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營養餐回來了
我,主流社會反面教材的墮落人生 九齒釘耙溜達豬 加書籤 章節報錯
又是一個靜坐的上午,時間大約接近十點半,一位正在床板上打坐的犯人突然扭頭興奮地說:“加營養餐的來了。”
昏昏欲睡的犯人們一窩蜂擁到門口,象一群狗一樣伸出鼻子,在空中拼命的嗅著,人們先是聽到走廊的那頭傳來了歡呼,悠然飄來的蒜薹炒肉的濃香正實了加菜的迴歸。
長人看到急不可耐地犯人都急到門口,笑嘻嘻地說:“別急,別急,都有。”一些犯人同時買兩三份,餘下的菜犯人們會把塑膠袋口紮結實,沉到裝滿水的盆底,然而,那個炎熱的季節,所有保鮮方式都形同虛設,第二天這些菜都有了酸味,犯人們依然吃得津津有味。
正如一千個人有一千個哈姆萊特,看守所和監獄,每個犯人都有著屬於自己伊甸園。有人懷念監獄,有人盛讚看守所。當我身處監獄時,經常會回望在看守所的那段幸福的日子,這裡的幸福是發自內心的讚歎,不帶任何的反唇相譏。之所以幸福因為是,當你處在十八層地獄時,總是對曾經駐留的十六層地獄充滿憧憬和仰望。
我在看守所度過了十五個月的時光,它們是我人生之痛主鏈的組成部分,但是,和監獄比較,這些痛苦顯得不足為道。我是在監獄裡,才透徹領略到了終極飢餓的滋味。我閱讀過張賢亮的《我的菩提樹》《綠化樹》,書中作家對飢餓有過大段大段地描寫,但是寫在書上的東西就象長在別人的臉上的痘痘,你看得清清楚楚,但並沒有感同身受。
真正讓我見識到原汁原味飢餓是在監獄,和看守所裡的飢餓相比,看守所裡的飢餓只能算是餐前小菜,監獄裡的飢餓才是正餐,究其原因,雖然在看守所沒有“營養餐”的日子也是餓的,但畢竟你沒有勞動,沒有體能上的輸出,你的每一兩的脂肪都儲存在你的體內,你在靜坐時可以昏昏欲睡。而監獄的“飢餓”是基於勞動之上的,它張牙舞爪,抽吸著你體內的能量,這時候的飢餓象一臺挖掘機,掏空你的意志,挖掘你的脂肪,它的力量之大,遠遠超出了你的“以為”。
自由世界的人們,對飢餓只是種淺表性的認識,他們並不理解“餓”的核心,他們只認識“飢”的表象,這種“飢”是慈眉善目的,是隨時被制服的,所以不需要慌張,哪怕兩天六頓沒吃,至少心理上是安全的,吃與不吃,什麼時候去吃,主動權完全控制在自己手裡。節食,更是自由意志的體現,值得向人吹噓。只要願意,他下一秒馬上可以飛奔到牛羊肉館大吃特吃,這種飢餓是鏡子上的霧氣,是小布林喬亞的矯情,是釋放輕度自虐快感的源泉,而封閉高強度勞動環境下的飢餓是重疊和累積的,這是一種心理上和生理上的雙重拷打,是對死亡的恐懼,是對無盡長夜的絕望。
和酷刑失戀相比,飢餓的痛苦特別的漫長,雖然你感覺不到直接的痛楚,但你的胃是空的,身體是軟綿綿的,天空是黑的,一天到晚你的腦子只留下一個念頭:我要吃點啥、我要吃點啥!此時此刻,你看啥都象食物,你對任何和食物有關聯的事都異常敏銳,你在踩縫紉機的時候,早已在腦海中勾勒出了一百遍出獄以後怎麼去烹飪一隻蹄膀,它在你的腦子裡刻化到每一個細節,它好象就躲藏在什麼地方,只差你把它端出來,你能分辨出身後別人撕開的包裝袋的聲音判斷出屬於哪一種食物,你對吃的慾望象動物一樣既原始又直接,這時,你已經踩在了放棄自尊的懸崖邊上,你已經具備為了一塊肉去告密和廝打的衝動,你毫不掩飾對別人碗裡的肥肉垂涎欲滴,你會低聲下氣地和別人說:“不吃的肥肉給我吧?!”
那些肥肉或許帶著另一個人的口水,這些根本顧不上,吃飯時,你會端著碗蹭到不吃肥肉的犯人身邊,只為守候他不想吃的肥肉,哪怕他把肥肉撥到地上,你都會多看一眼,你的整個人的神經都被調動起來,你已經相信和理解“易子而食”是一種真相,並且初步具備的這種能力。
理論上,“營養餐”是看守所提供給年老體弱的犯人補充營養增強體質的人性化管理措施,事實上,在這種環境下不僅僅年老體弱的犯人都要補充營養,其他犯人同樣迫切需要,這是一個既有利於管理方,也有利於被管理方的供需關係。這一刻雙方是可以握手言和的。
看守所裡的“營養餐”出身,大致可分為大鍋裡流出來的“大食堂營養餐”和工作人員吃剩的廚餘“小食堂營養餐”。
每到週三週四,食堂工作人員將“營養餐”用塑膠袋一包包紮好,一手推著裝滿食物鐵桶的小車,一手拿著刷卡機,從走廊那一頭過來了,馬鈴兒響玉鳥叫,小車的鐵輪“嘩啦啦”地響,犯人喜笑顏開。
就風味來說,“大食堂營養餐”油厚味重,“小食堂營養餐”則陽春白雪,從紅燒牛柳到蔥爆海參都曾出現過,有人因為有幸吃到鹿筋而從看守所一路吹噓到監獄。
自從我買到過水晶蝦球的那一刻,我就懷疑小食堂“營養餐”的來源。這絕不是看守所食堂拿幾千月薪的大腳伙伕們的功夫,它更像是五星級酒店專業廚師精雕細琢的作品,如果這種假設成立,那“小食堂營養餐“不僅僅是工作人員的剩菜剩飯,還有一條某個酒店餐餘和泔水桶之間的通往看守所的暗渠存在,買小食堂更像是買自由世界裡的足球彩票。
我在看守所吃到最多“營養餐”的是蒜薹炒肉,35元一份,這菜吃多了有些燒心。我買到過一袋全是蒜薹的,也買到過半袋全是油汪汪肉絲的,時間一長,越買越精,我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經驗,如果是蒜薹炒肉,廚師在大鍋裡用鏟子翻動蒜薹,肉絲肉沫沉到下面去,蒜薹在上面,輪到包裝的時候,一袋袋紮起來從下往上疊放,最後包裝進去的自然全是肉絲,而紅燒肉則相反,沉在下面的往往是姜塊,最上面一層是肥肉,好肉都在中間,掌握這層秘密以後,只要聽到小推車的聲音,第一步先是聞香料的味道,是蒜薹還是茴香八角加香菇,沒有加香菇的是雞腿,然後再決定什麼時候排隊,如果是紅燒肉,可以慢騰騰的等別人排好了才過去。
人都有一種共同的心理和生存智慧,每一個剛進來的人不需要多久也會發現上面這個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