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擺滿銀簪子的櫃檯前,村長還是有點緊張,第一次進這種奢侈品店,總覺得不自在。

沈禾給了他個安心的眼神,“爺爺,您瞧瞧,看上哪個了咱們就買哪個,您買的奶奶想必都喜歡。”

小二極有眼力見,從櫃檯上拿起一根沒有任何花紋雕飾的銀簪,“您看看這根怎麼樣?這可是咱們銀樓買的最好的樣式,簡單大方,最適合貴老夫人。”

他看得出村長和沈禾都是農戶人家,手裡沒什麼錢,挑便宜的給他們推薦就行。

村長接過來看了看,問道:“小哥,這簪子多少錢?”

他看過後又讓沈禾瞧了瞧,沈禾打眼一看,簪子頭部雕刻了一朵小花,除此之外再無其他花紋,很適合李秀芬這個年紀的婦人戴。

小二見村長和沈禾都滿意,回答:“客人,簪子二兩零五百文,咱們銀樓規定,滿五兩贈一對銀耳釘,您看還要買點什麼?”

村長正要拒絕,沈禾開口道:“勞煩小哥再挑一根差不多價格的銀簪,要祥雲圖案的。”

“欸,”小二應了一聲,幾下的功夫就挑好了一根,“姑娘瞧這根如何?”

沈禾點了頭,小二就拿著兩根簪子下去打包了。

村長疑惑,“小禾,那祥雲圖案的不適合你這個年紀的戴,要不換一個?”

沈禾解釋,“我不是自己戴,我看太奶戴的也是木簪子。”

村長欲言又止,“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太奶不是不想戴,而是不能戴?”

沈禾:“???”

根據村長的描述,沈禾確定了,老太太是對銀過敏。

不能戴銀的,又買不起金的,玉的易碎……老太太就戴了一輩子木簪。

對銀過敏的人少之又少,老太太可以說是萬里挑一了。

沈禾花了一秒時間思考,一秒之後,果斷把祥雲銀簪換成了克重輕一點的金簪子。

小二一聽要銀換金,動作十分迅速,村長還沒來得及阻止,小二就已經包好結賬找零,然後微笑著對他們說:

“客人慢走,小店歡迎二位客人再來。”

村長:“……”

“你這孩子,這麼貴的東西也敢買,回頭看你太奶怎麼說你,應該還能退,回去退了。”

村長佯怒。

沈禾彎了彎嘴角,“太奶才捨不得說我呢,再說了,不就是一根簪子嘛,權當我的一點孝心了。”

她巴拉巴拉一陣輸出,村長最終還是沒說動沈禾把簪子退了,他只好用剩下的錢給沈禾買了一匹布。

為了防止沈禾推辭,村長還想好了說辭。

要是拒絕,他就說“長者賜,不可辭”。

誰知沈禾笑著說了句“謝謝爺爺”,就把布接過去了,完全沒給他說臺詞的機會。

村長:“……”

回村的路上,他們經過鎮子的時候碰見了一個許久未見的人甄祿仁。

甄祿仁坐在一輛馬車上,正掀著簾子往外看,村長坐在牛車上瞧見了他。

他想著都是一個村的人,低頭不見抬頭見,打聲招呼吧,結果甄祿仁把簾子往下一放,馬車徑直跑過去,就跟沒看見村長几人一樣。

沈禾回頭看了一眼馬車,不確定道:“村長,那是……甄祿仁?”

“嗯,”村長的臉色有些不好看。

甄家孤兒寡母逃荒來清河村時,他們夫妻倆沒少幫甄家母子忙,現在遇見了竟是連招呼都不打。

牛叔也探過頭來,“以前甄家小子見了誰都一口一個‘叔’,一口一個‘嬸’,最近見誰都沒個笑模樣,跟欠他十兩銀子似的……唉,好好一孩子,怎麼現在變成這樣了?”

“誰知道呢。”

村長不願背後說人閒話,他心裡雖不舒服對幫助過的後輩這樣對待,但左右不是自家人,他管不著人家。

前些年的幫助權當沒有過。

沈禾沒說話。

以前嘴甜有好處拿,現在沒了,就懶得裝了。

甄祿仁對她來說,就是路人,等甄家還完剩下的九十兩銀子,就再無瓜葛。

村長也想起甄家還欠沈禾銀子的事,距離上次分期還十兩銀子已經過去一個月,他是時候去催催了。

三人回去之後,沈禾進屋把金簪子送給老太太后就離開了,李秀芬原本和兒媳、孫媳編藤編,村長拉著她說了幾句話,李秀芬紅了臉,夫妻倆神神秘秘進屋了。

周多福和兒子周滿倉,還有二人的媳婦不明就裡。

咋回事?

直到不愛出門的老太太出屋……

“哎呀呀,你們怎麼知道小禾給我買金簪子了?”

老太太頭髮盤的一絲不苟,頭上戴著一根金簪子,整個人都顯得精神了許多。

然後,村長夫妻的屋門也開啟了,李秀芬頭上戴著銀簪,耳朵上是一對銀耳釘。

見兒媳孫媳看她,李秀芬一副嫌棄的樣子,“真是有錢燒的,二兩銀子買什麼不好,買這不當吃不當穿的。”

周多福四人:“……”

娘(奶),您先把嘴角壓下去再說話!

等炫到家裡每個能喘氣的生物都知道後,老太太發話了,“秀芬啊,娘好長時間沒去外面了,咱孃兒倆去外面走走?”

“好嘞,”李秀芬扶著老太太,兩人開啟新一輪炫耀(劃掉)之旅。

婆媳二人剛走,周多福父子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就聽旁邊傳來自家媳婦的聲音

大小周氏:“相公”

周多福父子:“!!!”

知道了,立刻去賺錢!

……

新婚燕爾版媳婦限時迴歸,村長第二天還想和媳婦睡個懶覺,結果,宋縣令來了。

周多福在院子裡扯著嗓子喊他:“爹,縣令大人來了!”

本來還有幾分迷糊的村長被媳婦拍了一巴掌,立刻清醒了。

他急匆匆穿好衣裳,出去迎接宋縣令。

宋縣令瞧著比他還急,沒等村長見禮,就讓村長帶他去紅薯生長的地方。

“周村長啊,你別用早飯了,本官帶了糕點,你路上湊合吃一口得了。”

宋縣令也沒吃早飯,還是縣令夫人給他裝了糕點帶著。

村長無不可,讓李秀芬去叫沈禾,他則帶著宋縣令一行人先走一步。

他只知道一個地方的紅薯,據沈禾說,其他地方也有,地方很隱蔽,一般人找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