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津城的第一天,漢江省三司衙門的官員,便早早在城外迎接,還包括不少士紳、大戶。

從救災開始,漢江省的官員,便密切的關注著這位郡主的動靜。

周密詳盡、遠見卓識的救災方案,重新整理了三省官員對於她的認識,也確立了權威。

何城一劍斬貪官,震懾了官場宵小,樹立了威嚴。

成立何城紡織新商會,將傳統的紡織業帶上新高度,引領時代潮流。

這位郡主給了漢江省官員、士紳、大戶太多的驚喜和意外,短短的時間便開啟了局面,不得不讓人刮目相看。

不少人都研究過她的履歷,年紀輕輕,才智超群,文壇大家,比試之功臣等等。

但最關鍵的是,她並無施政經驗,在漢江省的表現卻極為老辣,這難道真有人生而知之嗎?

原本看熱鬧的地頭蛇們,忌憚之餘,也不禁憂心忡忡起來。

蕭淑慎去何城時,是帶著幾個隨處輕騎奔襲。回到津城時,貼心的範知府備上了馬車,同時還安排了一個侍女伺候。

伴隨著明媚的陽光,蕭淑慎的馬車步入了內城,三司衙門的幾位主官馬上迎了過去。

三位大佬也是春風滿面,這次的救災成果出人意料,出奇的喜人。

以往的賑災,無不是朝廷出款出人,再到地方執行。從時效性、統籌、效率來講,要低了很多。

水災之後的大疫和糧食才是重點,往往因為疫病和糧食短缺而死去的百姓,比災難中喪生的要多的多。

得益於蕭淑慎提前佈局,科學詳細的方案,才將損失降到最低。

“大人,辛苦了!”都指揮使林浩竟親自牽馬相迎。

“林大人,客氣了,使不得。”蕭淑慎自已跳下馬車,連忙虛扶了一把。

“這次全憑大人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才讓咱們漢江省渡過劫難啊!”

“各位大人謙虛了,如果沒有諸位大人的鼎力配合,兢兢業業、克忠職守,咱們也不可能如此快速的解決。”

蕭淑慎掃視一圈,發現少了個人影。這也不是她官威大,只是該來的人都來了,唯獨缺了他,有點疑惑罷了。

她默不作聲,等回到了後堂,便看向了左布政使張大人,“張大人,這夏大人還沒回來嗎?”

“回部堂,夏大人這些天殫精竭慮,辛勞過度,不幸病倒了!”

“哦?是感染風寒還是?”

“這個.....我也不是很清楚。”張大人有點支支吾吾。

“好,我知道了。”

這夏大人年紀不算大啊,這麼弱不禁風嗎?

“大人,這是此次受災的統計,請您過目。”張大人將整理好的資料遞了過來。

她接過資料默默的看了起來,雖然之前心裡有做過預估,但是真正看到結果後,還是不免有些傷感。

自古水火皆無情,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還是那麼的渺小、無力。

哪怕是她前世,科技文明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依然無法避免和完全戰勝自然災害。

“張大人,就按這份資料包上去吧。災後的重建工作,做得怎麼樣了?”

“回大人,受災的四府二十四縣均已完成。所幸受災面積不算太大,秋種搶救及時,明年糧荒在可控範圍內。”

“很好,但是還是需要做準備。”

蕭淑慎處理完公務後,帶著幾個隨從親自去探望夏大人。

門子聽說是新來的總督大人後,也不請示,立即開了中門。

帶著一行人直接去了中堂入座,然後再去通報自家老爺。

右布政使夏大人得了什麼病,她大概也能猜到。

沒多會,夏大人風塵僕僕的趕來,連忙施禮道,“不知大人駕臨,未能遠迎,還請大人恕罪。”

“夏大人無需多禮,我說你生病了,特來探望一下。”看著面色紅潤,精神抖擻的夏大人,她揶揄道。

“大人就不要嘲笑下官了。下官深感慚愧啊!”

“夏大人不妨直言。”蕭淑慎目光炯炯的看著她,這位夏大人說起來還跟蕭家有點淵源。

“下官之前口出狂言,不敬上官。差事也沒做好,實在無顏面再見大人!”

夏大人也是直爽的漢子,覺得自已錯了就是錯了。

水災發生後,也是一直在崗位上,盡心盡力,按照總督衙門的方案執行,並未打半點折扣。

甚至好些天一直在下面府、縣的一線救災現場,正是得知了這些資訊後,蕭淑慎才對這位夏大人頗有好感。

“夏大人,不必自責。這也是人之常情,慣性思維罷了。”

“大人,什麼是慣性思維?”夏大人納悶道。

“就拿這次水災來說。我們以往防治水患的經驗,是加固河堤,讓水不流出河堤。

但是有一天你發現,在河邊建造幾個大湖,其實完全可以分流,減少水患威力。

這就是慣性思維,我們常常是按照常理去思考,而不是按照目的或者結果去思考。”

“這些法子,下官並不是沒有想到,只是.....”

“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要以結果為導向,這個很重要。”

“下官受教了!”夏大人抱拳道。

“夏大人,我有一事請教。”蕭淑慎漫不經心的說道。

“大人請講。”

“我聽聞夏大人的恩師,是蕭崢蕭峻峰大人?”

“確實如此,大人又是如何得知的?”夏傑駭然失色!

蕭淑慎原本踱步,已是背向著他。

突然她身體一轉,眼神如寶刀出鞘般,一道鋒芒射出夏傑,慢慢吐字道:

“家祖正是蕭峻峰老大人!”

“什麼!???”夏傑如遭雷擊,身子劇震,雙眼死死的盯著她。

“我在河中縣整理祖父遺物時,偶然發現一封久遠的家書。

信件的落款乃是夏逸勇,後問我父親和大伯都是隻字不提。

直到我來到了漢江省,才明白過來。”在大梁朝同姓名的不少,但是同名同姓又同字的人,鳳毛麟角。

一般有表字的,大多是士大夫、地主階層,狗大戶或者是讀書人。

普通百姓,字都不認識幾個,甚至不少連名字都是數字,(如朱重八、朱五四等)更別提表字了。

夏傑抬起頭,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眼中晶瑩閃爍。

“既然是恩師之後,那我也沒什麼隱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