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這是誰丟的碳奈米管圖紙?
交易三體,兔子你科技有點野 愛划水的央十一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呼,大功告成。”
林依依累趴在沙發上,“組長,我想放假~”
路大壯則鬥志昂揚:“見證奇蹟的時刻,怎麼能放假?”
蘇辰放下扳手,鬆了口氣。
忙了一上午。
終於將機器組裝完畢。
組裝機器不是難點,難的是接下來的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也就是碳纖維管。
如今在這個世界上,全世界都在研發碳纖維管。
原因很簡單,硬度極高,碳纖維管密度只有鋼鐵的六分之一,強度卻是鋼鐵的100倍;
除了硬度,其耐高溫、韌性、導電性,遠超於其他材料。
醫療、軍事、工業,都要用到它。
然而,現有奈米技術有兩個致命缺陷,
第一是製作難,1奈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左右,這已經不是宏觀的概念,到了分子甚至原子的級別。
隔壁櫻花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造出不到1毫米的奈米材料,
第二是造價貴,光是那1毫米的奈米材料,就消耗了上百萬美金。
對於國外的研究,蘇辰有所涉獵。
現在,看著手中的圖紙,這是三體人的奈米科技,
蘇辰深吸一口氣。
只能說,再給藍星人兩百年時間都長不出三體人的腦子。
三體人的奈米科技不僅更加精細,
還有專業而全面的製作工藝流程,
如果說,地球的奈米技術是原始的人工紡織,三體文明的奈米技術已經步入先進的機械紡織時代了。
就算是地球現有發展科技,有了這張詳細說明的圖紙,都能做到量產碳纖維管。
如果將碳纖維材料做大做強,其產生的效益不亞於可控核聚變!
蘇辰的想法很簡單,碳纖維材料的第一用途,就是戰場。
如今南海有大批次的二級兇獸出沒,
經歷了核戰爭的變異進化,這群兇獸不僅耐高溫,自愈能力也強,
龍國現有熱武器固然能造成不俗傷害,可很難全面清理,
一旦讓它們自愈完畢捲土重來,後果不堪設想。
碳纖維材料支撐的鐳射武器,就是面對二級兇獸的重要突破口。
蘇辰起身道,“打起精神來,我們今天先完成第一組碳纖維材料的製作實驗。”
和地球上的製作工藝完全不同,
三體文明的碳纖維管制作過程有點像織布,只需製作一對,再對機器輸入相關指令,便可完成成批次的產出。
難點就在於,第一組碳纖維材料的製作流程。
三人正忙著,院長打來了電話。
“小蘇啊,你來208室一趟,找你有點事。”
蘇辰沒多想,放下手裡的活兒就趕到了208室。
絲毫沒意識到自已手裡還拿著一張碳纖維管設計圖。
208室是列印室,面積還不小。
整個龍科院的檔案材料,都需要在這裡過審列印。
蘇辰一進門,便看到李雄院長抱著一大摞檔案。
他趕忙去扶,“院長,我來我來。”
李雄院長累的氣喘吁吁,
“小蘇,情況是這樣的。”
“現如今,咱龍國基本覆蓋了核聚變發電技術。”
“但是呢,還有一些具體行業沒有普及,”
“就比如說,咱國民的汽車,油車佔大頭;一些工廠,仍舊靠燃煤提供動能。”
“所以啊,將核聚變技術落實到這些領域,是咱們目前的難點。”
蘇辰猶豫道,“院長,您該不會是要我去吧?”
李雄院長微微笑著,“能者多勞。明天你有空嗎,魔都有一個科研會,全國最大的汽車廠廠長、鋼鐵廠廠長等相關人物都會出席。”
蘇辰有點不願意,
他手頭工作巨忙,尤其是碳纖維的製作。
不過,既然那邊有狀況,別人解決不了,他就得責無旁貸。
“好的院長,我這就安排行程。”
李雄院長點頭,“機票都買好了,你們研究所的三個小傢伙,一塊兒去。”
蘇辰帶著訊息回到了辦公室。
李依依高興地樂了,“好耶,去魔都咯。”
這幾日她忙的焦頭爛額,好不容易逮到出差的機會,務必不能浪費。
路大壯道,“組長,咱奈米技術馬上就要實驗了,這個時候出差合適嗎。”
蘇辰:“不差這一時半會兒,先去幫大家解決問題。”
三人即刻收拾辦公室裡亂七八糟的廢紙和檔案。
林依依提醒道,“組長,昨晚的材料,你又沒標名字和代號。”
蘇辰道,“抱歉,昨天忙一晚上,忘記了。”
路大壯擺手道,“嗨,反正就咱仨人看,標不標都行。”
“奇怪,總感覺,丟了一張。”蘇辰整理著材料喃喃道。
蘇辰撓撓頭,有點想不出遺失的圖紙去了何處。
……
列印室中。
兩位工作人員張維和李卓清理著不用的廢紙。
無意間,發現了遺落在桌上的一張圖紙。
“這是什麼?”張維拿了起來,“連名字和代號都不標,誰落下的?”
李卓忙著將廢紙倒入碎紙機裡,“管他呢,你快把它丟進來。”
作為【絕境長城】計劃的成員,他們務必要保證龍科院所有資料不外傳,
即便是廢紙,都要被徹底粉碎,最後再秘密處理。
看著上面複雜的工序,以及密密麻麻排列的顆粒結構,
張維總覺得這不像是什麼單純的廢紙。
如果是哪位科研人員不慎遺漏的重要資料,
被丟進攪碎機裡,可就糟了。
他提議道,“要不用廣播問一問,這是誰的?”
“也行。”李卓也不抬地忙著撕紙。
廣播響起,在各個研究所中:
“插播一條短訊:今天有誰將資料資料遺落在列印室了,請速速前來認領。”
“重複:今天有誰將資料資料遺落在列印室裡了,請速速前來認領。”
廣播同樣在蘇辰的科研室中響起,
只可惜,辦公室中的三人已經在前往魔都的飛機上了。
喊了十分鐘,都沒人回應。
張維抓著紙,有點落寞。
難不成,這真的只是一張廢紙嗎?
李卓催促道,“你快把它丟到碎紙機裡,咱早點收工不好嗎?”
正巧這時,立新研究所的陳農教授走了進來。
“印表機能用嗎?這個小冊子影印200份。”他說道。
見到陳農,張維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
“陳教授,您來的正好,您幫我倆看看,這是什麼圖紙。”
說著,他將圖紙遞給了陳農。
陳農大眼瞪小眼瞅著。
老實講,他一個研究核物理的,著實不太懂材料的學問。
不過這樣的結構,他貌似在哪裡見過。
思來想去,腦子裡出現了答案。
“慢著,這看著像是碳纖維管啊。”
“這怎麼跟我見過的碳纖維管不太一樣呢?”
陳農見過碳纖維管的模型,
不能說簡單,但絕對沒有這張圖上如此複雜。
難道說,這是老趙的最新研究?
陳農想了一陣,拿起圖紙離開了列印室。
不管是不是,他都要找趙敏博士問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