮,下旨,“皇庭衛速派人前往杜國邊境,待四皇子入境,立即押解回京!”

不料鄔易仁剛走幾個時辰,杜國又來了一道照會,說四皇子殺人之事純系誤會,杜帝已收回驅逐使團的命令。

孟帝又驚又氣,邦交大事,形同兒戲,堂堂杜國,有失體統!

一問,皇庭衛的提司鄭青已動身前往邊境。

孟帝思考片刻,決定將錯就錯,四皇子不是還有青樓失態一事嗎?就憑那張《醉臥美人膝》,拿他也不冤!

朕是皇上,朕能有錯嗎?

………………

杜國。

孟天凡出獄後,邵淵亭第一件事就是讓他上書孟帝,解釋事情的前因後果,第二件便跟他談了阮玲瓏的事,“四皇子不是想建立自已的情報網,讓我網羅人才嗎?”

孟天凡問,“莫非先生已有人選?”

邵淵亭點頭。

“何人?”

“阮玲瓏!”

孟天凡大驚,“阮玲瓏與本皇子有不共戴天之仇,怎肯為我所用?”

邵淵亭:“我已替四皇子救下阮玲瓏的家人,她必感恩戴德!”

孟天凡:“縱然如此,可阮玲瓏身陷牢獄,如何脫身?”

邵淵亭一笑,“山人自有妙計!”

孟天凡想了想,阮玲瓏這次的局確實設的巧,四兩撥千斤。一個女子有如此心計,是個人才。聽說還有俠義心腸,孟天凡更為期待。

有道是好事多磨,就在孟天凡出獄的當天中午,杜京驛館發生了食物中毒事件。

整個驛館除孟國使團外,其餘住客全部中毒,共有二十多人身亡。

孟國使團之所以安然無恙,得益於裘圓緣,自出使以來,裘圓緣每天都要檢查使團成員的飲食,這天中午及時發現了異常。

可惜等孟天凡派人通知驛丞時,為時已晚。

這又是一件天大的事,因為驛館中住的不是普通人,全是各國因公前來杜國的官差。

驛丞自知罪責難逃,一口咬定是孟國使團下毒。有個替罪羊,自已的責任好歹輕一點。

杜國朝堂也有人同意驛丞的意見,理由是:若非孟國使團所為,為何整個驛館唯獨他們平安無事?

杜帝吸取上次偏聽偏信的教訓,下令刑部侍郎畢有道負責調查。

刑部尚書姜東石因為上次教坊司案辦差不力,被杜帝繞開了。

畢有道是個很有能力的人,接案後一直考慮一個問題:孟國使者為何要投毒害驛館中其他人呢?

解釋不通啊!

畢有道於是一面下令封鎖驛館,禁足孟國使者,一面提審負責驛站的官員尤驛丞。

畢有道:“尤驛丞,孟國使團入住以來,可曾跟驛館中其他人有過沖突?”

尤驛丞搖頭,“未嘗聞之!”

畢有道:“依尤驛丞之見,孟使為何要害驛館中其他人?”

尤驛館答,“孟使應是因蒙冤下獄之事,對杜國心懷怨恨。”

畢有道:“可有證據?”

尤驛丞搖頭,“沒有。”

畢有道怒道,“大膽驛丞,捕風捉影,無事生非,該殺!”

尤驛丞不服,“大人,卑職固然有罪,可不是孟國使者又是誰呢?卑職在驛館二十年,何曾出過這種事?”

畢有道沒被尤驛丞牽著鼻子走,“可知孟國使團為何沒有中毒?”

尤驛丞:“孟使帶了一名貼身醫女,食飲之前必以銀針試毒,故而無事!”

畢有道:“孟國使團可能接觸到驛館的食物?”

尤驛丞:“這卻不知,如他們有意買通廚房,也不是不可能!”

畢有道問,“你既知問題出在廚房,為何不查?”

尤驛丞哭道,“卑職出事的當天就被下獄了,哪有時間查案?”

畢有道知道,廚房是破案的關鍵,必須馬上徹查廚房中的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