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秦輕吻後即放開女子,語氣嚴肅地宣佈:“在座的公子和諸位,今日我賀秦當眾表明,我要娶媛兒為妻。待我大喜之日,請大家都來共飲祝福酒。”

眾人附和:“定會來的!”

有幾人心知他有急事,“當然,本該熱鬧的事我們會到場的!不過,我還要入宮,先行告退了。”

其他人拱手相送:“恭送公子!”

眾士卒聞言收斂玩笑,立即整肅起立敬禮。

這時,清秋還躲藏在扶蘇懷中,一臉羞澀,不好意思見人。“嘿嘿,還不好意思呢!”扶蘇摟緊她,並順著她的背部輕撫安慰。“好孩子,人都走了哦。”

雖然心中抗拒,但面對扶蘇的舉動,清秋依舊難以完全掙脫他的 。在扶蘇的懷中,感覺就像擁有了世上最脆弱的身軀,嬌柔的身體緊貼在他胸膛。扶蘇年輕氣盛,在經歷了戰火一年的洗禮後, 在心頭燃起了熊熊烈火,懷中的她與清新的女子體香讓他更覺衝動難以控制。

意識到對方的感受,清秋慌忙不動,但臉蛋卻紅到了極限。扶蘇彎腰輕而易舉就將她橫抱起,他低下頭看到她的樣子,心中一陣激動。清秋察覺他的熾熱眼神,抬起小手輕擊扶蘇胸口,嬌聲抱怨:“嘿嘿,小娘子,不要亂動了。我的相公此刻就像把火爐,稍加一 星便會燃燒呢!”

步伐堅定,扶蘇懷抱清秋朝馬車走去,反覆喚道:“小月,快掀簾子來!聽見了嗎,小月!”幾番叫喚下,才喚醒小月應答。“是的,公子。”小月害羞的臉蛋紅紅的。

看著小月的動作,扶蘇啞然失笑:我又沒有輕浮之舉,你怎麼臉紅成這樣?但抱著清秋進入車廂,看著她眼中盪漾的漣漪,與含情脈脈的眼神交融,扶蘇心絃再次波動無法平定。

微笑如春,扶蘇輕輕挑逗清秋的鼻尖:“秋兒,乖乖在家等待。我一會進宮辦完事,很快就能回來了!”隨即準備離去。

誰知,清秋卻忽然投向他的懷抱,倚在他的後背上,細聲道:“公子,秋兒會在家等你的歸來。”此話落下,扶蘇深深體會小別勝新婚的意味,儘管新婚的概念模糊,但此刻清秋每個詞語都令他心動不已。

於是他回身,將清秋再次擁抱,深情對她說:“嗯……”

車廂之外,清秋遭受了扶蘇猝不及防的攻勢後仍能大方地回應;車廂內外的氛圍大相徑庭。

在小月疑惑的聲音響起之際:“哎呀呀, ,你沒事吧?剛剛真是那位公子嗎?他動作那樣隨意……”提到那場景,清秋面龐再次泛起紅霞。

“嘻~ 她在笑, 啊。公子真的很愛你哦,那些姐妹們都說在戰場邊被抱得那麼溫柔的女孩她們希望自已就是……現在我們可是城裡名媛們夢寐以求的典範呢!”

第18章 扶蘇入宮

在馬車內,清秋聽得一旁的嬉笑聲,也隨之淺笑著道:“好啦,月丫頭,快回家吧!等會兒公子就要回府了!”

“好,好,回我們的家去!”

清秋心急回家,這份迫切感源於他對這個家庭的認可。這是一座他親自確認,與他共同歸屬的家。

“駕……”

穿越繁華的咸陽城,扶蘇策馬而行,沿途兩側的宮殿飛逝,讓他不由得感嘆秦國不愧為建築狂魔。

宏偉壯麗的咸陽城和莊嚴肅穆的皇宮,都在向世人展示大秦國力的深厚和對大型工程的高效組織力。無論是前期的鄭國渠,再到後來的馳道、靈渠、秦始皇陵、阿房宮,乃至那萬里長城,每一個都是當時的奇蹟之作。

然而如此眾多工程一鼓作氣,父王秦始皇希望一次性的解決所有,足見他的勃勃雄心。

天子之基,便是萬民辛酸的代價!龐大的秦帝國役民不斷,人們剛剛脫離戰火,卻又要為新工程離鄉背井。

各大工程的啟動,實質上是民眾血淚交融的歷史見證。在大秦繁華的背後,堆砌的是無數黎民百姓的白骨累累。

得國者民苦,失國者猶苦!

微風徐來,撫弄起扶蘇額邊髮絲的同時,使他從思考中清醒過來。國家統一之後,挑戰才剛剛開始!江山易奪,穩固如登高塔。

(歷史上記載,秦朝晚期役民之繁重,連花甲之人均不能安穩養老。諸如重大工程動輒召集十萬勞工,甚至達到百萬之多。路上盡是運送建材物資的百姓,凍餓病逝不計其數。帝駕崩、昏君篡位、奸佞掌政、良將蒙冤,國運式微,六國民憤沸騰,最後導致大秦衰落……)

來到那座威嚴壯麗的宮門外,黑色的牆面顯得深沉凝重,令扶蘇頓感壓迫。

剛到宮門口,守衛們立即行禮道:“恭迎公子!”

交卸韁繩於侍從後,扶蘇道:“我需要進宮,趕緊傳報陛下我去!”

“已得旨,公子無需通告,請!”

“嗯。”

踏入這座宮殿,扶蘇的步伐徐徐而沉重。整個宮殿盡顯黑色,磚瓦階梯、軍旗無不是黑。秦人崇尚黑暗之色,王室的一切以此為主題。

然身處此地,扶蘇感覺到了沉悶與壓抑,這裡太過安靜、肅穆,令他的心靈都不由得慎重其事。對於初次來訪的自已尚且如此,常年待於此處的人心境可想而知。巨大壓力下的生理和精神健康很難保障。

皇宮深處如深不見底的海洋,扶蘇對此深有感觸,但這些,他無力改變,只能順應現實。因為這關係到 體系的本質,君主 制度恰在小農經濟背景下誕生並深深根植於此——它是數千年來帝制綿延的根本原因之一,那就是經濟發展帶來的後果。

憑藉回憶的記憶在宮中穿梭,扶蘇心中牽掛著興樂宮,那是母妃居住之處。沿途中,他見到侍女宦官提箱捧物匆匆忙忙往宮裡送去。

望見他,那些僕人紛紛停下腳步行禮。“見過長公子!”

“這是什麼?”看到眾人拖著滿滿的箱子,扶蘇忍不住好奇問道。

“回稟長公子,這是陛下贈予華妃娘娘的紡織品及金帛首飾。”

“好多啊。”

“的確,這是陛下特別指令司庫調撥來的。”

“好,我們走。”扶蘇心裡明白,父皇給予母親的恩惠就是他的姿態,若是自已無顏承其志,可能母妃在興樂宮居住權都將難以保持。

在等級分明的皇室之中,兒女是女性地位的保障,只要能有一個子嗣,她的地位便會發生顯著變化。這一點卻是宮廷中的婦女只能仰望而無法觸及的成就。

此時,華妃正在興樂宮焦急地期待著,作為後宮之人,她出宮並非易事。然而,她派出打聽訊息的人至今未歸,讓她焦慮不安。 既然已返宮,軍隊也應該完成巡檢並回到宮裡才對!

\"怎麼回事,出去一次,把娘都忘記了,連回來看看都不行?\"華妃在殿內踱步急切詢問,“蘇兒不會又是惹王上不高興了吧?不可能吧!”

“我應該去看看 嗎?”她的侍女建議。

就在這時,一個訊息傳來:“娘娘,公子!公子他回來了!”

華妃聞言驚喜:\"真的?\"

扶蘇步入興樂宮,他看到一位美豔女子呆滯著,當他那熟悉的感受湧現心頭,方才反應過來。連忙走近華妃行禮:“兒臣參見母妃。”

\"起來!起來,我的寶貝!\"華妃顫巍巍將他拉起,細細打量。“瘦了多少,臉色也越發黝黑,是不是受了傷?”

\"看看這眼睛,幾夜沒休息了嗎?這麼操心還多了些白髮!\"接著她心疼地說。

“母……”扶蘇連忙回應道,“我沒事,不用擔心。”

看著母親幾乎要把自已審視一遍,扶蘇立刻寬慰道。

\"你在喊什麼?”華妃疑惑。

\"娘,有什麼不對嗎?以前您一直讓我喊母妃啊。\"

華妃輕輕笑道:“是不一樣了,不過我更喜歡聽你現在叫‘娘’。這樣感覺親近多了。”

\"以後就這樣喚吧,孃親這個稱呼更親近呢!\"扶蘇附和,並繼續說道,“誰要是敢欺負你,母后,只管告訴我,孩兒絕不會坐視不管!”

華妃滿意笑道:\"好,孩子大了懂事了。來,你剛從外面回來,估計還沒吃飯,娘今天親自下廚做你喜歡的菜餚。”

扶蘇推脫道:\"不用忙了,御膳房的人做得就行。\"

\"不行!御膳房做的是看得到吃不到飽的。難得回來一次,要大補特補。我要自已做,自已動手,豐衣足食!\"華妃固執已見。

確實如她所說,家裡的飯總比御膳更加溫馨可口,這點,扶蘇毫不吝嗇讚譽之辭。

在外地作戰一年,華妃每天都牽掛兒子,今日相聚她一心希望為孩子盡一份心意,即便是那一羹一飯也能讓她滿足。

父母給予孩子的愛,往往藏在瑣碎的日常小事裡,子女幸福安康,對於她們來說比自已更欣慰。這便是世間所有父母的無私之心。

\"其實外面我常想念您做的飯菜。母后,先前吩咐你食用的滋補品,我都按照您的指導做了。\"

華妃笑說:“想多吃就多吃,別擔心兒子。這些為了你好。你總是為自已的事情著想,怎能不多顧自已的健康?”

華妃摘下宮裙,換上家居的衣物,圍上圍裙,滿腔熱情。看到扶蘇到來,她的精神彷彿得到了加持。此時,興樂宮門開啟,一個威武的中年男子步入,看見圍裙下的華妃微笑不已。

\"皇后啊,親自下廚呀?\"秦王的聲音驀然間響起,驚了所有人的心。

隨即華妃和扶蘇忙躬身行禮道:\"微臣\/微服參見皇上。皇上駕到竟無任何通告,讓臣\/臣媳慌亂失禮!\"

秦王笑著打斷道:\"好了好了,一家子不必多禮。我來看看有何需要。\"

\"有什麼準備的?等下還是一套繁文縟節。臭小子,你有口福啊,貴妃可不喜歡隨便下廚,要不是你的迴歸!我們才能有機會品嚐新鮮!貴妃,多做幾個菜吧!\"華妃興沖沖地奔向樂安宮的廚房,展現出她的烹飪技藝。

\"奴婢恭遵旨意。實際上,陛下如果平日想用膳,奴婢也可以料理!奴婢先退下了。\"華妃謙遜告退。

秦王下令,所有樂安宮侍女退下,只剩下嬴政和扶蘇父子相談甚歡!

秦王徑自坐在一旁,給自已倒了一杯酒,說道:“坐下,站在這裡幹什麼!”

\"孩兒不敢!\"

\"有什麼不敢的,今天是家宴,只有父子之情,沒有上下尊卑!\"

\"正合適,藉此機會咱父子深入交談一下。\"

聽此,扶蘇急忙坐下,開口:\"兒臣,父王!\"

\"有什麼話說!\"

\"父王恕罪!孩兒只是擔心今夜言語不當,是否會觸怒您!\"

秦王輕笑著反問:“好個信心滿滿的傢伙,有話直說吧。逆耳良言我自明白。看我如何看你此次出行的收穫!”

扶蘇拿起爵酒,斟滿後一口喝下,鼓起勇氣:“既然您要我發言,我也就大膽一提。今日的會談或許能決定大秦未來的革新。”

\"你如此確信,那就來問你:當今世局怎樣?\"秦王發出試探。

\"萬事待興!\"扶蘇簡潔回答。

秦王眉毛微微一揚,深感有趣。他明白兒子之意。“明鑑的是,如今天下動盪剛平,百姓需穩固,社稷盼和平安寧,所以首要考慮是制定穩固天下的大計,並拿出控制全域性的方法。這些方法,朝中的大臣們想必已有腹案,我且聽你如何說來。”

\"臣以為朝堂上的爭執,都是為了個人私利而生。無論是實行分封或郡縣制,其本質不過是舊與新的衝突。然而……\"

“吳起變法於魏國,整肅兵制、創出‘魏武卒’,重創我大秦;而子鞅改革二十級軍功爵制,使秦國擺脫疲弱,日益強大。變革才是出路,墨守成規只會陷入僵局,國家強大靠變。不可推行分封,以免重演夏商周覆滅,再次割裂疆土,那絕非陛下初衷。郡縣制方是穩固國家統一的關鍵。地方官員的人事變動應由父王裁決,確保政令統一。”

\"妙論,大權在我一身,然如何確保監察御史不勾結當地郡守 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