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醒來時,我在一個陌生的臥室中,更要命的是我身上沒有衣服,我回想了一下,只記得與徐冰瑩和凱塔琳娜在舞池,後面全不記得了,也不知道出了什麼洋相,想想還是穿衣起來。
這是一套公寓,有三個房間,我看著另外兩個門關著,一個聲音在提醒我快點離開,這樣昨晚有什麼出格行為不致於馬上尷尬,但另一個聲音又不甘心,還是想知道清楚後續,矛盾中坐在客廳沙發上差不多半個小時,才有第一個門開啟,出來的是徐冰瑩,看到我坐在客廳她怔了下對著我輕輕頷首,然後去了洗手間洗漱,原來只有我那間有獨立洗手間。
一會另一個門走出了凱塔琳娜,她看到我笑著打呼。
“王,昨晚睡得可好?”
“還好!謝謝!”
凱塔琳娜轉身也去了洗手間,聽到她與徐冰瑩兩人低低地問候。
“Christian,你昨晚好瘋狂?”
“凱塔琳娜,如果不是我你就慘了!”
接下來的聲音很低,但聽得我心裡有點慌亂,直覺好像與我有關。
好一會徐冰瑩與凱塔琳娜才一起走出來,只是兩個面色都挺紅潤。
“兩位,昨晚沒有冒犯兩位吧?”
“沒有!你後面喝暈了,我們就回來了,太晚只能來我這個公寓待一晚上。”
徐冰瑩的解釋讓我心裡一下安定下來,那最多也就嘔吐一下吧。
在徐冰瑩這裡簡單地吃了個早餐,我就給電話李天助過來接我回去。
我還是回了四舅爺的別墅洗了個澡,與齊姑解釋了下才匆匆趕到遠長集團。四舅爺的辦公室有人,我與柳依依招呼了下就回了辦公室,開啟電腦,看到了下午有個有關組織架構的會議,這是昨天四舅爺的講話計劃的落實部份了,我就找了些相關的資料參考。
下午會議在我辦公室旁邊的小會議室召開,由四舅爺主持,除了昨天開會的人員外,徐煜作會議紀要,另外有個中年女士,看銘牌是控股集團的人資行政副總裁紀麗萍,是一個端莊與幹練統一的職場精英。
當四舅爺一進來,會議室就安靜下來,四舅爺對紀麗萍示意了下,紀麗萍點點頭。
“王董,大家好!因應控股集團要求,2016年度的組織架構再造會議現在開始,我們目前的組織架構比較複雜一點,我這裡準備了一份資料,關於集團現狀與未來選擇供大家參考!”
說完她將手上的資料分發給了大家,資料還是很簡潔清晰,目前化工集團是職能模式,只是加了香江運營中心又有所變化,而海運與空運則是分子公司但其實還是職能模式,也科技公司更是職能集權模式。
“我們目前存在的情況是多年形成的架構很穩定,很多同仁就習慣了這樣的架構流程下開展工作,但目前負作用也是明顯的,很多員工反映我們決策效率過低,特別是市場相關的部門,這樣嚴重影響了我們的競爭力!”
這時劉理宗他們幾個也點了點頭,應該大家都有這方面的反饋。
“確實這幾年都存在這個反應速度的問題,我們後來也檢討了流程,但這樣還是收效不大!”
遠長科技總裁李水苛微皺著眉頭。
“是啊,我們採購部門也反饋這方面的問題。”
劉理宗也附和李水呵的看法。
“我們這邊還好,只是每年審計時都發現支出費用的違規不少!”
任在恩翻了下檔案放下後緩緩說。
“對,我們海運也出現過業務人員與客戶勾結做陰陽合同的情況,有的甚至已成為潛規則。”
張強堪伸手摸了下頭,半禿的腦袋下剩作毛髮絲絲入扣。
接下來大家主要討論了目前存在的問題,而控股的副總裁更是提出了各自條塊的共性問題,一時問題不少,但所有人更多是從內部流程改造來解決問題的角度。雖然紀麗萍也從組織架構方面著手闡述問題的另一個維度,但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
四舅爺掃了大家一眼,會議室又慢慢沉寂下來。
“遠長一路走來,過往的成功與架構的穩定與形式是有很大相關,但隨著形勢的發展,我們還是需要積極應對,特別是市場增量減少拼存量的時期,這不但要求有很強的內控能力,又要有足夠的靈活性應對市場的多變,那種在辦公室確定方案可以長時間執行的模式就難以適應現狀,但什麼事情都有兩面,既要又要只是良好的願望,實際的操作中只會執行變形,甚至造成災難式的後果,因此洞見與務實才能真正地錨定決策,並快速修正過程!”
四舅爺的話讓大家陷入沉思。
我看到四舅爺今天沒有拿茶過來,就回頭對徐煜說讓人上些茶水。很快柳依依與李天助及徐煜一起拿了茶水進來,只有四舅爺與我是茶杯,其他人則是柳依依那邊的純淨水。
四舅爺喝了一大口茶,又環顧了一週,當目光落在我身上時,我感到了目光中的鼓勵之意。
“王董,大家好!我加入公司不久,對公司的瞭解也不夠深入,但就組織架構我想提供一點意見!”
大家都被我吸引了目光,不管心裡如何想,這是我第一次在遠長集團高層面前討論工作,大家還是目視著我期待我的發言,同時這也是一個大家互相認識甚或評估的機會。
“一般組織架構是圍繞企業的戰略來展開,透過昨天王董的講話瞭解到,我們目前是守傳統產業,爭新興產業,這雖然是主線,是因為大環境決定的企業應對方略,但正如危中有機,所有的產業,他的市場容量都足夠大,因此根本上只是競爭烈度的不同,所以無論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傳統的做法是木桶理論完善短板,是集中資源補充短板來達至能力均衡,但現在更多的做法是長木桶理論,就是要在競爭中保持或擴大優勢,進而彌補短板,也就是說兩邊都要發力,而往往在長處發力更易達成。”
我喝了口茶,看到四舅爺看著前方陷入了沉思,而其他人則望著我神色各異。
“剛才看了紀總的資料及吃了大家的討論,我個人認為組織架構不應該是非此即彼,比如專制的職能模式與鬆散的事業部制,其實還有因應業務形態制定的混合式,比如內部管理與製造板塊可以是職能式,職能式的優點是權責明確,決策效率高,但規模大了這些優點也會變化,而事業部式的優點是快速反應,但也失之於內部制衡,不能在事前作好防範風險,因此我建議以結合的方式做組織調整,如內部運營與管理可職能式,而業務與外購可採取事業部制,但同時要輔以績效控制與激勵,流程控制與制衡,並且明確集分權許可權,這樣相信可以最大限度地解決我們目前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