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講究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宋國,一般女子出嫁後很少回孃家,即使回孃家,也很少會留宿。賀周氏回孃家,賀幸就出事了,實在太過於蹊蹺。
“我丈夫說我很長時間沒有回孃家,讓我帶著孩子回孃家住一晚再回來。我從孃家回來,推開門,發現我丈夫倒在地上。大人,我求求你們,一定要找出殺我的丈夫的兇手。”
賀周氏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曹捕頭一個大男人,不懂安慰人,李益沒有任何安慰人的意思,林晚不得不出面安撫。
林晚擦掉了賀周氏臉上的眼淚,溫聲軟語安撫道:“賀周氏,你別哭了,你丈夫的死,我們會查明真相的,你丈夫最近有什麼異常嗎?”
賀周氏停止了哭泣,回憶了半天,搖搖頭。
“沒什麼異常,他身體不好,除了去窯廠做工,就在家休息,陪孩子玩。”
賀周氏想了想,又補充道:“最近他嘆息次數變多了,不知道這個算不算?”
賀家那邊沒有更多線索,林晚又安慰了賀周氏幾句,帶著曹捕頭和李益離開了賀家。
“曹捕頭,今天辛苦你了,仵作那邊有什麼訊息,勞煩第一時間派人來告訴我們。我和李益回去就行,你忙你的公務去吧,不用再陪著我了。”
曹捕頭抱拳,“李公子,李夫人,小的告辭。”
目送曹捕頭離開,林晚拉著李益,去詢問了賀幸家左右鄰居。
賀幸家鄰居都說賀幸夫婦感情和睦,兩口子很少吵架。賀幸在窯廠打工,人又勤快,雖然沒有父母幫襯,賀家的日子過得不錯,算不上大富大貴。一年前,賀幸得了胃病,斷斷續續花了不少錢,賀家的日子慢慢變得捉襟見肘。
賀幸生病後,賀周氏為了給賀幸治病,沒日沒夜在家紡布,貼補家用。賀周氏性情溫和,兩人感情甚好,鄰居的話打消了林晚對賀周氏的懷疑。
“李益,對賀幸之死,你有什麼看法?是不是有人針對我們酒館?賀幸家境貧寒,看起來不太像會買醉仙釀的人。”
“別擔心,這個賀幸死的蹊蹺,我會安排人調查下賀幸的社會關係。天色還早,我們去逛逛。”
酒館接二連三的出事,林晚無心逛街,直接回了酒館。有兩個人喝醉仙釀中毒死了,街頭巷尾都在談論,不少人慶幸自已沒錢,貧窮救了自已一命。
胡縣令安排人將屍檢報告送了過來,賀幸是在夜裡死亡的,中毒而死,現場沒有發現毒藥,症狀和賴福夫婦一樣,中砒霜而死。
曹捕頭摸排了縣城的大小藥房,沒有藥房賣過砒霜,林晚看著屍檢報告頭疼不已,又一箇中毒而亡,不知道還有沒有下一個死者。
林晚愁眉不展,李益整理了屬下送來的訊息,也沒有找到新的突破口,只能找人盯緊霍家。
“晚晚,別整天愁眉不展了,我們出去散散心。”
李益見林晚整天耷拉著一張臉,強行拉著去逛街。
宋國結束了數百年的戰亂,經過數十年的和平發展,百姓的日子比以前好過的許多,街上叫賣聲不絕,賣糖人的小攤前排起了長隊,絕大部分是大人帶著孩子在排隊。
糖很珍貴,能買得起糖人的家庭,基本是家有餘糧的,窮苦家庭的孩子可能一輩子都沒有吃過糖。林晚突然來了興趣,拉著李益排起了隊。
排在林晚前面的,是一對爺孫,爺爺頭髮全白,孫兒看起來五六歲,臉色蠟黃,瘦的皮包骨頭。爺爺腳上的鞋被磨破了,爺孫兩個衣服上打滿了補丁。
終於到了爺孫倆,攤主看了爺孫倆一眼,不溫不火地問道:“小朋友,你想要什麼樣的糖人?”
孫子看了爺爺一眼,爺爺小聲問道:“多少錢一個?”
攤主沒說話,伸手比了一個五。
爺爺嘀咕道:“五文,這麼貴,可以買幾個肉包子了。”
孫子看著糖人,不停地吞嚥唾沫。
爺孫倆看著糖人良久,最終爺爺牽著孫子的手離開了糖人攤。
林晚匆匆忙忙地買了兩個精緻可愛的糖人,然後快步追趕上去。她氣喘吁吁地喊道:“等等,請等一下!”老人和小虎子停下腳步,疑惑地看著她。
林晚走到他們面前,將手中的糖人遞過去,微笑著說:“這個送給你們。”
老人感激地說道:“姑娘,這怎麼好意思呢,一個就已經足夠了。小虎子,快給這位好心的姑娘磕頭道謝。”
小虎子非常乖巧懂事,立刻就要跪下來,但卻被林晚迅速攔住。她認真地對小虎子說:“小虎子,男子漢大丈夫,膝蓋下面有金子般珍貴的尊嚴,不能輕易下跪哦。這些糖人你們倆一人一個吧。”
小虎子的眼眶裡閃爍著晶瑩的淚花,聲音略帶哽咽地說:“謝謝姐姐,其實我只要一個糖人就行了,因為爹爹生病了,他一直想吃。”
林晚心疼地看著小虎子,蹲下身來,用輕柔的動作擦掉他臉頰上的淚水,然後溫柔地安慰道:“好孩子,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要哭泣。相信你爹爹吃了你買給他的糖人後,一定會很快康復的。把這兩個糖人都拿去吧,一個給你爹爹,另一個你可以和爺爺一起分享,好不好呀?”
小虎子轉頭望向爺爺,爺爺點了點頭,表示同意,然後接過了那兩個糖人,並真誠地向林晚道了聲謝。
接著,爺爺彎下腰,深深鞠了一躬,滿懷歉意地說:“謝謝夫人您的慷慨相助。如果方便的話,能否請夫人留下您的住址,等日後老朽手頭寬裕些,定當親自登門拜訪並將錢還給您。”
林晚連忙擺手,笑著回答:“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必放在心上。不過,我能去你們家裡看望一下嗎?”
爺孫穿著雖然破舊,卻禮數十足,林晚想去老人家裡,看看有沒有幫得上忙的地方。
“如果姑娘和公子不嫌棄,請隨老朽一道。”
李益抱拳,“恭敬不如從命,叨擾老丈了。”