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昌佐聽到這裡,心中一緊,這第三道牆,不正是我寧夏路的範圍嗎?還好,我已交出兵權,不然再被下架一次,面子真要受不了了。
皇上聽到屈平說完,看了一眼李昌佐,嚇得李昌佐不禁打了個激靈,心道還好自己已經繳械投降。
皇上說:“寧夏路乃我朝險要門戶,乃寧我華夏之要地。自古匈奴犯我中原,莫不是經由陰山和祁連山而來!”
李昌佐趕緊自謙道:“如此險要門戶,幸好有朝廷親自把關。臣才疏學淺,當初差點就險些將之葬送與西遼之手,險成千古罪人!”
皇上知道李昌佐自黑求生存,寬慰道:“寧夏王犧牲小我,成全大局,朕一直感激在心!放心,朕一定會還你榮耀!”
“謝皇上。”李昌佐低頭謝恩道。
韓世忠道:“襄親王此戰略真乃宏圖偉業,可保我大宋萬世太平!臣附議!”
張俊、楊再興、劉琦等一眾武將紛紛附議,兵部尚書呂好問和宰相李綱也表示認可。
既然大家都附議,皇上說:“朕也附議。具體細節,後面由相關部門擬定!”
相關部門,就是後面要引出的都督府。
吏部、禮部、工部彙報了各自政績,鴻臚寺說了下今年來宋、在宋的外邦事宜,翰林院也彙報了《建炎大典》目前進展。
皇上接著說:“《建炎大典》乃我朝第一百科全書,更是亙古至今的曠世總錄,劉筱臣大人負責編纂至今,勞苦功高,但仍需再接再厲,爭取明年完成剩下的四成!”
“臣就是廢寢忘食,也要完成任務!”劉筱臣雄赳赳地說。
“朕不要你廢寢忘食,朕要你勞逸結合!”皇上說,“《建炎大典》網羅天下,幾乎傾盡全國文力。但若非早擬綱目總錄,條理清晰,各部分工,絕難成書。治國理政,就跟這編書一樣,需要有個總體題目,然後再分綱目子集,層層管理,體制清晰,方能上命下行!”
群臣心思活絡起來,皇上由《建炎大典》引發闡述,絕非是隨口一說,必定還有下文!
禮部尚書道:“皇上就是大宋這本書的題目、總綱!”
皇上沒有讚揚禮部尚書的睿智,接著說自己的:“朕前日與宰相和襄親王兩位愛卿,指點天下,暢議政體,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
現在大宋蒸蒸日上,竟然還有體制不足之處?
吏部尚書問:“我朝如今曠古爍今,若還能發現不足之處,他日必定更上層樓!”
“六部在宰相指引下,各管朝廷及天下大事,負擔太重,難免忙中出錯。秦檜,就是一個反面教材!”皇上道。
除新上任的刑部尚書吳璘外,其餘五部尚書無不心中慼慼惶惶。
皇上難道再設立什麼部,那六部之權豈不是要被削弱?是恢復三省嗎?
秦檜的例子,雖是反面教材,但是好像跟現有的六部體制沒有大關係吧?純粹是秦檜自己狼心狗肺、心比天高!皇上這麼說,無非是顯得自己有說服力罷了。
李綱見五部尚書面有驚疑,道:“大家不用多想,且聽皇上說!”
皇上道:“朕已經決定,在六部之上,成立兩府,統管六部。原六部尚書,擢升入兩府!”
五部尚書聽完,心裡擔心的一塊石頭終於落了
地。皇上能帶上自己一塊玩,那真是太好了!只要自己沒有被變相降低地位,成立兩府,自己還是十分支援的!
人嘛,利己主義總是難免的。若能愛己愛人,自然是值得肯定。
百官在下面竊竊私語,皇上新成立兩府,六部尚書擢升入府,跟自己好像也沒有什麼大關係。那然後呢?
皇家宣佈道:“新成立兩府,即內閣府與都督府。安王李綱為內閣府首相,下屬六輔相,禮、工、吏、戶四部尚書及鴻臚寺卿、翰林院院首,入內閣府。”
新任刑部尚書吳璘心道,果真沒有自己,要是有自己,還真不敢相信!
兵部尚書呂好問則揪著一顆心,怎麼沒自己大名?不是說六部尚書擢升兩府嗎?對了,還有都督府,且仔細聽著!
禮、工、吏、戶四部尚書自然各自歡喜。還沒來得及謝主隆恩,皇上接著宣佈:
“襄親王屈平總領都督府,下屬六總兵,兵部尚書呂好問、寧夏王李昌佐、穆國公岳飛、順國公韓世忠、烈國公張俊、蒙國公忽圖剌,擢升入都督府。首相及都督,官授一品;輔相和總兵,官授副一品。”
皇上說完停頓下來,被唸到名字的十三人(岳飛南下清剿摩尼教餘孽)跪地謝恩,齊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臣等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下面的官員們有些驚訝於李昌佐和忽圖剌的入府,轉念一想,或許是從大局考慮吧!但為何不是雲南王段正興?
段正興心裡卻高興著:“還好沒有小王!小王在雲南天高皇帝遠的,要快活就快活,要逍遙就逍遙!”
楊再興給自己加油鼓勁:“楊再興,你要繼續努力了!趁青春,少快活,多奮鬥!反正有大把時光!未來可期!”
“愛卿平身!”皇上又說,“望你們恪盡職守,不負廟堂,不負百姓!其餘眾愛卿,希望更加勤勉,向榜樣學習。舞臺是大家的,努力的人都會有機會!”
“臣等定勤勉克己,再接再厲!”百官道。
皇上讓大家都起身,說:“兩府成立後,內閣府下轄戶部、吏部、禮部,都督府下轄兵部、刑部、工部。以後朝議便不再常設,每年只於六月半、十二月半行冬夏兩次朝會。其餘時間,朕只與兩府議政,兩府統管六部,六部再轄屬內,層層負責,將工作精細化!”
有人問了:“這樣會不會有人消極怠工?”
皇上道:“朕的目的,是讓大家少開會,多做事!當然,若有人想投機取巧,得要過得了監察院的眼睛!”
等等,監察院又是什麼?
皇上看向屈平,屈平出列向百官介紹道:“監察院,乃監察全國之意,上至兩府六部,下至芝麻綠豆,大至國家大事,官員腐敗,小到民間軼事,以及地動山搖自然現象,都要受監察院監管!”
吏部尚書擔心道:“如此一來,監察院豈不一家獨大,恐一手遮天呀!”
皇上親自解釋道:“愛卿多慮了。監察院院首之下,另有六人,各來自兩府輔相與總兵兼任,輪流監管監察院,互助互勉,便可防微杜漸。”
因為是兩府之官員輪流入監察院兼職,便不用擔心他們與監察院一丘之貉。
“皇上聖明!”禮部尚書佩服道。
皇上特別提前提醒各位大臣:“監
察院還有一項重要職責,對各官員監督檢舉之餘,還要對各位官員實行考核制度!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審!從工作能力、生活作風等各方面考核,不合格便退位讓賢。上至兩府之首,下至九品縣官,都將納入考核範圍!如此一來,天下官員時刻感受鞭策,才好激勵上進!”
大家聽完皇上此話,全都緊張起來,以後不努力克己內省奮發圖強,只怕要回家種紅薯了!
屈平也愣了一下,這可不是自己的提議。不過這樣也好,自己本來就想找機會向皇上提這個驚險要求的,沒想到皇上自己倒先想到了。
李綱暗自得意,自己在監察院基礎上加上的這個提議,應該會利國利民數百年吧?
諸位新擢升的官員們,內心也在打鼓,如今已是高處不勝寒,不進則退!
此舉,肯定是皇上看如今朝廷大官普遍年輕化,所以想出來一招妙棋吧?像屈平這樣三十多歲的,要是任職到五六十歲,還讓其他人怎麼活,還如何有奮鬥的慾望?
總體來看,這是一件好事。
大家便會想,二府一院的位置,並不是幾十年雷打不動的,他們做不好,也得退位讓賢。所以大家平時就應該時刻警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喪氣,機會等待有緣人,更等待有能力的人!
忽圖剌和李昌佐則暗怕,此舉不會是皇上故意要對付自己吧,先將自己調入京城高就,然後對自己的勢力釜底抽薪,最後說自己考核不過關、難堪大用、難以服眾,將自己再調離京都?
忽圖剌與李昌佐偷瞄了一眼,心道,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是自己想多了。
“監察院院正為毅國公吳玠擔任,在吳大人回京之前,暫由襄親王屈平代理。監察院乃朝廷最高機密,內部具體機構體制,就不勞愛卿們費心了!”
皇上打擊掉吃瓜官員的好奇心,接著說:“年後兩府六部就依新體制辦公了,各位大人看看,推舉一下能頂替自己位置的賢能吧!”
工部尚書先說:“工部侍郎魯忌大人德才兼備,多有創造,功勞顯著。臣推舉魯忌大人為工部尚書一職!”
皇上想了想,點頭道:“好,魯愛卿的功績,朕都看在眼裡呢!魯愛卿聽旨!”
魯忌慌忙驚喜激動地跪下接旨:“臣在!”
“即日起,擢升你為工部尚書!希望魯愛卿不負朕望,多給朕點驚喜!”
“臣領旨,謝皇上!”魯忌激動不已,只能說出這幾句了。
其餘各部也都作了相應的推選,紛紛得到皇上的肯定。翰林院則推舉劉筱臣為院首。
劉筱臣多年媳婦熬成婆,內心感激不盡,感激皇上,感激朝廷,也感激屈平。雖然自己的升遷看似與屈平毫無瓜葛,卻有抹不去的間接關係。
李昌佐和忽圖剌不敢推舉,都說願聽皇上安排。
皇上也不含糊,命把壇為漠中指揮使、合答安為知府,文武分權,同治漠中。
只有寧夏路,因為寧夏地域寬闊,李昌佐入京之後,只怕其他人不好管轄這麼一大片地方。
屈平斗膽建議:“皇上,臣斗膽,建議將寧夏路由賀蘭山劃分兩府,東部興慶府,西部西涼府。”
皇上聽完,拍手叫好,問李昌佐:“寧夏王可有知府人選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