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著孩子平安脫險後,這位母親耗盡氣力沉沉睡去。

身旁的孩子面對外頭火光滔天、人聲嘈雜的景象,內心驚惶,哭喊著試圖喚起他的母親,但得到的只是一片寂靜!

他還懵懂不懂為何母親不回應,只一味地推著她,卻不知廢墟一隅坐著的小小孩童已和死去的母 處於恐怖的火線邊疆!

戰爭裡,承受苦難的,永遠是無辜百姓!

最後一輪箭雨終於停歇,城牆的將領抽出 ,高聲吶喊:”起身!反擊!瞄準目標,放箭反擊,要快!”

他嚴加指揮,對那些畏敵退縮的人毫不手軟,”逃跑的人必死無疑!”

在他的督促下,齊軍終於發起反擊,搭箭引弦,居高臨下朝著下方的秦軍營寨發射。

“嗖嗖~”猶如暴雨的齊軍箭矢傾瀉而下,然而秦 隊卻絲毫不見亂序

扶蘇皺眉沉思,如果城中民眾發現他們在城內也無退路,加上齊軍的逼迫,激起他們保家衛國的決心,齊國臨淄六十萬百姓極可能拼死抗爭,投入到防守城池的戰鬥。

這樣一來,圍攻的秦軍必須付出更為巨大的代價。

“將軍,鑑於守軍人數不足以抵禦,宜將所有投石器瞄準城牆發射石頭,火石落入城中,可能會讓居民覺得絕境,激起反抗,我們不能重蹈邯鄲之戰的覆轍,那裡就是因為全民皆兵才讓大秦敗下陣來。

我們應該謹慎行事。”扶蘇說罷。

王賁抬起視線,凝視了一下臨淄城後微微頷首。”公子分析的不錯,相比於趙國都城,齊都未必有那麼堅忍,然而人都會在關鍵時刻反擊。

即使我們軍隊勢猛,激起敵人奮起反抗也非好事。

我們應當避免再次上演全民防守的情形。”

“去通知負責投石車的軍士和工匠們,瞄準了投放,儘量讓火石落在城牆上,不要 到城內民眾。”王賁下令道。

“遵命!”扶蘇表達了謝意。

“謝什麼,公子?這是你的職責所在。

你是監軍,皇上有明令要糾正戰場上可能出現的失誤,展現我軍的威嚴才是你的責任。

你等著看,當我們箭矢和火石的打擊迫使齊軍無法抬頭,你會見到秦軍精銳無與倫比的風貌。”

“我將拭目以待。”扶蘇滿懷期待地說。

箭如疾雨劃破天際,火石破空而至,猶如獅吼一般震撼。

這一幕場景深深觸動了扶蘇的心情。

這樣的強大武力,無人能夠抵擋。

毋庸置疑,齊國會成為下一個目標。

然而,大秦國土的征伐結束之後,接下來需要的是如何坐穩江山。

統治江山的關鍵在於民心,而如今的大秦,正缺失這至關重要的一環:百姓的支援。

軍事征服雖能使百姓短期內服從,但是隻有得到百姓真心擁戴,才能贏得萬民擁戴的江山。

如同華夏兩千年曆史所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回憶起過往的大秦,殘暴苛政、沉重勞役,使得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中,失去了民眾的衷心支援。

普通民眾往往忠誠於善待自已的政權,儘管有舊貴族 對六國的記憶,也只是出於不滿現狀,並非真正懷念。

若能讓百姓安寧,國家輕徭薄賦,民眾安居樂業,又有誰會與這些陳舊貴族共鳴,追求不順民心的做法?歷史的教訓再次強調了這一點:贏得民心才是長治久安的根本。

而今若依舊沿用法家思想壓倒天下,一旦朕的父親退位,必定天下大亂,這將是又一次歷史悲劇的重演。

必須尋出新策略,以調和方式逐漸改革大秦的治理政策!

臨淄城中,無數齊國民眾已經捨棄房屋, 街頭。

滯留家中猶如活靶子,隨時面臨飛來橫禍。

聽著城外呼嘯的聲音,他們預感箭矢又將降落,本已略顯平靜的景象再次陷入 動。

“轟隆隆…”城牆上回蕩著震耳欲聾的聲響,火石未穿透城池內部。

城中的居民長舒一口氣:”感謝上蒼保佑!感謝上蒼!”

然而堅守城牆的將士則陷入困境,秦國的所有投石器均指向城牆,一時箭矢、火石齊降,徹底將齊軍的反擊力量壓制。

王賁凝視著籠罩在臨淄城上方的烽火硝煙,深知真正的衝突已在這一刻爆發!他一聲令下:

“擂鼓!”

隨之是一聲聲震撼軍威的鼓響,身披黑甲計程車兵列隊而來,前面排成整齊的隊伍,讓這群勇士穿過陣列。

秦軍軍號又再次響起,城頭守軍緊張地看著下方,心中納罕秦軍為何暫停箭雨攻擊。

城防將軍奔忙於城牆上,催促著:”快!快拿起武器,敵人攻城在即!趕緊行動!”

面對面前排好的秦軍甲士,王賁雙目殺氣畢現,高舉手中的利劍,怒喝出聲:”深入之決心!”

二十萬秦軍人數一致地回應,如雷般震撼蒼穹!

“必死無疑!”

“捨身忘死!”

王賁用力划動利劍,劃出冰冷的光芒,命令傳開:”進攻!”

步軍整齊踏出,秦國最強大的”陷陣軍”走在前方,隨著戰鼓節奏逼近齊軍箭雨區域,速度逐漸加快。

大批雲梯伴隨著大軍衝擊臨淄城的高牆。

“放箭!”

齊軍傾巢出動的箭矢傾瀉而來,他們終於得以反擊,全力射擊以報秦國的壓力之仇。

密集羽箭構成了一道阻擋秦軍衝擊的巨大屏障,短時間內便有許多秦兵倒下了,永遠倒在攻城的戰場上。

“防禦陣型!”

健碩的盾牌兵手舉重盾至頭頂,多面盾牌合為一處,為後續軍隊提供臨時庇護,一路直抵城腳。

“砰砰砰”一陣陣地之聲響起,每落下一隻箭矢都在盾面上彈跳出清脆聲響,這些都是抵禦攻勢的最堅固之盾,直至到達城牆前。

“啊!”一名巨型床弩射出的箭矢瞬間貫穿兩名舉盾兵的腹部,二人如被穿透的 般倒下,釘在大地之上,缺口雖現,隨即秦軍士卒將其推散,再次高舉盾牌,死亡之後緊接而來的是一波接一波的決心,秦軍毫無懼色,反而帶著堅決之色,毫不猶豫地前進著。

“齊射!壓制敵城牆!齊發一箭”

淒厲的哀號此起彼伏在臨淄城下回蕩,城樓上持續傳出齊軍慘痛倒下的聲音,他們被亂箭紛紛擊落,化作滿地肉泥。

每一聲痛苦的慘叫都意味著又一個年輕生命消逝於眼前這場狂熱的攻防交鋒。

在秦軍的奮勇衝鋒下,他們總算逼近臨淄城的外牆,最激烈的登城戰就此開啟。

這種沒有特定策略的對抗,靠的是士兵們的勇氣和士氣。

秦軍拼死求勝,首登城頭的人直接被授予‘官大夫’封號,這樣的厚賞無疑激發出他們的鬥志如火。

而此刻的齊軍,這裡是他們守護的最後一片防線。

如果被秦軍攻克,他們將會全部罹難。

這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搏殺,他們在竭盡全力以待。

“搭雲梯,衝進城牆去,衝擊車!推起來!”

雲梯一座接著一座,攀附向臨淄城頭,秦國士兵毫不顧命,猶如無數的螞蟻般密集向上爬升。

遠遠看去,城牆彷彿覆蓋著一片密集的黑點。

齊軍不甘示弱,用滾石、檑木傾瀉於城牆之上,一些沿著雲梯攻下來的石頭,橫掃一大片;還有,直接拋擲的更是如雨點般砸倒大片敵軍。

血水流淌匯聚,在臨淄城腳下形成了小河溝。

扶蘇迴歸戰馬,眼前所見的畫面讓他震驚無言。

天哪,古代的戰場規模,少則數萬,多達數十萬,殘酷的戰役下,必然會有血流成河、屍山遍野的場面出現。

如今,臨淄的城牆已變得深紅色,兩軍鐵血戰士早已殺得眼中只有彼此。

有些秦國士兵剛有幸搭上城牆,還未慶幸就被敵刀割下腦袋,整個雲梯隨之崩潰。

城牆爭奪進入白熱化,儘管秦軍登上了城牆,很快又被反擊逼退。

齊軍的巨石、滾木像暴雨一樣落下,不求精準命中,困在城下的大量秦兵,幾乎無處可避,稍有不慎就葬身於此。

在混戰之際,只見巨型撞城槌逐漸逼近臨淄城北門,周圍簇擁著持盾士兵以及健壯的兵士群體,推舉著這龐大的武器。

守城齊將浴血奮戰,再度斬獲一秦軍頭顱。

然而下方不斷湧現的敵人令他心急如焚:”援軍在哪?!兄弟們快要堅持不住了啊,皇上啊,我們的國快要破敗!來人吶,支援我們!”

血絲充盈了他的雙目,他的目光直視著臨淄王宮的方向,久攻不下,救援卻始終未到,他的絕望已無言以表,獨自堅守,像一隻孤立無助的孤狼。

此時,秦軍已經緊緊包圍過來。

“即便是死,我也要拉幾個墊背的!”

兩支長矛深深刺入守城將領的身體,他揮動手中的寶劍,最後一擊怒吼道:”大齊,我已經傾盡全力!”

說完,他猛撲向那些秦軍,與他們一同從城頭摔落下去,場面悲壯!

“各位兄弟,加把勁!讓我們拿下臨淄!”

城牆上的守軍人數銳減,秦軍如狂潮般攀爬攻城,城門晃動,臨淄城面臨淪陷的危機。

千鈞一髮之際,齊國司馬和雍門司馬率領大批齊軍疾馳而來,甚至其中有不少人身披布甲,是兩人門客的身影。

“諸位齊國士兵,君主傳令,我們要生死相隨,誓死保衛臨淄,守護我們的故鄉,保護齊國的人民,奮力對抗秦軍!”齊國司馬大聲激勵道。

他率先投入戰鬥,看到這一幕的齊軍士兵振奮起來,喊聲震天:”援軍到了,大將軍親自動手了!兄弟們,把秦軍趕出城去,殺啊!”

城頭激鬥,鮮血四濺。

雖有增援,氣勢一時如虹,但也未能改變敗局。

扶蘇目睹秦軍接踵而至,佔領城池的過程艱辛無比,代價沉重,但他明白,這一切都是必需的。

“公子,你在為他們難過?”王賁輕聲問道。

“不,我的將士們犧牲巨大,僅僅攻克這防守不算嚴密的臨淄城就如此慘烈。

想象一下,滅六國的大業背後,會有多少英勇之士付出生命。”

“戰場就是這樣殘酷,短短兩個字,埋葬了無數豪情壯志的年輕人和千萬破碎的家國之夢。

然而——”

“然而,為了實現天下統一,犧牲是必不可少的,我理解。”

戰爭推進了文明的發展,卻伴隨著無盡 ,而前行,就必須面對。

“將軍,你認為臨淄已是我們囊中之物了嗎?”扶蘇問。

王賁臉色深沉:”恐怕並非如你想的那樣輕易。”

正在此時,斥候急報傳來:

“稟告將軍、公子,我軍偵察得知,齊王建今天寅時乘馬車離開了臨淄,正往西逃離!”

“怎麼,齊王居然逃跑了?”

這訊息使王賁和扶蘇愕然。

“臨淄城內尚有數萬守軍,他在沒有受到攻打的時候逃跑,不顧城內百姓?那些朝廷官員也紛紛趁著夜色逃散。”

“國君無法守護國家,臣子無力護衛君主,這齊國,恐怕是真到了窮途末路了。”扶蘇感嘆。

“確切地說,或許是到了盡頭。

怪不得齊國反擊如此堅決,原來他們還有一些以命捍衛的人,這些人就是他們的支柱。

等這些棟樑倒下,齊國才是真的衰敗。”

若一個國家連一個硬朗的勇士都找不到,充斥著吸食人民膏脂的蠹蟲和一觸即潰的懦夫, 的日期就為期不遠。

三十三

“看著,這將是齊國的最後一曲輓歌。”說著,他又一次揮舞長劍,下達了命令。

“大秦,進攻!”

“殺!”

第二波攻擊的步兵猶如脫柙猛虎,疾衝向臨淄,勢要徹底撲滅火種一般的殘存抵抗。

齊國司馬的身上已是血跡斑斑,他的心中雖絕望但仍不甘:”王上,我齊國有這麼多勇士,豈能無戰而退?”他用質問來表達對當前局勢的憂慮,此刻,他的心已放下個人恩怨,滿腔熱血只願在戰鬥中激發國君的反擊意志。

然而,秦軍過於強大,且數量龐大,剛驅散一撥攻勢,新的進攻馬上緊接,連喘息之機也不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