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快點,再拖下去,大火蔓延, 就真的下不來了。”
竇無疾低聲呢喃,眼睛緊盯著山上的動靜,隨時準備接應。
......
“不好,他們放火燒山,想把我們全都燒死在這裡。”
“我們得快點下山,再晚就來不及了。”
“劉護軍!”
士兵嘈雜的聲音傳入劉扶危耳中。
他都不需要朝山下看,樹木燃燒產生的濃煙已經飄散到山頂。
緊急時刻,不能再拖延下去,劉扶危翻身上馬,士兵們緊隨其後。
“衝!”
簡短的一個命令,劉扶危當先朝山下衝去,瘦猴在他的旁邊,兩人作為先鋒要為身後的兄弟衝開一個缺口。
因為山上樹木繁多的緣故,他們的速度並不快。
衝到山腰處時,士兵齊齊發出“殺”的怒吼,雖然這樣容易被聯軍察覺他們的動向,但是也能為竇無疾發出訊號。
果然,聽到山上的動靜,聯軍雖然沒有全面而動,但也有幾位武藝高強的將軍朝這邊趕來。
士兵的喊殺聲很洪亮,竇無疾離的也不遠,聽到聲音後,翻身跳上馬背。
馬王不需要他下命令,以極快的速度衝向聯軍包圍圈。
馬王嘶鳴一聲,吸引了外圍的聯軍士兵,他們轉過身來,看到一人一騎朝他們衝來。
“有人!”
士兵發出大吼,二十多人脫離隊伍朝竇無疾的方向迎了上去。
現在的聯軍士兵看到幽冥烈焰已經不再害怕,有了心理準備,也知道這些異獸並不是太強,沒有傳說中的異獸可怕。
馬王的速度很快,聯軍計程車兵剛走了沒幾步便急忙停下,站成一排將長矛對準竇無疾衝來的方向,準備將這一人一馬刺個對穿。
竇無疾抽出馬背上的寶劍,離士兵還有幾步之遙時,一道劍芒從寶劍上飛出,在士兵驚懼的目光中將他們砍成兩半。
士兵的慘叫聲,引起外圍將軍的關注,當他轉身時,看到的是攔腰而斷的屍體。
“不好,有高手,快攔住他,不能讓他衝進去。”
此時的竇無疾已經很近,聯軍中計程車兵衝到前面攔住竇無疾,身後的弓箭手急忙張弓搭箭,準備射殺竇無疾。
竇無疾豈能如他們的願,寶劍不斷揮砍,劍身上散發出一道道劍芒,阻攔計程車兵不斷髮出淒厲的慘叫。
當竇無疾將身前計程車兵全部殺死後,後面的弓箭手已經準備完畢,數百支箭同時朝竇無疾射來。
因為距離太近的緣故,這些箭的威力強大,殺傷力很強。
竇無疾坐在馬背上,手中寶劍在身前揮砍,武出劍花,箭射不進。
第一輪箭矢射完以後,竇無疾絲毫未傷,可聯軍沒想到身後會有敵軍,所以弓箭手並不多,沒有能替換的第二輪弓箭手。
竇無疾抓住空隙,馬王呼吸間便來到聯軍跟前,一頭撞向站在最前面的弓箭手身上,弓箭手只是普通士卒,厲害的都站在小山前面擋竇家軍去了。
他們豈能擋下馬王的頭擊,只是一下撞擊,士兵連同身後數人全部被撞倒,最前面的弓箭手腹部塌陷,側看薄如紙片,已經死的不能再死。
竇無疾從馬王身上跳下,如無情的收割機,收割著士兵的生命。
可士兵數量太多,殺了一個立馬會有另一個補上,想要防備身後士兵的武器,就要時刻運轉內勁護住全身,即便他的內勁再雄厚,也有消耗光的時候。
而且想要偷襲他的人中,也不乏有高手。
竇無疾這邊的動靜吸引了一部分人,劉扶危帶著隊伍也從山上衝了下來。
八百的武者,加上身下又騎著異獸,聲勢很是浩大,喊殺聲沖天。
圍在前面計程車兵,心裡不自覺的產生恐懼,可吸取霞琅關外的教訓以後,聯軍中下達了新的軍規,打仗時,前排士兵膽敢後退者,後排士兵就要殺了前排士兵,不然與之同罪。
這令最前面計程車兵想退都不敢退,只能硬著頭皮迎接暴風雨的洗禮。
劉扶危他們是從上而下,衝鋒之下,勢頭很猛,也看到了正在外圍戰鬥的竇無疾,更加提升了勇氣。
直接舉起長槍朝聯軍撞了上去,竇家軍中,除了竇無疾、劉扶危和瘦猴三人使用的不同武器,其他人為了方便馬上戰鬥,全部使用的長槍。
槍頭朝前伸出,在烈焰的快速奔跑下,聯軍計程車兵如同糖葫蘆被串在了槍身之上。
一根槍上串著好幾名聯軍士兵,他們痛苦的嚎叫,聲音悽慘,如地獄的惡鬼,表情痛苦的扭曲在一起。
有比較狠辣之輩,即便感覺快要死了,還是徒勞的想用手中的武器,砍上竇家軍士兵幾下,能造成多少傷害就造成多少傷害。
手中長槍因為掛著屍體,太過沉重,竇家軍計程車兵想抽出來都很難,他們仰躺在烈焰背上,用腳蹬住聯軍的身體,用力將長槍抽了出來。
這個時候,也有聯軍士兵想趁機殺死跟前的竇家軍,被士兵身下的烈焰用馬蹄踹倒,吐血身亡。
竇家軍的衝勢被阻擋,嘗試殺出一條血路,馬上戰鬥不方便,士兵紛紛跳下馬背,與聯軍戰鬥在一塊兒。
烈焰也從一旁協助,用頭撞,用蹄蹬,擋在主人身後。
竇無疾向內殺,劉扶危帶著竇家軍向外突圍,擋在兩邊中間的聯軍士兵,死傷慘重。
聯軍中有些將軍見竇無疾實在太強,他們害怕受傷,便不斷催促士兵上前消耗竇無疾。
他們則偷偷來到另一邊,準備偷襲劉扶危這邊。
劉扶危這邊計程車兵,雖然都是武者,修煉的武技也都是竇無疾傳授的上乘武技,但畢竟修為低,不是聯軍將軍的對手。
尤其是在士兵的掩護下,聯軍中的一些將軍為竇家軍帶來不小的傷害。
劉扶危改變策略,讓有著俠士修為的竇家軍士兵圍在外面,其餘士兵躲在裡面,這樣可以更好的防備聯軍高手的偷襲。
可終究是人數差距太大,聯軍還有源源不斷的援軍,竇家軍並不能如劉扶危設想的那樣,保持陣型不散。
不斷的有士兵被分割出去,遭到聯軍的圍攻,他們拼死抵抗,也沒能換來最後的生機。
士兵戰死之後,他的烈焰便會悲鳴一聲,拼命朝殺害他的兇手撞過去,最後也慘死倒下。
這樣的場景不斷在上演,竇無疾聽到烈焰的嘶鳴,劍揮砍的更加快速,聯軍一時之間根本擋不住,可他的體力也在加速消耗。
終於,竇無疾看到了劉扶危和瘦猴的身影,還有身後的竇家軍,他們緊緊跟隨在劉扶危和瘦猴身後。
他一躍而起,在萬軍頭上,大鵬展翅一般跳到劉扶危和瘦猴身邊,轉身帶著他們朝外突圍。
有了竇無疾的帶領,竇家軍氣勢高漲,一個個猶如殺神附體,勇不可當。
擋在竇無疾他們面前計程車兵,害怕了這個殺神,猶豫不敢上前,被督戰的將領在身後砍死幾人,震懾人心。
前有殺神,後有劊子手,他們發現自已根本沒有選擇的機會。
為了家中的親人,只能選擇拼命擋在竇家軍前面,用命換取他們片刻的停留。
竇無疾已經感覺到自已體力的下降,他殺了有數百人,身後的竇家軍也同樣疲憊不堪,有些身上還有傷。
他感覺手中的劍沉的厲害,身體如同被水浸泡了一樣,鎧甲內的衣服全都黏在了身上,他拼命的大口呼吸,已經快要成功了。
身前阻擋計程車兵已經不多,支援計程車兵還沒有圍攏上來,他的眼前一空,殺出重圍。
他回身朝後走去,直到走到竇家軍的最後面,他讓士兵上馬逃命,他來阻擋追兵。
士兵們知道自家將軍實力,沒有絲毫猶豫,拖著疲憊的身體,跳到了馬背上,烈焰們雖然也很疲累,但還是用出僅剩的力氣朝來時的方向奔逃。
竇無疾等他們全部逃離以後,一劍將身前的幾名聯軍砍死,乘他們害怕的空檔,飛身到馬王身上,馬王帶著竇無疾逃離戰場。
此戰,聯軍足足死傷了五千多人,俠士修為的將軍也死了四人,都是死於竇無疾之手。
看到竇無疾一行人逃跑,有些人建議聯軍指揮官繼續追擊,但被否決了,包圍的情況下都沒能留下對方,逃出去以後,怎麼可能殺的了竇無疾。
指揮官只能苦笑著嘆氣,這次沒能成功殺死這支隊伍,下次這樣的機會可不好找了,而且聯軍中,因為最近死傷太大,已經有人想要放棄這裡,回到霞琅關。
他本以為抓住這次機會,一舉殲滅掉竇無疾的隊伍後,聯軍也能靜下來心繼續威逼乾國邊境。
沒想到最後還是失敗了,他可以想象到,此戰過後,在西關外的聯軍,要不回到霞琅關,配合大軍奪取霞琅關,要不就會產生分裂,有一部分人會選擇留下,有一部分人會離開。
他也不知道該如何抉擇。
竇無疾騎著馬王一路飛奔,他的身上並沒有傷勢,只是累的有些虛脫,馬王也一副萎靡不振的模樣。
他在回軍營的路上,看到了竇家軍,這些人都等在這裡,等候竇無疾。
竇無疾跑到他們身邊,粗略的打量過後,眼神凝重,現在還有六百多人,死了將近兩百名竇家軍,這些都是他精心培養的戰士。
他知道他們會犧牲,也做好了承受的準備,只是沒想到,一戰就犧牲了這麼多,他的心情沉重。
馬王的大眼也很凝重,不光是竇家軍死傷慘重,它的族群也犧牲了不少,每當竇家軍陣亡之後,他的烈焰都會選擇為他報仇。
有些烈焰報仇之後,本可以活下來的,可它卻選擇了留在主人的身邊,陪著他一起躺在血泊之中。
有些聯軍將領眼饞幽冥烈焰,看到等死的烈焰時,不允許士兵傷害它們,走上去想要降服烈焰。
但烈焰卻很剛烈,趁機偷襲聯軍將領和士兵,被惱怒的將領和士兵殺死。
馬王並不後悔,當它選擇了竇無疾以後,並沒有強迫他的族群接受竇家軍,是它們自已選擇了自已的主人,最後死前的陪伴也是它們自已的選擇。
只是看著從小生活在一起的族馬,突然離開了身邊,馬王感覺有些難過。
感受到了馬王的情緒,有的烈焰輕聲叫喚幾聲,好像在安慰他們的王。
竇家軍計程車兵同樣感覺到了竇無疾的異樣,他們也想安慰竇無疾幾句,可看著竇無疾沉默的樣子,又不知道該說什麼。
“將軍、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還,是軍人的榮耀,我們不後悔,你也別難過。”
有人嘗試安慰竇無疾,可乾巴巴的說不出太多煽情的話,此時他很恨自已怎麼就沒多讀點書,這樣就能說出很多有道理的話來安慰將軍。
“將軍!這一切不怪你,能跟著你打了這麼多次勝仗,我們已經感覺很驕傲了。”
“是啊將軍,勝了那麼多次,這一次即便被算計,被大軍包圍,我們還能奇蹟生還,這都是您的功勞,不是您殺了那麼多敵軍,我們根本衝不出來。”
劉扶危和瘦猴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士兵的安慰更能打動竇無疾,讓他放開心結。
竇無疾看著傷痕累累計程車兵,還在強裝歡笑的安慰他,沒有感觸是不可能的,他感覺很暖,在心底告誡自已,為了以後兄弟們的安危,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能再中敵人的奸計。
“好了,兄弟們都受了傷,你們的心意我也明白,我不是那麼脆弱的人,只是作為將領沒有發現敵人的詭計,將你們帶入這樣的險地,這是我的過錯。”
“這次的過錯,也是給我的一個警告,這樣的錯誤絕不能再犯,我也會收起輕狂的態度,正視我們的對手。”
竇無疾說的斬釘截鐵,態度很真誠,沒有絲毫的虛假。
“對,我們要正視我們的敵人,他們不是隨意宰殺的羔羊,是有思想,會使用計謀的人,我們對待他們時,不能鬆懈,不能輕視,反而要更加重視他們。”
劉扶危隨著竇無疾的話,也發表了自已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