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拓跋熱巴眼底泛著光芒,那是一種叫野心的東西。

倘若拓跋部落沒有遭劫,她頂天就只能頂著一個草原明珠的美名,最後為了利益,被拓跋王庭派出去聯姻。

而現在。

她覺得自已必須抓住眼前的機會,成為這個節度使。

雖然不知道節度使是個什麼東西,但背靠張皓一定能讓她擁有比之前更大的權力!

“我對誰來當這個節度使並不在意。”

張皓挑眉。

“罪女知道。”

拓跋熱巴抬起頭看著他:

“大人想要的是一條狗,一條只聽大人,並且會咬人的狗。”

“而罪女請求大人能給這個當狗機會,恩賜於我。”

說完,拓跋熱巴露出一副任人採摘的模樣。

“好這個機會是你的了。”

張皓無視她的那般模樣,抬手道:

“驚鯢,自此以後我的命令皆由她傳達於你。”

。。。。。

大軍在戰場又休整了十天時間。

倒不是因為傷員太多導致大軍無法返程,而是收穫太過豐厚。

必須分批次才能運回燕郡。

再說好不容易把這塊疆域打下來,此刻不在這裡駐軍打消那些宵小之輩的想法,萬一前腳走後腳就被人給佔了怎麼辦?

並且都給拓跋熱巴封節度使了,此地無論如何都是要鑄城的!

現在不是以前。

以前出兵草原,只是為了剿滅和驅逐一些草原部落。

而從此刻開始,就是為了搶土地,每一寸攻打下來的土地,都不可能再讓出去。

考慮了周圍的地勢,張皓決定以先前拓跋熱巴據守的矮山尾基石,修建一座要塞。

此刻。

燕郡百姓該開墾的耕地也開墾出來了,糧食作物也收完了。

剛好都有時間,乾脆把他們全部拉到這裡來幹活,協助築城。

臨走前。

張皓讓典韋和魯智深帶著三千騎兵,五千步卒駐紮在附近。

一來負責監督拓跋部落鑄城,二來防止他們生出別的心思。

交代好所有的事情後,繳獲上來的物資也運輸的差不多,張皓帶著血屠軍離去。

此戰過後。

燕郡必然又會進入繁忙狀態,有很多大事等著他拍板。

晝夜兼程,他只花了三天時間,便回到了洛陽城。

那些被押送回來了拓跋部落之人,這會已經走上了和賀蘭部落士卒一樣的路。

天天被百姓趕著去修煉或者拓寬河道。

而拓跋熱巴也跟著回到了洛陽城。

他雖答應了拓跋熱巴出任節度使,但其中細節還是要好好研究一番。

像是她統管的地方只能在定安城和狼牙關之間,張皓不可能放任她肆意發展。

最後給她劃分了一片草場。

草場被分為六個區域,她帶回來的那些拓跋子民分別部署在六個區域中。

每個區域又有各自的負責人,拓跋熱巴則是這六個負責人的上級。

名義上拓跋部落還在,可實際上已經被肢解。

區域劃分好。

拓跋人陸續遷移到那片區域,而先前答應的物資,張皓也是毫不猶豫給了出去。

拓跋熱巴也把答應張皓的條件告訴給了拓跋人,他們對此並沒有多少意見。

相對於其他戰敗的草原部落,他們的結局已經算好的了。

“主公,戶籍登記造冊已經完成。”

三天後。

薛頌官拿著冊子找到了張皓。

她本就是北莽人,讓她去和草原人打交道最合適不過。

“說說吧,具體人數是怎麼樣的。”

張皓放下手中的毛筆,看向薛頌官。

“此次登記在冊者六萬。”

薛頌官:

“其中青壯男丁七千,婦孺五萬,餘下皆為老叟,六萬人平均分配在六個區域,並且是打散分配,互相之間不熟。”

聽到人員配置,張皓也有些驚訝。

“看來上次一戰,徹底把拓跋部落給打垮了,不然拓跋高層也不會丟下子民跑到北莽。”

他給拓跋菩薩說的是要那些東西,可吃了大虧的拓跋菩薩,不可能不從那些人身上找回來。

從拓跋族長的首級就能看出來。

此刻那些高層估摸就是砧板上的魚肉一般,任人宰割。

“派一批百姓去教這群蠻子怎麼種地,另外告訴武松和林沖,加強巡邏若是這些人不老實,不用上報直接殺!”

想到先前賀蘭部落投降時的場面,薛頌官就不由一陣後怕。

她是殺手不錯,可一次性最多也就滅個門罷了。

張皓一動手就是滅好幾個部落,雙方的殺心完全不在同一個檔次。

“還有一件事,派出去的第一批工匠已然到了拒北城。”

“後續的糧草和工具,我已經讓驚鯢準備好了,就這兩天會讓唐嶽安排人送過去。”

張皓點頭:

“還有這次不是收繳了一批火油嗎?把這些火油給拒北城和定安城計程車卒過去,告訴他們等草原的草乾枯的差不多。”

“就可以點火,為明年的春耕做準備。”

“點火?”

歌頌官有些驚訝的看著張皓。

倒不是意外張皓做出如此決定,而是不知這次他出去到底遇到了什麼事,先前有人說放火時。

他可是第一個反對,眼下卻又提出如此決議。

這火一燒,那絕對算是絕了草原部落的根基。

畢竟草原部落能和北涼打這麼多年,憑藉的就是草原上的戰馬。

這火一燒,草原一沒,多少戰馬會因為沒有足夠的草料而被活活餓死。

戰馬這東西十分精貴不說,又不像牛羊那般能夠在肚子裡儲存食物隨時進行反芻,一旦幾天不吃東西,就會被活活餓死。

戰馬一死,缺衣少食又不會冶煉的草原蠻子,拿什麼和北涼士卒打。

九月中旬。

此時的大伏山上已然停雪。

氣溫驟降,放在以往燕郡早就變成一副萬徑人蹤滅的死寂景象。

可此時。

燕郡各個縣城內,車水馬龍,摩肩擦踵。

有士卒幫忙修水道,糧食有充足的水源灌溉,今年算得上一個豐收年。

加之張皓頒佈的一系列減稅政策,以及平日的以工代賑,百姓逐漸富足起來。

最關鍵還是商旅繁榮。

北涼什麼都少,就是畜生多。

家家戶戶都有不少皮貨,這一年多時間,只要打了勝仗,張皓就會給士卒獎勵牛羊。

耕牛還能賣給旁人耕地,而羊羔除了吃就是下崽。

羊皮那是堆積如山。

百姓富裕起來就要消費,商旅就是哪有錢賺,就往哪去。

在北涼不值錢的羊皮,倒手賣到江南那就是天價,而江南最不值錢的布帛,在燕郡那就是香餑餑。

張皓也知道商人在其中賺差價,不過對此他並未下手。

有錢大家一起賺,路才走得遠。

吃獨食遲早會被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